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法總比問題多讀後感

  《方法總比問題多》是一本風靡全國的勵志教材,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參閱!

  篇1

  假如你有智慧,請你貢獻智慧

  假如你沒有智慧,請你貢獻汗水

  假如你兩樣都不貢獻,請你離開公司

  ——日本松下核心理念

  這是《方法總比問題多》的開場白,這本最近風靡全國的勵志教材,令剛剛步入社會的我收穫良多。

  這是一本寫給“員工”們的書,書中著重介紹了職場處事的技巧,提出了“不找藉口找方法,方法總比問題多”的先進理念,這對於像我這樣的職場新人來說,無疑是一種最直接,最有效的的指導,是總總處事技巧的根本。書中以豐富的例項,按不同的側重點分別闡述了作為一名合格員工所必須的素質,指出了一些初入職場的青年所常見的不良習慣和做法,這些內容恰到好處的為我現在的生活指明瞭方向,定好了規矩。

  書中有一段故事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日本最大的一家化妝品公司接到了一份投訴,說他們的一些肥皂盒是空的,裡面並沒有肥皂。為此,公司委派一名工程師來解決生產“空盒子”的問題。很快,這個工程師設計了一個配備高解析度監視器的X光裝置,它需要兩個人來監控通過生產線的肥皂盒,以保證其中沒有空盒。這套方案查出了不少空盒,但還是無法保證沒有遺漏,而且費時費力。

  於此同時,一家小型化妝品公司也遇到了同樣的難題,可是,該公司的一名普通僱員卻輕鬆的解決了這個問題:他讓公司買了一個大功率的工業風扇擺在生產線旁,讓裝肥皂的盒子逐一在風扇前通過,如果盒子是空的,就會被風吹倒。這個方法既方便,又可行,獲得了很大的成功。

  同樣的問題,不同的人給出了不同的解決方法,工程師的方法專業性和技術性都很高,而普通僱員的方法簡單之極,甚至有些簡陋,然而,從解決問題的效果來說,顯然簡單的方法獲得了更好的效果。這個故事告訴我們,當我們遇到看似很複雜的難題時,不妨在明確目的的前提下,問問自己有沒有更簡單,更有效的解決方法,養成這種思考習慣後,你就會發現,直搗核心反而能將所有的問題迎刃而解。總結成一句話就是:愚蠢的人,總會將簡單的問題弄複雜;智慧的人,總能使複雜的問題變簡單!這句話,對於我們這些有著相對豐富的理論基礎,卻缺乏實際經驗的剛剛走出校門的大學生來說,有很大的教育意義。

  此外,書中還著重提出了“少向外界要條件,多向自己要智慧”,“少一點阻力,多一點助力”等優秀的理念,並分別配以豐富切實的例子,從理性和感性雙重角度幫助我瞭解了對待工作所應該持有的態度,讓我受益匪淺。

  這本書,作為職場新人的培訓教材,教會了我很多道理,讓我從初入新環境的迷茫中走了出來。“方法總比問題多”,我一定會在今後的工作中勤動腦,多吃苦,爭取做一名能同時貢獻智慧和汗水的好員工。

  篇2

  “先做再說!”、“做正確的事,把事情做好,立即做!”是書中給我印象最深的兩句話。不論是做人也好,做事也罷,奉行這兩條規則的大都取得了驕人的成績。早先我們一起學習過《執行》、《沒有任何藉口》、《把信送給加西亞》等員工勵志方面的圖書,它們的主旨基本上都離不開工作主動性和執行力的問題。本書雖然強調的是找方法,但更需要強烈的主動性和高度的執行力才能夠談得上“只為成功找方法,不為失敗找藉口!”。

