寵物螃蟹的養殖方法是什麼習性有哪些

  絕大多數種類的螃蟹生活在海里或近海區,也有一些棲於淡水或陸地,而螃蟹當做寵物養要怎麼養殖呢?以下是由小編整理關於寵物螃蟹怎麼養的內容,希望大家喜歡!

  寵物螃蟹的養殖方法

  1、環境

  一般而言,飼養環境弄成水池+乾地+躲避 就行啦。底材如果是厚泥,還可以看到螃蟹挖洞、天然螃蟹窩=v=。如果是沙石類底材則必須要加個躲避。常見的躲避寵物市場有賣,不過有點貴,往往比螃蟹要貴,所以一般是自己做。大螃蟹可以考慮用縱切的半個花盆來做躲避,小螃蟹一般用橫切的飲料瓶來做躲避。不過為了避光,飲料瓶上要弄些東西遮蓋,比如可用飼養處的底材覆蓋上。至於水池,深度不超過螃蟹足展***它得能爬上來***都可以,面積稍大一些,至少需能讓其轉悠一圈。

  為防止逃跑,容器內底材的邊緣最高處距容器口的距離超過螃蟹足展的1.5倍的情況才能敞口,否則請務必加蓋。螃蟹逃跑能力超過你的想象。

  據資料,一般螃蟹不喜歡陽光直射,請注意不要陽光直射飼養處;

  2、溫溼度

  這個網上眾說紛紜,非專業養殖戶也不必時時監控溫溼度。個人經驗就是,如果人在家穿單衣,感到冷/熱得受不了時,那麼對它也差不多。冬天放飼養處於暖氣旁,給躲避處多覆蓋些東西;夏天實在很熱使用大水池,注意勤換水即可;

  3、食物

  多數螃蟹都是肉食,建議直接餵魚,在水池裡放活魚或洞穴旁扔死魚皆可。注意定時清理殘渣,防止細菌大量繁殖。也有其食用雞牛羊肉甚至菜的情況,酌情嘗試;

  4、衛生

  螃蟹屬需要格外注意衛生的動物。

  對它們,底材使用前最好能消毒,對於沙石類用濃度至不透明深紫色的高錳酸鉀溶液浸泡20分鐘,對於泥土類用微波爐加熱十多分鐘。更換底材、佈置造景後必須一定絕對要洗手。

  寵物螃蟹的秋季養殖

  一是水質改善。秋季水質管理尤為重要,應及時使用生物製劑調節水質,並避開蛻殼期。一方面補施生石灰,一般 20~30 天每畝每米水深用 10kg,全池均勻潑灑;另一方面補施磷酸二氫鈣,每畝每米水深用 2~3kg 一次,促進水體物質微迴圈良性轉化和河蟹蛻殼必須物磷、鈣的吸收利用。

  二是水位調節。當蟹池水溫逐漸下降並穩定在 28℃ 以下時,及時調整水位,平均水深掌握在 1~1.2m。注排水應比夏季增強,一般 3~5 天注排水一次。

  三是餌料投喂。應根據氣溫變化和河蟹長勢適時投餵動物性餌料,既不能過早開葷,又不能延誤時機。過早則易性早熟,部分蟹最後一次蛻殼結束後規格小,甚至少部分在 10 月發生死亡。同時溫度過高,易腐壞水質,而影響正常生長和誘發疾病。過晚則可能僅蛻殼一次,造成上市規格受限,而且增重量有所下降。

  寵物螃蟹的生活習性

  尋食

  螃蟹的大部分時間是在尋找食物,它們一般並不挑食,只要螯能夠弄到的食物都可以吃,小魚蝦是它們的最愛,不過有些螃蟹吃海藻,甚至於連動物屍體和植物都能吃。

  競爭

  螃蟹吃別的動物,其它動物也可能吃螃蟹,例如人類就把螃蟹當美食佳餚,還有水鳥也吃螃蟹,有些魚類也像人類一樣喜愛吃蟹腳。年幼未成年的幼蟹成群在海中浮游時,可能會被其它海洋生物捕食,也因此螃蟹產卵時都要下很多的卵,以保證螃蟹的成活率。

  繁殖

  它們靠母蟹來生小螃蟹,每次母蟹都會產很多的卵,數量可達數百萬粒以上。這些卵在母蟹腹部孵化後,幼體即可脫離母體,隨著沿岸潮流到處浮游。經過幾次退殼後,長成大眼幼蟲,大眼幼蟲再經幾次退殼長成幼蟹,幼蟹外型幾乎與成蟹相同,再經過幾次退殼後就變成蟹。大部分的海水蟹類都是卵成熟之後,不孵化直接排放于海洋。

  螃蟹正確的飼養方法

  1、家裡養藥用盆子來養,盆子裡可以放些細沙,形成個小平臺。飼養的水不可以太深,最好的水深是水鋼浸過螃蟹的殼,而且飼養的水可以用自來水,但要晒一天才能用。

  2、螃蟹可以晒太陽,但不能晒太久。

  3、螃蟹是雜食性動物,有條件的話可以喂紅線蟲,可以餵雞蛋黃,當然螃蟹也可以吃雞鴨的內臟或者是小魚小蝦。同時要喂一些草類的食物。要注意為食量,半個小時內吃完為準,不然餘下的食物會汙染飼養的水。

  4、蟹的攝食強度隨季節、水溫的變化而增加或減少。在夏秋兩季隨著水溫上升到15℃以上時,蟹的攝食能力增強,這時每天投喂一次。當水溫下降到15℃以下時,蟹的攝食能力下降,可隔日或數日投喂一次。投喂的時間以傍晚前後為宜,這是因為蟹是晝伏夜出的水生動物。

  5、螃蟹是群居動物,最好幾只螃蟹一起飼養,這樣成活率比較高。

  6、幫螃蟹清洗時,用手固定住螃蟹,再用牙刷沾點沐浴露或肥皂清清刷刷它,尤其死角處,拉著它的腳***別太使勁***刷。洗過澡用水衝乾淨,魚缸也要洗,偶爾撒點鹽,主要是預防傳染病的。

  7、螃蟹剛到陌生的環境,脾氣很倔,餓它幾天,再用鑷子鑷一個好吃的,在它嘴前晃一晃,到時候看到它那狼吞虎嚥的樣子了。


寵物螃蟹怎麼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