世界上最大的草原叫啥
今天小編給大家帶來世界四大草原
呼倫貝爾
內蒙古自治區呼倫貝爾市是全國面積最大的一個地級市。也是世界上土地管轄面積最大的城市。1999年被國務院批准為全國生態建設示範區;2001年10月10日,經國務院批准設立地級呼倫貝爾市;2003年被評為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和全國雙擁模範城。2007年被國家評為中國魅力城市,獲得最具民族特色城市獎。呼倫貝爾草原是世界四大草原之一,別稱為世界上最好的草原。本世紀初發現呼倫貝爾地下石油資源。呼倫貝爾市總面積26.3萬平方公里,相當於山東省與江蘇省兩省之和。東鄰黑龍江省,西、北與蒙古國、俄羅斯相接壤,是中俄蒙三國的交界地帶,與俄羅斯、蒙古國有1723公里的邊境線,有8個國家級一、二類通商口岸,其中滿洲里口岸是全國最大的陸路口岸。全市轄1個區、5個縣級市、4個旗、3自治旗,總人口270萬。市委、市政府所在地為海拉爾。
那拉提
傳說成吉思汗西征時,有一支蒙古軍隊由天山深處向伊犁進發,時值春日,山中卻是風雪瀰漫,飢餓和寒冷使這支軍隊疲乏不堪,不想翻過山嶺,眼前卻是一片繁花織錦的莽莽草原,泉眼密佈,流水淙淙,猶如進入了另一個世界,這時雲開日出,夕陽如血,人們不由的大叫“那拉提***有太陽***,那拉提”於是留下了這個地名。位於新源那拉提鎮東部,218國道經過草原北部,距新源縣城約110.0公里。那拉提草原位於那拉提山北坡,是發育在第三紀古洪積層上的中山地草原。東南接那拉提高嶺,勢如屏障,西北沿鞏乃斯河上游谷地斷落,地勢大面積傾斜,山泉密佈,溪流縱橫。 那拉提草原主要為亞高山草甸,由茂盛而絢麗的中生雜草與禾草構成,為糙蘇、羽衣草群系。其它主要植物為小米草、婆婆納、金蓮花、蔥、異燕麥、假水蘇和龍膽等。 那拉提草原每年6月之後,大群的牲畜轉入,進入草原的黃金季節,草原人的各種集會多在此舉行。
那拉提草原是世界四大草原之一的亞高山草甸植物區,自古以來就是著名的牧場。河谷、山峰、深峽、森林交相輝映。當地還可體會哈薩克民俗風情。
潘帕斯
潘帕斯草原***Pampas Steppe***位於南美洲南部,阿根廷中、東部的亞熱帶型大草原。北連格連查科草原,南接巴塔哥尼亞高原,西抵安第斯山麓,東達大西洋岸,面積約76萬平方公里。“潘帕斯”源於印第安丘克亞語,意為“沒有樹木的大草原”,是南美洲比較獨特的一種植被型別。就地帶性和氣候條件而論,本區適宜樹木生長,實際上除沿河兩岸有“走廊式”林木外,基本為無林草原,一般稱潘帕斯群落。草類中佔優勢的是針茅屬、三芒草屬、臭草屬等硬葉禾本科植物,另有多種雙子葉植物。豆科植物少是該群落的一大特點,特有種也較貧乏。地勢自西向東緩傾。夏熱冬溫,年雨量1000~250毫米,由東北向西南遞減。以500毫米等降水量線為界,西部稱“幹潘帕”,除禾本科草類外,西南邊緣還生長著稀疏的旱生灌叢,發育有慄鈣土、棕鈣土,多鹽沼和鹹水河;東部稱“溼潤潘帕”,發育有肥沃的黑土。潘帕斯現大部分已開墾成農田和牧場,盛產小麥、玉米、飼料、蔬菜、水果、肉類、皮革等,是阿根廷最重要的農牧業區,併成為阿根廷政治、經濟、交通和文化的心臟地區。集中了全國2/3的人口,4/5的工業生產和2/3以上的農業生產。以布宜諾斯艾利斯為中心,鐵路、公路呈輻射狀伸向全國各地。潘帕斯草原的大部分土地已被開墾為農田和牧場.田裡盛產小麥,玉米等糧食.牧草豐美的草原到處是白色,黃色,黑色,花色的良種牛群.草原上種植的玉米,大部分是用來飼養牛羊,牛肉產量很高.阿根廷每年要宰殺一千多萬頭牛,除了大部分供國內食用,還大量冷藏出口,牛肉出口量居世界第一.潘帕斯草原是阿根廷農牧業的主要產區,也是南美的糧倉.這裡有著阿根廷全國67%的人口,80%以上的工業,以及許多重要鐵路和城市,是阿根廷的心臟.
潘帕斯草原成為南美洲比較獨特的一種植被型別的原因,是草原西邊的安迪斯山脈阻擋了來自太平洋豐富的降雨,所以只有該草原的西邊靠安迪斯山脈一測狹長地帶才有“走廊式”林木,而東部大部分由於雨水的缺乏則只能生長草原。
錫林郭勒西烏珠穆沁草原,是世界四大草原之一——內蒙古錫林郭勒草原的典型區域。草原風貌儲存完整,是唯一彙集內蒙古九大型別草原的地區,也是中國北方草原最華麗、最壯美的地段,素有“天堂草原”之美稱。這裡,綠草如海,畜群如雲,氈包如扣,河曲流銀。所轄景點有集蒙古族衣食住行民俗文化為一體的“蒙古浩特”;有再現古老草原遊牧民族生活景觀的“遊牧部落”;也有展示森林草原向草甸草原過渡帶特色的“森林草原生態區”。這三處景點是海內外遊客觀賞秀麗草原景色、領略遊牧民族風情的首選之地,到這裡來旅遊,會給您無限美好的精神享受。一曲深情的酒歌,一條潔白的哈達,託著醇香的奶酒,敬獻在您的面前,您不動情嗎?
烏珠穆沁草原該是中國溫帶典型草原中最有代表性的,也該是錫林郭勒草原上儲存最為完好的一塊天然牧場,素有“草甸子”的美稱。“烏珠穆沁”原為外蒙古阿爾泰山脈葡萄山一帶的遊牧部落名稱。傳說,“烏珠穆沁”人原本生活在一個叫烏珠穆山的地方,山上長滿葡萄。“烏珠穆”蒙語中就意為葡萄,“沁”蒙語意為“‘有’或‘摘’葡萄的人”,因此“烏珠穆沁”就是蒙語葡萄山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