  其實,吳甘霖所寫的一些事例都是我們所喜聞樂見的事例,都是很實在、平實的例子。所引用到的一些名人名言也都是極其常見的,但卻給了我們很大的啟發,總是覺得好像此書好像就是針對我和我身邊的人量身定做的。為什麼?我不禁思考起來?從書中的四大章的標題來看,很簡單:不找藉口、不怕面對問題、用適當的方法解決問題以及把問題變為機會***作者把它看作是“最理想的狀態”***。看起來,都很簡單,如果簡單對照一下,可能會認為,這些標題上所提到的問題,我們都或多或少的做過啊,甚至看到的有些事例就好像是在說自己。回過頭來思量一下,我們是不是始終堅持將上述的相關精神做為我們行事的標準呢?亦或僅僅只是偶爾為之呢?誠然,人是有情緒的,我自認為全部按照作者所說的那樣去要求自己是有一定的難度的,但只要我們逐漸地向這個標準靠攏,我們離成功也便近了。

  將自己放到書中,反過來再將書中的物件放到我的工作中,反覆體會,不斷思考,我得出一些粗淺的體會:

  我們總會遇見各種各樣的困難,沒看此書前,就自己的心態而言,我會努力去挑戰遇見的問題,但當壓力太大時我也許會妥協:“我做不到的,有時真的太累”,會用一句所謂完美的藉口來搪塞自己,我盡力了,成不成是沒辦法的事情。沒有好好思考解決問題的方法,書中有句話“先別說難,先問自己有沒有竭盡全力,有沒有跌倒了,撣撣灰就爬起來的勇氣”。不找藉口迴避,對於想在工作中拼搏的人能否進步具有決定性的作用。世上沒有辦不成的事情,只有不會辦事的人。一個善於思考並擁有堅韌心態的人,一定可以駕馭自己的生活和工作這兩條大船,成功航行到彼岸。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會常常為自己犯下的過失尋找各種藉口,上班遲到,會說出好幾個理由,工作上和同事沒溝通好,會埋怨同事不夠配合,領導下達的任務沒完成,會說我盡力了但事情受這樣那樣的原因沒法完成。當養成一種習慣,會刻意找藉口來回避沒完成任務的原因,我們的意志會消沉,企業會變得沒有生氣,各種各樣的問題因而不能及時解決,從小的方面制約了自己的發展,大的方面也制約了企業的發展,因為企業是靠人的力量來推動的,只要我們“精神不滑坡,方法總比問題多”,人不怕遇到困難的問題,當你解決了一個問題,戰勝了一個困難,這種經歷會成為你的財富,變成你成功的資本。

  通過讀這本打造職場一流員工的書,讓我好好回顧了自己的這幾年工作過程。企業在幾年快速發展,給我帶來很多機遇。努力盡力工作才有可能有機遇。從一線員工,因為在努力工作、因為積極主動、因為善於思考,並在工作中不斷提升自己的素質,才能勝任人事專員的崗位。心態很重要——我認為自己是快樂的工作著,在工作中體會著“快樂的味道”。在現在的工作環境中,我隨時留心解決問題的方法,包括對人力資源管理的各個方面的問題的思考和學習,與生產車間的溝通,與平行部門的交流都讓我受益菲淺。但隨著工作的深入,各種自己以前沒預料到的困難問題出現了,我努力過,但有時候看見任務沒有及時完成和問題沒有得到妥善解決,領導善意的批評有時讓我覺得自己是否能力有問題,覺得自己努力的工作,工作量不少,卻得不到理解與承認,甚至有時有了逃避問題的心態,但內心深處有種不服輸的精神告訴我,不行,我必須堅持到底,堅持就能勝利,事實證明,我是對的,往往堅持一次,最後的勝利就屬於我。通過公司組織這本《方法總比問題多》,書中很多例項人物通過他們努力工作,聰明的思考,堅韌的工作深深感化了我,他們成長的經歷也磨礪了我的意志。做任何事情不找藉口,只找完成的方法,這是生活和工作的態度,在工作中保持這樣的工作心態,是企業最需要的人才,人要越挫越勇,把需要解決的困難變成成功的鋪路石。 《方法總比問題多》是一道辯證題,是一個矛盾統一體,積極樂觀向上的人會因自己的閱歷領會其真意,而消沉悲觀不求上進的人再讀也是層出不窮的問題。在日常的工作生活中,在我們所經歷的人生中,都會面臨著諸多問題,其中痛苦困難往往令我們記憶憂新,幸福快樂稍縱即逝。人作為高階動物的,最大的特點是會動腦筋,在進化過程中,所以有別於其它動物,不外乎是我們人類比它們更快學會了思考和解決問題的技能,人們正是在解決不斷出現的問題中成長併成功的。從精神層面講《方法總比問題多》表述更多的是一種人的心態,是一個人內在精神的體現。

  《方法總比問題多》是一本值得珍藏的書、值得反覆閱讀的書!

