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車常見陷阱有哪些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買車,下面是小編給大家精心挑選的,希望大家喜歡!供你參考和閱讀!

  買車常見陷阱介紹

  1、過分迷信合資品牌

  我國的汽車工業起步晚,但發展迅速,經過近20年的高速追趕,現階段部分國產品牌的產品無論工業設計、製造工藝以及技術水平都達到了一個不錯的高度,特別是在10萬元左右區間的產品,國產品牌產品與合資品牌產品在品質差不多的情況下有著更高的價效比,而很多小白車主聽信一些所謂“老司機”的說法過分妖魔化合資品牌,最後花了十萬塊買了個合資淘汰拉皮車型最後只能是苦了自己。

  2、別被外觀所左右

  選車的時一般情況都是外觀、內飾、配置、動力等,而動力是汽車最基本的指標,而配置關係到車輛的使用感受,內飾是你自己看得最多且每天面對的,而外觀是給別人看得最多的一面,所以不要在意別人的看法,外觀在購車中的比重實際不會太高。

  3、安全是個相對論

  地球上沒有絕對安全的車,也沒有絕對不安全的車,安全都是一個相對的概念,你不能指望自己開一臺小轎車在100公里/小時與大貨車碰撞的時候還能生還。汽車安全性是建立在安全駕駛的前提下的概念,而更優秀的車身設計和更豐富的安全配置所帶來的都是輔助。所以不要糾結日系車的安全係數低或德系車安全係數高的問題,看看各國的安全碰撞規程,日系車的得分其實往往都很高,那是因為歐系車和日系車所採用的安全策略的差異造成的,其實,看似更厚的車皮在關鍵時候並不能給你帶來更加優越的安全保護。

  4、渦輪增壓非神器

  現在很多人把渦輪增壓吹得神乎其神,殊不知渦輪增壓和自然吸氣只是兩種不同的進氣方式,帶來的是不同的使用體驗。但真正的日常使用並不會帶來太大差異。但如果你一味的追求渦輪增壓車型只會給後續實用帶來更高的成本,因為渦輪增壓發動機工況惡劣需要更好的機油,而渦輪本身是有使用壽命的,超過一定期限就必須更換。

  5、多連桿有利也有弊

  多連桿後懸掛是現在很多消費者購車時比較注重的一個環節,不可否認多連桿後懸掛多餘操控和舒適的平衡更加完美,而可控性可調性都更強,但調教同樣優秀的非獨立懸掛和獨立懸掛在常規形式的情況下難以察覺兩者的實際差距,但多連桿結構複雜往往容易導致車內空間侵佔更多,維護更麻煩,花費更高等,所以沒有特殊要求的情況下非獨立懸掛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6、不信“療效”;信廣告

  很多小白車主在看車的時候往往很容易被汽車銷售顧問給說的團團轉,故意詆譭競爭對手,美化自己的產品,說的消費者心動不已。然後按照慣例銷售顧問會讓消費者先訂車,然後在以各種理由延遲提車,再忽悠消費者個點錢加價提車。導致消費者最後往往花出去比指導價更多的購車款。

  7、新車保險需慎重

  新車都會購買保險,一些經銷商因為經濟利益的原因會誘導車主購買全部的商業保險,因此付出了高額的代價,或者有些車主在所謂老司機的慫恿下乾脆都不買商業險,只買交強險,這樣的選擇也是不理智的。其實全買或是不買都是不正確的選擇。一般情況下交強險必須購買,而商業險根據車輛不同的可以選擇性購買,一般車損險、盜搶險、第三者責任險、車上乘員險和不計免賠都建議根據車輛和駕駛情況來購買,如果所在地區經常多雨積水建議購買涉水險,如果車齡超過4年建議購買自燃險等。

  8、新上市車型別湊熱鬧

  很多新上市的車型,廠家定價很容易出現失誤的情況,定價過高的情況屢見不鮮,所以面對一些自己喜歡的車型上市,不要急於出手,適當的等一段時間再出手可以避免、新款車型加價、首批車型裝配不好或者短期內調價的情況出現。

