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級勵志故事

  現在越來越多的小朋友喜歡看勵志的故事了,那麼有哪些適合五年級的學生看的呢?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參閱!

  :趁著年輕,趕緊去兌現你的夢想

  她從小就有著許多異想天開的夢,做鋼琴家、樂隊指揮、辦攝影展、環遊世界、出一本自己的書等等,卻常常因此被人嘲笑:“白日夢!”而她卻倔強地在日記裡寫下了夢想清單。

  這些記錄在案的夢想,時刻激勵著她朝著夢想出發,從17歲開始,她用心追逐夢想,一個一個地兌現了夢想清單上的內容,而這一晃就是9年過去了。

  她就是追夢女孩孫一帆,出生在美麗的泉城濟南,是個活潑開朗、興趣廣泛的女孩,17歲那年以全額獎學金得主的身份考入新加坡國立大學。在去學校報到之前,有一個月的時間,恰好鋼琴考級也在一個月後進行,她想趁此機會,兌現夢想清單上的鋼琴考級夢。

  小時候,她學過6年電子琴,年年考級成績都不錯,後來因為功課緊張擱置了。而此刻,夢想銳利地刺激著她,她要去實現它。媽媽覺得她是異想天開,這麼短的時間怎麼可能實現。而爸爸支援她,特地從朋友那裡借來鋼琴給她練習。在這一個月裡,她除了每週去找老師學習兩節課,其餘時間都把自己鎖在家裡,每天練習10個小時,手腕受傷了,她抹紅花油;指肚兒磨得鑽心地疼,她纏上繃帶繼續苦練。功夫不負苦心人,30天后,她順利通過了十級考級,嚐到了圓夢的甜蜜。

  進入新加坡國立大學之後,在學校舉辦的音樂會上,孫一帆被臺上指揮家的風姿深深吸引,夢想清單上,做樂隊指揮的夢想再次萌芽。她給曾擔任過新加坡國家民族樂團總指揮的藍老師寫信,傾訴了自己的夢想。藍老師決定讓她參加樂團的排練。從那天開始,她每週都去樂團參加排練,從曲目選編到舞美燈光,所有的環節都認真學習,虛心向老師求教指揮藝術。在年末的學校彙報演出上,她面對座無虛席的觀眾,從容地指揮100多人的樂隊傾情演奏,大獲成功,終於圓了指揮夢。

  2011年,孫一帆從新加坡國立大學應用數學專業畢業,進入了許多人夢寐以求的英國巴克萊投資銀行工作,這個職位收入高,發展前景好。可是每天一成不變的節奏,讓她感到非常枯燥,夢想清單裡的夢想再一次跳出來,折磨她的神經,她決定辭職去環遊世界。

  面對她的選擇,爸爸媽媽不同意,覺得她捨棄這麼優越的工作去流浪就是瞎折騰。她對父母說:“也許未來我可能找不到比這更好的工作,但是環遊世界是我從小的夢想,我不想因為沒有去實踐而遺憾終生,我要兌現我的夢想清單。”

  孫一帆踏上了尋夢之旅。她從土耳其的伊斯坦布林出發,途經伊朗和中亞五國陸路回到家鄉,然後又去了美洲、非洲和歐洲等地。她在撒哈拉沙漠,蜷在睡袋裡看滿天星斗,也坐著熱氣球從空中俯瞰過埃及古老的寺廟遺蹟;她在希臘聖島世界上最美的日落,也在菲律賓的大海里與鯨鯊一起游泳;她走過朝鮮的三八線,參拜過印度的神廟;親吻過兩個月大的小老虎,還當過20多個陌生人家的沙發客;她在印尼遭遇過火山爆發,在荷蘭和比利時的邊境被人圍攻,在菲律賓被持槍歹徒搶去相機,還被打得頭破血流……就這樣,孫一帆憑著一腔熱忱,邊旅行邊工作,自己籌集經費,克服重重困難和危險,去實踐夢想,周遊了全球56個國家和地區。

  旅行過程中,她拍攝了大量的照片,記錄了旅行中的種種見聞。旅行結束之後,她在新加坡和濟南舉辦自己的攝影展,並出版了自己的書《世界是我念過最好的大學》,分享了自己的旅行故事和感悟,感動和激勵了無數年輕人。孫一帆用自己行動宣告:夢,不止是想的。趁著年輕,趕緊去兌現你的夢想吧。