  篇3

  讀了吳甘霖的《方法總比問題多》之後,讓人茅塞頓開,在此想與大家分享我的一點體會。該書從開動腦筋想辦法、分清輕重緩急,抓住主要矛盾、學會創新性地解決問題這三個方面進行闡述。假如你擁有這三個方面的認知和智慧,你就會有一種全新的工作態度,帶著自發的精神去努力工作,而且你還會因為掌握方法而創造非凡的業績,並因此擁有越來越多的自信,不僅如此,你將從此不怕困難,而且還會將所遭遇的問題,變成你進一步成長和發展的機會。

  一、開動腦筋想辦法。

  《方法總比問題多》一方面是認識論,另一方面是方法論,兩者同樣重要。為什麼面臨同樣的問題,有的人很快就能解決,有的人卻遲遲解決不了呢?關鍵在於解決問題的方法和技巧。一是多讀細讀象《方法總比問題多》這樣難得的好書,從中學習解決問題的方法和精髓:二是平時注意觀察和傾聽,虛心學習、借鑑身邊同事解決問題的成熟的經驗和做法;三是多溝通,加強縱向和橫向的溝通,廣交朋友,從中獲取資訊;四是多總結歸納自己和別人的經驗與教訓,注意積累解決問題的好方式方法和技巧。

  二、分清輕重緩急,抓住主要矛盾。

  問題一大堆,先解決哪個,後解決哪個,不僅僅是個簡單的順序問題,不但涉及方法和技巧,而且決定效率和效果。關鍵是要抓主要矛盾,先解決事關全域性、責任重大、非常著急的問題,再解決相對重要和著急的問題,推而廣之。有的問題解決了牽一髮而動全身,其他問題迎刃而解;有的問題在解決過程中,順便就把其他一個或一些小問題解決了。所以切忌眉毛鬍子一把抓,“剪不斷,理還亂”。要始終保持清醒的頭腦,既不能被問題嚇倒,也不能被問題埋住,而是要提綱挈領,遊刃有餘。

  三、學會創新性地解決問題。

  如今許多職業活動,特別是尋找解決問題的合適途徑,越來越需要創新性。創新性地解決問題,就要求一個創新性的思維行動,也就是說我們對待一個問題,在進行正確分析的情況下,要以創新的思維去考慮問題,那麼解決問題的效果也許就會更好。就像書中提到的v型思維。這一字母非常神奇的表達思維轉彎的積極含義:左邊一半,代表向下;右邊一半,代表向上。從左邊的趨勢來說,本應向下,但是在底部卻中止了,改為向上——這是一種從消極狀態向積極狀態的轉折。以下的描述給我的印象更為深刻:從左到右的第一個箭頭,代表的是問題;從左上方到右下角的箭頭,代表問題的延伸以及它在當事人身上的消極影響——牢騷、抱怨,假如受這些情緒支配,必然就只有對事情放棄。V字的底端,代表的是你中止了牢騷抱怨。右邊的箭頭,代表不但看到了這一問題帶來的機會,而且開始積極的創造。

  在任何時候問題總是許多人躲避責任和迴避努力的第一個藉口,但是一個優秀的員工,必須要有這樣的崇尚理念:不找藉口找方法,方法總比問題多。

  雖然這本書是將如何打造一流員工,但對於身為教師的我仍有較大的啟發:我們面對的孩子中難免有一些小事發生,解決問題的方法如何將直接影響孩子的成長。而平時我們更習慣於從孩子身上找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