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的表達能力差的原因有什麼

  心理學家研究發現,孩子在7歲之前,是語言發展的關鍵時期,3歲之後,講話就有先後順序,有條理了。可是有些家長卻發現自己的孩子表達能力茶,這是怎麼回事呢?以下就是小編給你做的整理,希望對你有用。

  幼兒表達能力差的原因

  原因1:模仿寶寶的可笑發音造成錯誤暗示

  父母型別:將錯就錯型

  表現:寶寶在剛學說話的階段,常常會有一些可笑的不準確的發音,如把“吃”說成“七”,把“獅子”說成“希幾”,“蘋果”說成“蘋朵”等等。有些爸爸媽媽覺得好玩,於是重複寶寶的錯誤語音,以博一笑。

  害處:寶寶存在著發音不準的現象,是因為寶寶的發音器官發育不夠完善,聽覺的分辨能力和發音器官的調節能力都較弱,還不能完全正確掌握某些音的發音方法。如果父母將錯就錯學習寶寶的可笑發音,那麼寶寶就會得到錯誤暗示,認為自己的發音是對的,這種錯誤的發音可能會因此很長時間難以改變。

  解決辦法:爸爸媽媽不要學寶寶的發音,而應當用正確的語言來與寶寶說話,時間一長,在正確語音的指導下,寶寶的發音自然會逐漸正確。

  原因2:過分滿足造成寶寶語言滯後

  父母型別:“熱心幫忙”型

  表現:“寶寶,是要喝水嗎?媽媽給你拿。”不少父母過分滿足寶寶的要求,若寶寶指著水瓶,家人立馬“領會”寶寶這是想喝水了,於是把水瓶遞給他。

  害處:爸爸媽媽過度滿足寶寶要求的方法使寶寶的語言發展緩慢,因為他不用說話,家人就能迅速明白他的意圖,並達到他的要求了,因此寶寶失去了說話的機會。

  解決辦法:當爸爸媽媽從寶寶的行為舉止中發覺寶寶想喝水時,你可以給他一個空水杯,他拿著空水杯,想要得到水時,會非常努力去說“水”。你可以做此嘗試,當寶寶把自己喝水的想法落實到語言上,變成“水”字時,僅僅這一個字,就會讓他歡欣鼓舞。

  原因3:過多使用疊詞

  父母型別:過分遷就型

  表現:“寶寶,飯飯了!”“寶寶看,那是狗狗,那是花花……”用疊詞和兒話說話是寶寶語言特定階段的表現,一些爸爸媽媽卻隨著寶寶一起說起了兒話。

  害處:寶寶用兒語是因為其語言發展限制了他準確表達自己的意思,有些家長卻以為寶寶只能聽懂這些兒語或覺得有趣,也用同樣的語言與寶寶講話,這樣做就很可能拖延了孩子過渡到說完整話的階段。

  解決辦法:寶寶語言發展一般都是經歷單詞句***用一個詞表達多種意思***、多詞句***兩個以上詞表達意思***、說出完整句子這幾個階段,爸爸媽媽應通過正確的教育引導孩子的語言向更高階段發展。當寶寶伸出雙手說,“媽媽抱抱。”媽媽就應該給寶寶一個熱情的擁抱,並說,“媽媽來抱寶寶了。”用正常的交流方式,儘量縮短寶寶疊詞或者兒話使用的時間。

  幼兒表達能力差怎麼辦?

  1.提供各種機會,多與兒童交談

  不要擔心孩子聽不懂,其實孩子的接受能力超出成人的想象,聽多了他自然會理解***除了特別抽象的專用名詞***,正如美國語言學家喬姆斯基所講:“嬰幼兒學習語言,並不是像成人那樣僅靠記憶。他們是把聽到的語言存入潛在意識中,並以如同高階計算機一樣的能力進行分析、同一,然後將其出色地掌握並表現出來。”

  2.儘量使用規範用語

  家長對孩子講話應儘量注意語音、語調的正確和語言的規範化。儘量用標準的普通話對孩子說話,儘量給孩子使用規範語言,這對他以後概括能力的發展很有幫助。家長在與孩子講話的過程中儘量不用“兒語”,如指著小狗,就教他說“狗”,而不應教他說“汪汪”之類的“兒語”。當孩子說“兒語”時,不要重複,而應當用柔和的語調把正規的名稱教給他,更不能迎合孩子,以免限制孩子語言和思維能力發展。家長要儘量用詞準確,如準確用量詞“一輛車”、“一棵樹”、“一片樹葉”、“一朵花”等。

  3.要擴大孩子的眼界,豐富孩子的生活

  生活是語言的源泉。沒有豐富的生活,就不可能有豐富的語言。語言不是空洞的,它是代表著一定的內容的,這些內容,只有在孩子與周圍環境的積極交往中,與具體事物的接觸中,才能得到。兒童的生活豐富,眼界開闊,知識面廣,可以說的內容就多,反之則不然。生活在城市的孩子與生活在偏僻山區的孩子相比,口語能力就大不相同。家長可以安排各種活動,讓孩子接觸各種事物。如帶孩子出外散步、旅遊,領略大自然、城市建築的美景,瞭解周圍環境的各種變化,觀察人們的各種活動,參觀一些博物館、展覽會,選看一些合適的電影和電視……家長應在這些活動中,不斷與孩子交談,啟發開導孩子,使孩子能從各種活動中不斷地發現新事物,增長知識,開拓視野,也就能“言之有物”,談話的積極性也會隨之提高。

  4.創設良好的語言環境

  兒童十分喜歡模仿,也極善於模仿,模仿是兒童學習口語的重要基礎。孩子會模仿成人的準確而優美的語言;同樣,對有缺陷的語言,也會照單全收。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常常會發現有些孩子的發音、用語。甚至說話的聲調、語氣、速度與他身邊的成人如出一轍。因此,為兒童創設一個良好的語言環境絕對重要。家長必須注意自身的語言修養,為孩子提供良好的語言正規化,有意識地引導孩子模仿自己規範的語言。目前,幼兒園教師都用標準的普通話與幼兒交談,越來越多的家長也開始使用普通話,這是很好的。不論用什麼方言,或用普通話,重要的是,必須發音清楚。2-3歲的孩子常會混淆一些發音,如把“哥哥”發成“多多”,“外公”發成“外冬”,“老師”發成“老希”。這種“娃娃腔”的發音雖很可愛,但並不正確,家長要注意正確地引導,使孩子糾正這種發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