  :沒傘的孩子跑得更快

  氣溫接近冰點,上海,晚上7時,仍有眾多家長帶著孩子湧向復旦大學,他們要去聆聽一場鋼琴獨奏音樂會,他們希望孩子能親眼見到榜樣——天才鋼琴家陳潔。

  舞臺上,陳潔一襲長裙,端莊地坐在鋼琴前,顯得高貴而典雅。她開始演奏了,手指靈巧地在琴鍵上舞動,優美的樂曲讓人如醉如痴。這個漂亮的女孩和郎朗是一個學校畢業的,是除郎朗和李雲迪外,第三個在國際上被認可的“中國古典音樂驕子”。如此優秀的女孩卻並非出身音樂世家,她的成功全憑個人的努力。

  陳潔是廣東韶關人,出生在工人家庭,父母都是理工科出身,對音樂一點興趣沒有。陳潔3歲那年,聽到鄰居家傳來了美妙的鋼琴聲,她深深陶醉了,就吵著讓父母給買一臺。父母當時的工資是四五百元,而一架珠江牌的國產小立式鋼琴,售價就高達四五千元。孩子太不懂事了,父母覺得不能慣著她的性子,說不定過了這會兒興趣就轉移了。沒想到,陳潔不依不饒,每天纏著父母給買鋼琴。父母沒辦法了,才勉強給她買了鋼琴。

  陳潔沒學過樂理,看不懂音符,甚至連敲擊琴鍵的姿勢都不標準,她只會聽曲子,然後把聽到的彈出來。但她“天生絕對音準”,無論你發任何音,她都能準確地說出音高。對孩子的這種天賦,父母感到很意外,也很高興,就在當地給她找老師。可找來找去,也沒給陳潔找到一個好的音樂老師。

  陳潔8歲時,父母聽說上海有個全國招生的上音附小,就帶著陳潔去試試。上音附小的招生考試,是當時全國最難的小學入學音樂專業考試,要讓應招者彈4首曲子,經過初試、複試兩輪,還要考樂理和文化課。為了備考,陳潔拼了。她一方面惡補文化課知識,另一方面想盡辦法提高專業技能。她總是偷偷溜到學校邊上的上海音樂學院“蹭琴房”。經過緊張的備考,陳潔居然考上了,從此開始系統地學習鋼琴。小小年紀,她就開始獨立生活,一個人留在上海,她的父母每隔一個月才來看她一次。

  在音樂附小,陳潔比任何孩子都要刻苦。她的手,背面白皙,手掌卻異常粗糙,佈滿老繭,這是“狂練”後帶來的“副作用”。當然,練琴是枯燥的,有時候她也會很煩躁,有時候也想家,想媽媽,她很想放任自己,也能到公園去玩會兒。可是當她看到老師嘆著氣,身子斜靠在鋼琴上的樣子時,她就難過得想哭。於是又沉下心來,繼續練琴。

  13歲時,在老師的鼓勵下,陳潔報考了美國柯蒂斯音樂學院。這是全世界習樂者嚮往的聖地,全校只有100多名學生,每個學生都有全額獎學金和全年生活費資助。陳潔在那裡上了8年學。很多在藝術表演方面有特長的孩子,會在家長的精心安排、“鋪路”下,直接走上專業學習的路線,而放棄了文化課學習。陳潔不是這樣,她對自己有嚴格的要求,堅持在保持文化課成績優異的情況下同時學琴。最開始的幾年,她鋼琴專業課在柯蒂斯上,同時還在費城的另一所中學裡補上高中階段的文化課。最“慘”的時候,她在美國租住的房子裡,從牆上到桌子上、地板上,到處都貼滿了寫著英文單詞的字帖。她不得不在高中課程和專業課程之間穿插著安排,全天課都是滿的。

  陳潔頭上頂著一圈又一圈的大賽獲獎光環,2004年,19歲的陳潔在美國密蘇里南方國際鋼琴比賽上獲得青年組第一名的成績;當年10月,她便在卡耐基音樂廳舉辦了獨奏音樂會;還是這一年,她在美國明尼阿波利斯市獲得了E-國際鋼琴比賽的冠軍……拿獎拿到手軟的她毅然回國,選擇到一所大學——上海理工大學的音樂系任教。

  生命好像一個輪迴,一個理工科的家庭培養出一個天才鋼琴家,現在,天才鋼琴家想要在一所理工科大學播撒音樂的種子。記者詢問陳潔成功的祕訣時,陳潔說,我感謝我的家庭,因為沒有任何背景,一切只能靠自己。沒傘的孩子跑得更快,這就是我成功的祕訣。

  :一生一沖天

  一

  在一次創作筆會上,許多人正高談闊論,侃侃而談。一位男作者看到他旁邊坐著一年輕女子,始終含首微笑,聆聽著別人的交流。於是,他忍不住地,用一種輕漫的語氣問道:小姐,你也是寫小說的?

