疣狀痣是怎麼形成的

  表皮痣又稱疣狀表皮痣,是一種表皮呈疣狀增生的先天性限局性表皮發育異常,對於疣狀痣的形成原因是人們好奇的。下面由小編為你詳細介紹疣狀痣的相關知識。

  疣狀痣的形成原因

  病因

  細胞突變***30%***:

  本病因表皮細胞發育過度引起表皮侷限性發育異常所致,可能與角質形成細胞的突變有關。在患者的一些細胞系發現指示遺傳鑲嵌現象的染色體斷點,偶亦有報告呈家族性發病者。

  發病機制

  患者表皮呈不同程度的增生,主要為角化過度,棘層肥厚,表皮嵴伸長,乳頭瘤樣增生,並可見顆粒層增厚及柱狀角化不全,基底層黑素增多,但無痣細胞增生。若併發痣細胞痣,則見痣細胞。頭、面部病變少數可伴發皮脂腺痣或乳頭狀汗管囊腺瘤等。炎症型尚有灶狀角化不全及輕度棘層水腫,真皮內輕度慢性炎症細胞浸潤。部分泛髮型者,偶或侷限性患者可顯示錶皮鬆解性角化過度,並常擴充套件至整個表皮。

  疣狀痣的症狀

  表皮痣常見於出生時或兒童期,有些病例成人期皮損才表現明顯,發病率約為新生兒的1/1000,男女發病相等,皮損可分限局性和系統性,限局性線狀表皮痣為單個線狀皮損,由密集天鵝絨樣,顆粒狀或乳頭瘤樣丘疹,連續或間斷地排列成線條狀,境界清楚的斑塊,顏色呈正常膚色,淡紅,黃褐甚至黑色,發生於頭部,軀幹或四肢,呈單側性縱行線狀排列;發生於軀幹者呈橫行帶狀或旋渦狀排列,顏面受累時,口腔黏膜亦可受累,系統性表皮痣皮損與限局性相同,不同者皮損不只一條,而是許多條皮損平行排列,特別是位於軀幹者,皮損位於一側,偶呈雙側對稱分佈,此種廣泛性皮損易伴發骨及中樞神經系統損害,引起所謂“表皮痣綜合徵”,一般無自覺症狀,侵犯甲皺襞時,可致複發性甲溝炎和甲板扭曲,皺褶部受累,皮損浸漬,產生臭味,極罕見情況下,皮損可自行消退。

  疣狀痣的治療

  疣狀痣屬於一種先天性表皮疣狀增生,多見於兒童,男女發病率差別不大,可發於全身任何部位,表現為褐色或黑色,不規則形隆起,嚴重影響美觀。所以,求美者都比較關心疣狀痣治療效果怎麼樣。

  疣狀痣治療,當然最合適的方法就是鐳射治療了。超脈衝二氧化碳鐳射治療可使面板恢復健康美麗,原理是應用鐳射儀產生的高強度光束,鐳射型別不同產生光線顏色不同,面板顏色不同吸收的鐳射也不同,並利用鐳射能量令染料顆粒崩解汽化,再由身體吸收染料顆粒將其排除體外,色素隨之消退。因為特定顏色的鐳射只被相應顏色吸收。只有細胞發生病變了才可吸收特定的鐳射,因正常的面板組織不受損傷,所以不會留下疤痕。

  疣狀痣的治療和預後

  ***一***治療

  較小皮損可切除皮損包括其下的真皮部,是最有效的方法,可避免復發。較大皮損可行刮術,化學剝皮法、鐳射、冷凍治療。面積大的系統性損害可試服阿維A酯***依曲替酯***,外用維A酸乳膏。

  ***二***預後

  極罕見情況下,皮損可自行消退。

  疣狀痣的檢查

  組織象類似於良性乳頭瘤,表現為角化過度、棘層肥厚、乳頭瘤樣增生和表皮突延長,基層內色素常增加。侷限型的特徵為緻密的角化過度,棘層上、中部空泡形成和細胞內、外大的透明角質顆粒。炎症型則常示表皮灶性角化不全,偶或棘層輕度海綿狀態。真皮上部慢性炎症細胞浸潤。就泛髮型而言,大多數單側和部分雙側泛發的病變與侷限型相同,大部分雙側和少數單側泛發的患者常示特殊的棘突鬆解性表皮角化過度,往往波及整個表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