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單概括珍珠形成的過程是怎樣的

  珍珠是一種是一種古老的有機寶石,由軟體動物生產的硬的、圓滑的產物。珍珠形成的過程其實不復雜。下面是小編帶來的關於珍珠形成的過程的內容,歡迎大家閱讀!

  珍珠形成的過程

  殼內,有2片包住蚌的軟體,稱為外套膜,受到刺激時,就會快速地分裂增殖,逐漸包圍刺激源,形成完整的珍珠囊,並以刺激源為中心,一層復一層地分泌珍珠質,最後形成珍珠。

  天然的珍珠是由小砂粒,蟲卵等異物偶然侵入殼內,外套膜的表皮細胞裂殖形成珍珠囊,包圍異物,分泌珍珠質而形成有核珍珠。某種意義上講:珍珠就是一種貝類的癌症腫塊,每一個珍珠就是一個鈣化病灶!

  珍珠質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鈣,育珠蚌的生長及珍珠的合成依賴於鈣的吸收,保持水體中鈣含量為15毫克/升以上,可通過施加鈣肥來補充鈣源。

  珍珠形成的原因

  外因

  蚌的外套膜受到異物***砂粒、寄生蟲***侵入的刺激,受刺激處的表皮細胞以異物為核,陷入外套膜的結締組織中,陷入的部分外套膜表皮細胞自行分裂形成珍珠囊,珍珠囊細胞分泌珍珠質,層復一層把核包被起來即成珍珠。以異物為核稱為“有核珍珠”。

  內因

  外套膜外表皮受到病理刺激後,一部分進行細胞分裂而後發生分離,隨即包被了自己分泌的有機物質,同時逐漸陷入外套膜結締組織中,形成珍珠囊而後形成珍珠。由於沒有異物為核,稱為“無核珍珠”。

  現在人工養殖的珍珠,就是根據上述原理,用人工的方法,從育珠蚌外套膜剪下活的上皮細胞小片***簡稱細胞小片***,與蚌殼製備的人工核、一起植入蚌的外套膜結締組織中,植入的細胞小片,依靠結締組織提供的營養,圍繞人工核迅速增殖,形成珍珠囊,分泌珍珠質,從而生成人工有核珍珠。人工無核珍珠,是對外套膜施術時,僅植入細胞小片,經細胞增殖形成珍珠囊,並向囊內分泌珍珠質,生成的珍珠。

  珍珠的分類介紹

  褶紋冠蚌

  淡水底棲貝類。殼近三角形。前部短而低,前背緣冠狀突不明顯,後背緣向上斜伸出...為大形的冠。殼頂有數條肋脈。

  淡水底棲貝類。殼厚大,外形略似不等邊三角形。前部短而低,前背緣冠突不明顯,後部長高,後背緣向上斜出伸展成為大形的冠。殼的後背部自殼頂起向後有一系列的逐漸粗大的縱肋。後緣圓。腹緣長近直線。殼頂位於距前端殼長約1/6處,殼頂有數條肋脈。成體的冠常僅留殘痕,幼體的貝殼一般完整。殼表面深黃綠色至黑褐色,殼頂常受侵蝕而失去表層顏色。鉸合部強大,韌帶粗壯,位於冠的基部。左右兩殼各具有一高大的後側齒。前側齒細弱,後側齒下方與外面相應有縱突和凹溝數個。前閉殼肌痕大呈楔狀,伸足肌痕圓形,前縮足肌痕小而深,後閉殼肌痕大而淺,外套肌痕寬,真珠層有光澤。生活在江河、湖沼的泥底,行動緩慢。

  注:構成珍珠和貝殼的物質,大部分是碳酸鈣。碳酸鈣隨結晶時條件的不同而形成方解石、霰石等,珍珠是由霰石構成的,而貝殼是由方解石構成的稜柱層。因此,它們雖然同是碳酸鈣結晶,但由於結晶系的不同,所以就形成不同的物質-珍珠和貝殼。

  瑪貝珍珠

  是一種半邊珍珠,也稱Mabe珠、饅頭珠和半圓珠。

  一般在採集完已養殖好的珍珠後,將預製的半邊形的珠核插入貝殼的內壁,使凸面朝向珠母貝的套膜,平面貼緊珠母的殼壁,插好後再放入水中餵養,日積月累,珍珠層將外珠核一層一層地包起來形成半圓形,採集時將其同部分珠母貝殼壁一起提取出來拋磨成一件飾品,故其個體碩大。瑪比珠實質上是一種再生珍珠,在此之前,每個珍珠貝可先生產兩粒圓形珍珠,而後可再養殖3-7粒瑪比珠,尤以澳洲瑪比珠的產量和質量都很高,其特點是顆粒大、具極出色的光澤、純淨的銀白色以及光滑的表面。最小的也有10mm,大的可至17mm或更大,並以圓形、水滴形、橢圓形及心形等各種形狀。目前世界珠寶市場十分流行瑪比珠首飾,不僅是淑女貴婦們的佩飾寵物,而且用瑪比珠創作的獨特而優雅的珠寶飾物也受到了紳士們的特別青睞。

  珍珠的作用介紹

  珍珠藥用在中國已有2000餘年歷史。三國時的醫書《名醫別錄》、樑代的《本草經集》、唐代的《海藥本草》、宋代的《開寶本草》、明代的《本草綱目》、清代的《雷公藥性賦》等19種醫藥古籍,都對珍珠的療效有明確的記載。

  樑代陶弘景在《本草經集》中說,珍珠“有治目膚翳,止洩”等作用。唐代的《海藥本草》認為,珍珠可以明目、除暈、止洩。在元朝,商人們常在水中加蜜糖和珍珠粉飲用,認為它既可以滋補,又可以防暑。元好問在《續夷堅志》中記載:“洮水冬日結小冰……圓潔如珠……盛夏以蜜水調之,加珍珠粉。”

  明代李時珍更加重視珍珠的藥理作用,認為珍珠的藥效在美膚,因而在《本草綱目》中特別寫道:“珍珠味鹹甘寒無毒,鎮心點目;珍珠塗面,令人潤澤好顏色。塗手足,去面板逆臚;墜痰,除面斑,止瀉;除小兒驚熱,安魂魄;止遺精白濁,解痘療毒。……令光澤潔白”等。同時,它還記載了珍珠藥用的多種方法。

  明代陳繼儒轉引《獨異志》說,唐武宗李炎在位時,宰相李德裕以珠寶粉、雄黃、硃砂煎汁為羹,每食一杯約耗錢三萬,過三煎則棄其渣。當時流行煉丹術,人們認為,珍珠粉、雄黃等物,經過提煉後服用可長生不老,鶴髮童顏。


猜你感興趣:

1.貝殼的珍珠是怎麼形成的

2.珍珠養殖方法是什麼

3.珍珠花的養殖方法

4.珍珠的養殖方法

5.珍珠的藥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