  女子側過頭,微笑道:是的,我也是來參加筆會的。

  男作者說道:我已經出版了339部小說了,請問小姐共出版了幾部小說?

  女子笑了笑,淡淡地說道:我只出版了一部小說。

  那男作者聽了,更顯輕狂道:噢,能告訴我你寫了一部什麼小說嗎?

  我寫的小說叫《飄》,年輕女子輕輕地說了句。

  聽了這句話,男作者立刻驚訝得目瞪口呆,不知所措,停頓了好長一會兒,這位男作者站起身,走到那女子面前,深深地鞠了一躬,說道:失敬,失敬,您才是真正的大作家啊!

  這位女子就是美國著名的女作家瑪格麗特·米切爾。瑪格麗特·米切爾用了10多年的時間,創作了小說《飄》。這部小說一面世,打破了美國出版界的多項紀錄,被譯成27種文字,在全世界銷售量達2000多萬冊。由《飄》改編的電影《亂世佳人》,被譽為“好萊塢笫一巨片” 。

  二

  自由女神像位於美國紐約市曼哈頓以西的一個小島——自由島上。她手持火炬矗立在紐約港***處。1884年,法國政府將這一枚標誌自由的紀念像,作為慶祝美國獨立100週年的禮物贈送給美國。自由女神像連基座高約93米,由30萬隻柳釘裝配固定在支架上。據悉,它每年大約要受到600次雷擊。

  美國攝影師傑·費恩,為了拍攝到閃電擊中自由女神像的照片,從18歲開始,就一直關注著天氣預報,當聽到有暴風雨時,他就早早地蹲守在曼哈頓的巴特利公園裡架好照相機守候著。

  一年又一年,在雷電交加的時刻,他對著自由女神像,拍攝了一張又一張。可是,這些拍攝出來的照片都不令他滿意。就這樣,他一直拍攝到了58歲。

  2010年9月22日晚上8點45分,他終於拍攝到了一道閃電擊中自由女神像的照片。這張自由女神像被雷電擊中的照片,被美國國家博物館作為國寶級收藏,稱為攝影作品中的經典。

  費恩40年的等待,終於拍攝到了一張被雷電擊中的精彩照片。他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說道,那天天上一共閃了81道閃電,最後才有一道閃電擊中了自由女神像。他說,能拍攝到這張照片只能說我走運,這種機會也許一生只有一次。

  三

  中國雜交水稻育種專家袁隆平,一生致力於雜交水稻的研究。從上個世紀60年代初開始,袁隆平每天頭頂烈日,腳踩爛泥,低頭彎腰,在水稻田裡專心致志地研究他的雜交水稻。

  在幾十個春夏秋冬裡,他經歷了一次又一次的失敗,熬過了一次又一次的挫折,經受了一次又一次的打擊,終於將雜交水稻孕育成功。他向世界鄭重宣佈:中國完全能解決自己的吃飯問題,中國還能幫助世界人民解決吃飯問題。

  為了表彰袁隆平的傑出貢獻,從80年代,國際組織頒給他的獎項多得像米粒一樣。對這些獎項,他始終看得很淡。中國有九億農民,他一個人,相當於幹了兩億農民的活。有人估算,他的雜交水稻共創造效益5600億,假如其中分個零頭給他,那麼,他的財富也遠遠超過世界首富比爾·蓋茨。可現實情況是,1998年,袁隆平的月工資才1600元。

  獲得了美國科學院外籍院士稱號的袁隆平,至今還不是中科院院士。但袁隆平始終保持著一顆樂觀、開朗的心態,以旺盛的熱情,積極投入到自己所喜愛的雜交水稻的研究中去。

  袁隆平說,我搞的是應用科學,中國科學院搞的是基礎研究,兩者是不相同的。一生中,不能被榮譽和金錢所累,踏踏實實做好自己喜歡做的事,才是人生中最大的樂趣!

  可能正因為如此,湖南衛視節目組在調查中發現,最受90後孩子青睞的人是袁隆平,遠遠超過林俊杰、周杰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