  9、買車切忌從眾心理

  很多人第一次買車,不知道哪個品牌哪款車好,又為了自己買了不後悔,就往往採取從眾的心理來購車,路上什麼車多我就買,這樣的結果就為經銷商變相加價或是直接加價提供了溫床。實際上同級別同價位的車型真正的差異並沒有想象中的那麼大,所以合理選擇一些非熱門又非冷門的車型也是一個非常不錯的選擇。

  10、不要太在意後排空間

  有些人買車的時候會著重考慮後排空間的表現,為了更寬大的空間,往往會選擇加長版車型或者向上選擇更高階的車型。但實際的使用中一年也沒有多少次會用到後排,對於一個一般的三口之家,後排空間的使用率都不會太高。

  買車過程中的常見誤區

  一、不自量力

  工薪買BMW,打腫臉充胖子,囊中羞澀卻硬要有面子,為了VW神車標挨宰也認了。夢想是美好的,現實是殘酷的。有車是出入方便,但沒車一樣可以公交地鐵,沒必要為了面子買一輛超越經濟實力的車。這類人有個明顯的特徵,提著個哎呦喂擠公交地鐵,人一多還抱怨,呀~~~~你都擠我包了,嫌擠你倒打車啊。

  二、猶豫不決,就等更優惠

  汽車和電子產品一樣,一買就貶值。降價,一直是國內車市主題,但最低價不是每時都有,該出手就出手,早買早享受。有些人對此糾結猶豫,總想等更優惠,天天問優惠這麼多值不值。

  這就像買股票,總想等更高點再拋,既然很少有人能拋到最高點,那也少有人能買車買到最低點。與其老是猶豫,倒不如把心思花在其他方面,如學一門技術,比如挖掘機、瓦工什麼的。多一門技術傍身,就是多一份職業保障,買神車就沒有這煩惱,買車後免費贈送汽修證。

  三、裝大方

  買車時裝大方,銷售一忽悠就各種精品、裝飾一頓買,和車錢比,這些東西確實看上去不貴,可真都是該買的麼?

  等買了車,難免碰到借車。很多人礙於面子,把車借出去了,結果本來的好盆友,因為用車不加油,多了刮痕和磕碰,輪胎紮了釘子,這些事倒不大,卻讓借車人很是難受。與其這樣,倒不如就不借,老婆與車概不外借。要知道真要出點什麼大事,就算不是車主的責任,也是各種煩心。

  四、高調

  如果放在二三十年前,誰家要是買輛車,那真是光宗耀祖鑼鼓喧天的事。但在今天,買車真不是啥稀奇事,現在賓士都賣不到30萬,有些沉不住氣的人就把買車的訊息傳的眾人皆知,生怕別人不知道你買車,還要具體到品牌型號,這要是買個房還不得天天路邊發小廣告啊。

  五、鍍鉻滿身走

  醜人多作怪,戴上拇指粗的金項鍊只能顯示你是個暴發戶;各種鍍鉻件買齊了,從頭貼到尾。

  六、寧信鄰居、親戚,不信專業評測

  有這麼一種人,談起車來的時候就跟奇葩大賽似得,滿嘴都是我鄰居說、我親戚說、我身邊人說,就是不信評測資料。在這種人眼裡汽車之家等汽車網站那都是渣、是屌絲和沒車的窮人才上的網站,卻將“親戚”和“鄰居”奉為神明,這類人不少都是神車黨,滿口的鄰居說鋼板薄厚,後防撞樑,日系不安全神馬的,你這麼迷信鄰居說的話,隔壁老王有天要說“約麼?”是該答應呢還是該答應呢。

  七、人買啥我買啥

  以前說迷信的時候就說過,國內消費者有個毛病,人買啥我買啥,不用動腦,好像和別人買一樣就是對了,看出來了,對隔壁老王那是真愛啊。現在Man哥知道鴉片戰爭都是怎麼回事了,人家吸就跟著吸,潮流啊,真擔心哪天國內開始流行吃翔,那定是一陣流翔。

