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簡短的名人名言

  古語云:人之生也直,心直則身直,可立地參天。以下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推薦的,歡迎閱讀收藏,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精選

  1. 用心莫如直。——唐·李翱《答朱載言書》為人應正直。

  2. 教人治己,皆宜以正直為先。——宋·王安石《洪範傳》宜:應該,應當。

  3. 勿輕直折劍,猶勝曲全鉤!——唐·白居易《折劍頭》不要輕視那折斷了的直劍,它比彎曲的全鉤還要強硬!

  4. 吾心似秋月,碧潭清皎潔。——唐·寒山《聯句》清:清澈。皎潔:明亮潔白。比喻內心至為澄明潔白。

  5. 汝若全德,必忠必直,汝若全行,必方必正。——唐·元結《自箴》汝若全德:你如果是道德完美。汝,你。必忠必直:一定是忠誠、耿直的人。全行:品行無瑕。必方必正:一定是正直的人。方:正直。

  6. 丈夫志氣直如鐵,無曲心中道自真。——唐·寒山《詩三百三首》比喻男子漢的志氣要堅定正直,心懷坦蕩無私,這樣就懂得人生的真諦了。

  7. 登山須正路,飲水須直流。——唐·孟郊《送丹霞子阮芳顏上人歸山》正路方登,直流才飲,喻為人應正直。

  8. 百尺無寸枝,一生自孤直。——唐·宋之問《題張老松樹》無寸枝:不分枝杈。孤直:孤高直挺。喻為人有如老鬆,孤高正直。

  9. 一任秋霜換鬢毛,本來面目長如故。——宋·蘇軾《老人行》始終如一地保全自己的節操。

  10. 形之正,不求影之直,而影自直。——唐·馬總《意林》以形正影不斜喻人品正直則言行不至偏頗。

  

  1. 守正直而佩仁義。——宋·朱熹《宋名臣言行錄》宋:操守。做人要存正直之心,行仁義之德。

  2. 《大學》之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基本只是正心、誠意而已。——宋·朱熹《四書集註·孟子序說》大學:書名。修身:修養自身品性。齊家:管理好家庭。治國:治理好所在的地區。平天下:使天下太平。正心:使心思端正。誠意:使意念真誠。

  3. 月缺不改光,劍折不改剛,月缺魄易滿,劍折鑄復良。——宋·梅堯臣《古意》光:光亮。剛:剛強。魄:月之光。比喻要保全堅貞剛直的氣節。

  4. 君子淡如水,歲久情愈真。小人口如蜜,轉眼如仇人。——明·方孝孺《遜志齋集·朋友》淡如水:清淡得象水一樣,形容淡泊而純真。君子的心地如水那樣淡泊純真,感情能經受時間的考驗。小人說得好聽,卻口是心非,言行相悖。

  5. 心如水之源,源清則流清,心正則事正。——明·薛瑄《讀書錄·體驗》用源頭和流水的關係,比喻要有正直的思想才能做正直的事。

  6. 心正自然邪不擾,身端怎有惡來欺。——明·馮夢龍《警世通言·白娘子永鎮雷峰塔》心地純正,邪惡的人自然不能侵擾;行為端莊,凶惡之人怎能欺侮?

  7. 心地上無風濤,隨在皆青山綠樹。——明·洪自誠《菜根譚》心地:心裡。隨在:處處。喻處處以正直平和之心對待別人,將會處處得到別人以同樣的態度對待自己。

  8. 不愧於人,不畏於天。——《詩經·小邪·何人欺》對人問心無愧,對天不存畏懼。即立身處世正大光明。

  9. 人不可以無恥。——《孟子·盡心上》人不可沒有羞辱之心。

  10. 欲人不聞,莫若不言;欲人不知,莫若不為。——漢·枚乘《上書諫吳王》想要人不知道,最好是自己不說,自己不做。

  11. 磊磊落落向曙星。古樂府《兩頭纖纖》胸懷坦蕩可同閃亮的晨星相媲美。

  12. 內不愧心,外不負俗。三國·魏·嵇康《卜疑集》對己無所愧疚,對外不違時尚。

  13. 好事不出門,惡事傳千里。五代·荊南·孫光憲《北夢瑣言》好事往往不為人所知道,而壞事卻傳播得非常迅速廣遠。

  14. 心不負人,面無慚色。——宋·普濟《五燈會元》第4卷負:違背。慚:慚愧。不做對不起別人的事,就不會有慚愧之感。

  15. 聲無小而不聞,行無隱而不形。——《荀子·勸學》聲音即使再小也不會聽不到,行為即使再隱蔽也不會不表現出來。

  16. 持身如玉潔冰清,襟袍如光風霽月。——清·金纓《格言聯璧·持躬》比喻人品高尚,胸懷廣闊。玉潔冰清:寶玉般純潔,冰雪般清白。光風霽月:雨過天晴時明淨的景象。霽***jì***,雨雪停止。

  17. 內不欺己,外不欺人,上不欺天,君子所以慎獨。——清·金纓《格言聯璧·持躬》有道德的人時刻注意光明正大。

  18. 此心常看得圓滿,天下自無缺陷之世界;此心常放得寬平,天下自無險測之人情。——明·洪自誠《菜根譚》眼光要長遠,心胸要寬闊。

  19. 人光明磊落便是好人。——宋·朱熹《朱子語類》卷七十四光明磊落:胸懷坦蕩,正大光明。

  20. 打破天窗說亮話。——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27回比喻坦率地說真話。

  21. 明人不做暗事。——明·吳承恩《西遊記》第84回光明正大的人,不做見不得人的壞事。

  22. 心體光明,暗室中有青天;念頭闇昧,白日下有厲鬼。——明·洪自誠《菜根譚》闇昧:不光明。厲鬼:凶惡的魔鬼。情操不同,對客觀環境事物的體驗迥異。

  23. 心安茅屋穩。——清·杜文瀾《古謠諺》心地安詳,雖窮猶樂。

  24. 心口如一,猶不失為光明磊落丈夫之行也。——清·梁啟超《新民說·附錄》謂光明磊落的人,應該是心裡所想的和口頭所說的完全一致。

  25. 磊磊落落,獨往獨來,大丈夫之志也,大丈夫之行也。——清·梁啟超《成敗》磊磊落落:謂心地光明正大。磊磊:原指群石高壘貌。落落:豁達開朗貌。獨往獨來:比喻不仰仗別人,無怕牽礙。謂男子漢應當光明正大。

  26. 心安理得,海闊天空。——清·梁啟超《新民說》心安理得:自己認為所做的事是順理成章的,心裡很坦然。海闊天空:象大海般遼闊,象天宇般無邊無際。坦蕩的心胸象海洋和天空那樣遼闊。

  27. 大丈夫行事,當磊磊落落,如日月皎然。——《晉書·石勒載記》大丈夫處世行事,應當坦坦蕩蕩,光明磊落,象日月那樣潔白明亮。

  28. 生平所為,未嘗有不可對人言者。——《小學·外篇》生平:畢生的所作所為,都是光明磊落的。

  29. 聖人所說底話,光明正大。——宋·朱熹《朱子語類·易九》底:同“的”。

  30. 無事不可對人言。——清·史襄哉《中華諺海》自認為心胸坦蕩,沒什麼可隱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