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對股票估值方法

  價值投資最基本的策略是利用股票價格與企業價值的背離,以低於股票內在價值相當大的折扣價格買入股票,在股價上漲後以相當於或高於價值的價格賣出,從而獲取超額利潤,即巴菲特所說的“用40美分購買價值1 美元的股票”

  下面小編和您一起分享“股神”巴菲特三步搞定對股票的價值評估

  第一步:先了解一下股票估值的意義:

  股票估值會 幫助投資者發現價值被嚴重低估的股票,買入待漲獲利,直接帶來經濟利益;可以判斷手中的股票是否被高估或低估,以作出賣出或繼續持有的決定,幫助投資者鎖 定盈利或堅定持有以獲得更高收益的決心;能分析感興趣的股票的風險。估值指數越低的股票,其下跌的風險就越小。估值指數小於30%或操作建議給出“立即買 入”或“買入”的股票即使下跌也是暫時的;很好地判斷機構或投資諮詢機構推薦的股票的安全性和獲利性,做到有理有據的接受投資建議;在熱點板塊中尋找最大 的獲利機會。通常熱點板塊中的股票的表現大相徑庭,有些投資者雖然踏中的熱點,卻獲利不高。估值幫助投資者在熱點板塊中尋找到最佳的股票、獲得最大的收 益;投資者理解股評資訊中對股票價值低估的判斷。

  第二步:大多數朋友用最多的股票估值方法大致可分為3種:絕對估值、相對估值、聯合估值;下面簡單介紹一下這三種估值方法的簡單意義:

  絕對估值的方法:一是現金流貼現定價模型,二是B-S期權定價模型***主要應用於期權定價、權證定價等***。現金流貼現定價模型目前使用最多的是DDM和DCF,而DCF估值模型中,最廣泛應用的就是FCFE股權自由現金流模型。

  相對估值的方法:包括PE、PB、PEG、EV/EBITDA等估值法。通常的做法是對比,一個是和該公司歷史資料進行對比,二是和國內同行業企業的資料進行對比,確定它的位置,三是和國際上的***特別是香港和美國***同行業重點企業資料進行對比。

  聯合估值:聯合估值是結合絕對估值和相對估值,尋找同時股價和相對指標都被低估的股票,這種股票的價格最有希望上漲。

  第三:在面對股票估值的時候,股神巴菲特的意見是——化複雜為簡約!

  1、 所謂公司價值,是一家公司在其餘下壽命裡所能產生的現金流量的折現值;內在價值只是一個估計值,不是精確值,而且還是一個利率或者現金流量改變時必須更改 的估計值。巴老還強調,“內在價值為評估投資和企業的相對吸引力提供了唯一合符邏輯的手段”。因此,企圖精確估值是很難做到的。我們的分析師經常把EPS 估計到幾毛幾分,具體股票的估值也是經常精確到分,顯然這是一個“精確的錯誤”。

  2、具體估值方法上,巴老認同John Burr Williams的《投資價值理論》中的折現現金流量法。巴老在2000年的年報中引用《伊索寓言》的“一鳥在手勝過二鳥在林”的說法,本意是說明“確定 性最重要”。巴老不認同相對估值法,他說“一般的評估標準,諸如股利收益率、PE、PB或者成長性,與價值評估毫不相關,除非它們能在一定程度上提供一家 企業未來現金流入流出的線索。事實上,如果一個專案前期投入超過了專案建成後其資產產生的現金流量的折現值,成長反而會摧毀企業的價值。有些分析師口口聲 聲將'成長型’和'價值型’列為兩種截然相反的投資風格,只能表現他們的無知,絕不是什麼真知。成長只是價值評估的因素之一,一般是正面因素,但有時是負 面因素。”因此,巴老堅持絕對估值的方法,他從來就不認同相對估值,認為這些方法“與價值評估毫不相關”。

  3、如何選擇現金流量和折現率?既然絕對估值法是唯一的估值方法,那麼怎樣確定現金流量和折現率呢?

  對 於現金流量,巴老堅持用“所有者收益”***其實就是自由現金流***。可以說,這是很多相對估值法的死穴。財務報表人為遵循了“會計分期”的假設,人為將一些公 司的經營週期切割為1年1年的,但事實上,會計年度與公司的經營週期經常不合拍,不少公司的收益經常出現波動。比如說一家非週期性公司和一家週期性公司在 未來10年內年均利潤均為1億,但非週期性公司的估值可能是25億,而週期性公司的估值可能只有10億甚至6億,這其中的原因何在?單從利潤來看,是看不 出問題的,原因就出在自由現金流上,週期性公司為了同樣的收益水平,往往要增加營運資本和長期經營資產,同樣的EPS其自由現金流比非週期性的公司低得 多。因此,大體預估資本支出和營運資本的追加,也比貌似精確的現金流折現重要得多。

  對於折現率,巴老用的是長期國債利率。這很好理解,巴老 看重的是機會成本,如果一隻股票未來的收益率跑不贏長期國債,他根本就不會選擇它;CAPM有天然的缺陷,他認為β在邏輯上毫無道理,而且未來的風險水平 並非不變,無風險利率並不是固定不變的。巴老選擇的是有持續競爭優勢的公司,對於他來說,未來不存在其他的不確定性,他乾脆用長期國債利率作為折現率。

  關於巴老的絕對估值,在《巴菲特之路》這本書裡有不少例子,如可口可樂、吉利等。

  4、如何破解絕對估值中的地雷?面對估值的不確定性,巴老提出了2種解決方法:a.堅持能力圈原則,固守自己能理解的行業;b.堅持在買入上留有很大的安全邊際。巴老說過“一項資產市價只是略低於其內在價值,我們沒有興趣買入它;只有在有'顯著折扣’時我們才會買入”。

  5、估值最根本的方法:徹底瞭解這家公司。

  總 之,公司估值是是一門藝術,體會其真諦需要艱苦的歷練。價值投資者必須重視估值,沒有估值,就無法確定安全邊際;要放棄學院派的繁雜的估值方法,更要放棄 荒謬的“EPS預測+PE估值”法,化複雜為簡約。只要走在正確的路上,堅持不懈,多下苦功夫,掌握好一些行業的背景知識,估值的難題是可以破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