  八、吹毛求疵

  可能是這幾年大家用慣了蘋果的產品,總覺得一款車也該像手機那樣,完美做工、完美質量,想想一輛車上萬個零件,再說國內哪有那麼完美的生產線,總會產生一些瑕疵品,出現一些小毛病也相當正常。有些人買回來之後就覺得自己車這不好,那不對,這有異響,那單薄。別煩躁,別怨天尤人,還是抓緊時間到4S店解決問題,當然大眾ST那是例外。

  選新車注意事項

  一、看外觀

  挑選新車,可要求兩臺同型號車挑選。注意車身縫隙和漆面。這樣的觀察有技巧的,可以著重觀察保險槓和車身縫隙,車門縫隙和前後保險槓縫隙,開啟車門觀察內外油漆是否無色差等。

  對於漆面,則對外界光線條件的要求比較高。最好的觀察光線是日光下,什麼問題都不能掩蓋。如果是在展廳選車,可以斜對著日光方向觀察,也能起到同樣的效果。合格的漆面應當平整無桔皮水波紋瑕疵,保險槓和車身、車門外邊緣、左右外後視鏡等易受損部位無色差。對於金屬漆和珠光漆還可以通過觀察漆內鋁粉或雲母顆粒的均勻程度輔助判斷。

  如發現某一部分漆的顏色或厚薄與周圍不相吻合,或顯現出細微的圈狀刮痕,多是受過損傷後經重新噴塗美容所致。

  上面的程式進行完了,這車的外觀算是合格了。

  二、看機械部分

  選新車注意事項第二點就是看機械。當然,這裡最先當然是看發動機了,工作良好的發動機應該是外觀無油漬,啟動時反應迅速靈敏,執行時平穩不抖動,聲音平順,沒有尖利的雜音或非固定頻率的噪音。冷車狀態怠速略高,看轉速錶約1000轉左右。水溫上升後,怠速下降至780轉左右,此時輕加油,感覺應該反應敏捷,無爆震音或鬆曠音。用手摸發動機蓋,無明顯震動,坐進車內,基本聽不到發動機工作噪音。如果對以上方面心裡沒底,也可以通過兩部同時運轉的發動機進行橫向比較,也是一種好辦法。

  發動機加機油的部位應該乾淨無油漬,即使沒有明顯油漬,有粘灰塵的情況也等同這點,因為只有粘油的部位才會粘灰塵的。對於其他機械部件,也可以用這種辦法輔助判斷。檢查好發動機的三油兩液***三油:機油,剎車油,方向助力油。兩液:冷卻液,風窗清洗液***的液麵高度,接下來就是檢查電瓶了。新車可以通過觀察電瓶狀態指示瞭解電瓶的狀態,如果是綠色指示,表示電瓶狀態良好且蓄電充足,如果是黑色或白色,則表明蓄電不足甚至已損壞,最好儘快充電。

  三、看地面

  看完了發動機,不妨低身看一看執行一段後的車下地面。看看有無水油漬的跡象,對於判斷一些隱性故障還是有幫助的。正常的情況是除了排氣管有水滴落外,其他部位應該沒有任何水油滲漏的。

  四、看輪胎

  正常的新車輪胎應該胎壁無任何損傷,特別是前輪胎壁。胎面無釘扎痕跡,前後輪胎胎毛健在的最好,至少後輪的胎毛應該能看到,如果四輪光光,沒有半根胎毛,且本地路面不差,就要三思了。

  五、看車門

  合格的車門應該開關用力均勻,無異響。密閉橡膠完好,關門可以感覺到明顯的密閉效果,且車門在最後一段行程會有類似於吸力的力量將車門關閉。車門框下邊緣漆面完好無損,如果發現磨損或汙濁,就要考慮這車的儲存情況是否理想了。電動玻璃為四門防夾設計。

  檢查方法:分別拉開四個車門,檢查對應的左右兩個車門開門力度是否相同,各阻尼段的阻力是否相同,然後觀察車門看是否有下垂現象,將車門慢慢開啟到推不動的位置,感覺限位開關是否起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