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積食的原因

  孩子的積食是常見的現象,孩子的積食對成長影響很大,那麼,是什麼?兒童兒童的表現有哪些?兒童積食怎麼辦?下面就由小編告訴大家吧!

  

  現在的兒童不愁吃不愁喝,節日期間大吃大喝的情況往往比以往少了許多。既然這樣,兒童為何還會積食呢?少了大吃大喝並不等於說兒童吃得少了。由於兒童食品種類的增加,其實,兒童吃的東西往往比以前更多、更雜,而一些不合理的飲食非常容易形成積食,比如:紅薯和花生,紅薯和雞蛋,冷熱食物混合吃,尤其是先吃熱食後吃冷食,非常容易造成食物在胃內“打架”。

  專家表示:積食不是小問題,它不僅增加兒童腸、胃、腎臟的負擔,還可能給這些臟器帶來疾病。因此,需要父母們引起足夠的重視。

  兒童兒童的表現

  如果兒童有了下列表現,那就是就是患了積食:

  兒童在睡眠中身子不停翻動,有時還會咬咬牙。所謂食不好,睡不安;

  兒童最近大開的胃口又縮小了,食慾明顯不振;

  兒童常說自己說肚子漲,肚子疼;

  可以發現兒童鼻樑兩側發青、舌苔又厚又白,還能聞到撥出的口氣中有酸腐味。

  積食會引起噁心、嘔吐、食慾不振、厭食、腹脹、腹痛、口臭、手足發燒、皮色發黃、精神萎靡等症狀。

  兒童積食怎麼辦?

  食療

  1.糖炒山楂

  功能:清肺、消食。尤其是對付吃肉過多引起的積食。

  做法:取紅糖適量***如寶寶有發熱的症狀,可改用白糖或冰糖***,入鍋用小火炒化***為防炒焦,可加少量水***,加入去核的山楂適量,再炒5-6分鐘,聞到酸甜味即可。每頓飯後讓孩子吃一點。

  我的親身體驗:

  用糖炒總覺得麻煩,我發現給寶寶煎服山楂湯也很有效果。我從超市買了些新鮮山楂,洗淨取適量切成小塊,放入燉鍋中小火煮3-4小時,煮出湯色後,用乾淨紗布過濾果塊和雜質,根據寶寶的口味,稀釋或者加糖,讓寶寶當成水喝。有時如果沒有買到新鮮山楂,就買些未加工過山楂幹代替,用高壓鍋大火滾燒後轉小火淬制汁水,讓寶寶服用。另外,我發現山楂有清肺功效。

  2.山藥米粥

  功能:調補脾胃,滋陰養液。運用於小兒積食不消,吃飯不香,體重減輕,面黃肌瘦。

  做法:取幹山藥片100克,大米或小黃米***粟米***100克,白糖適量。將大米淘洗乾淨,與山藥片一起碾碎,入鍋,加水適量,熬成粥。

  提醒:

  如果去藥店買幹山藥不方便,可以在超市裡購入新鮮山藥,那種褐色長長,像是根莖類作物就是山藥。除了熬粥,山藥還可以炒著吃,味道粘滑,但效果也是不錯的。

  3.白蘿蔔粥

  功能:開胸順氣,健胃。對小兒消化不良,腹脹有療效。

  做法:白蘿蔔1個,大米50克,糖適量。把白蘿蔔、大米分別洗淨。蘿蔔切片,先煮30分鐘,再加米同煮***不吃蘿蔔者可撈出蘿蔔後再加米***。煮至米爛湯稠,加紅糖適量,煮沸即可。

  提示:

  白蘿蔔本就是清涼敗火的食物,我平時就經常單獨做湯給寶寶喝,但可能是因為味道的緣故,孩子並不愛吃,現在放在粥中,又加了紅糖,孩子愛吃多了。

  推拿按摩

  捏脊:讓寶寶趴在床上,夏日可脫去上衣,露出背部,沿寶寶脊椎兩旁二指處,用兩手拇指、食指和中指從尾骶骨開始,將面板輕輕捏起,慢慢地向前捏拿,一直推到頸部大椎穴,由下而上連續捏五六次為一組,捏第三次時,每捏三下須將面板向上方提起。此法最好堅持每日早晚各做一組。

  推脾土:脾土穴在大拇指的螺紋面***見圖下①***,媽咪可用拇指順時針方向旋轉按摩,每天1次,每次200下。

  揉板門:板門在大魚際隆起處***見下圖②***,媽咪可用拇指順時針給寶寶揉推,每天1次,每次50下。

  摩腹:媽咪先搓熱手掌,然後順時針給寶慢慢按摩腹部30下左右。

  藥物治療

  小兒化食丸

  當寶寶貪食受涼後,引起肚腹脹滿,噁心嘔吐、煩躁口渴、舌苔黃厚、大便乾燥時,可服用小兒化食丸

  包裝:每丸1.5g

  用法:1歲以下每次服用1丸,每天2次,大於1歲每次服用2丸,每天2次

  提示:要用開水溶化後服用

  小兒消積止咳口服液

  當寶寶因積食引起咳嗽、喉痰鳴、腹脹如鼓,不思飲食、口中有酸臭氣味時,可服用小兒消積止咳口服液

  包裝:每支10ml

  用法:

  小於1歲每次服用5ml,每天3次;

  1-2歲每次服用10ml,每天3次;

  2-4歲每次服用15ml,每天3次;

  5歲以上每次服用20ml,每天3次。

  提示:溫開水送服,二歲以上的寶寶可直接飲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