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炙起泡是什麼原因

  有些人艾灸之後可能沒事,但是睡一覺起來之後會發現昨天艾灸的地方有水泡。大家知道艾灸起水泡意味著什麼嗎?下面是小編精心為你整理的艾炙起泡的原因,一起來看看。

  艾炙起泡的原因

  灸後起泡有兩個因素,第一個就是體內的寒氣頂著熱度在皮下,神經已經不敏感,這需要過程,艾灸到一定的時間,體表會越來越涼。

  摸著就過得部位很熱,病人自己體會不到熱,等把寒氣逼出體表,就好比,由經引絡,會逐漸體會到體表不怕冷了。

  第二個因素,就是不好的艾條在燃燒一會的時候,會熄滅,因為雜質較多,導致不易燃,且火力不夠。這好比我們生爐子,一定要用好煤,如果用不好的煤,爐子就不熱,容易熄滅。

  所以艾灸一定要選擇用質量好的艾條,因為劣質的艾條容易損傷經絡的,並且耽誤時間治病。

  艾灸起泡是熱度掌握不好和體內有病氣同時存在,有的時候起泡兩種因素都有,既有燙起來的因素,也有身體記憶體在病氣,說明那裡還是存有病氣而導致起泡。

  體內溼氣重,艾灸的時候才會出水泡,這是通過艾灸後身體向外排溼氣的一種表現。所以這是很好的反映。

  艾炙起泡怎麼辦

  在水泡的下方用消毒過的針刺破,讓水流出來,然後塗碘酒或者紫藥水。用無菌紗布包紮,切記不可用創可貼,讓面板自然癒合。若是癢,撓破皮了塗碘酒或者紫藥水,避免感染。

  身體溼起重的人,平日可用艾葉加少許花椒煮水泡腳,可去溼。只需泡到身體微微出汗即可,不能大汗。

  由於溼氣、寒氣重,經絡不通而造成的大的或小的水泡,是身體裡病邪往外發的表現。溼寒之氣屬於邪,陽氣屬於正,正要把邪逼出來,就會出現灸花。邪氣排除體外需要一個通道,灸花就是這個通道。當然,我們在做艾灸的時候也會盡量避免灸花的出現,畢竟在現代來說,忙碌的生活中出現灸花會帶來一些不便,而且也有損美觀。出現灸花後可以按照以下方法來處理:如果是很小的泡可以自行吸收,大的水泡用無菌注射器抽乾,再塗抹燙傷膏即可,或者用艾灰塗抹上去也可以。但是起泡的部位避免碰水,防止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