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小眾農莊的創業點子有哪些

  近年來,有機食品種植和養殖的有機農莊逐漸從生產領域直接走進市場,走進消費者的視野。從產業發展看,有機食品生產由於需要持續而大量的資金投入,而回報週期又較長,因此有很多有機農莊經營變得舉步維艱,而一些技術含量高、信譽良好的農莊卻找到了適合自己的經營模式。

  日前,我們走訪了北京周邊一些有機農莊,在探尋其生存和發展狀況的同時,也試圖去勾勒出一些小農莊破解資金來源之困和在夾縫中找到適合自身盈利模式的解決之道。

  經營有起色

  有機食品的出現並不是最近幾年的新產物,之前由於市場的認可度低,有機食品有價無市,虧損的農莊不在少數。

  但也有少數農莊已經實現盈利。“最近一兩年有機農業的市場逐漸增加,盈利在放大。”從事有機農業長達十年的北京樂活淨田農莊負責人王申福說。他認為,目前消費者的覺醒使得有機農業有了市場,雖然整個市場份額不大,但還是在逐漸增加的。王申福透露,目前他的農莊年盈利達到了20萬元。

  王申福的樂活村在北京業內赫赫有名,他從事有機農業十餘年,今年已經開始拓展新的有機專案。

  王申福的農場位於北京古北口一帶,一個月前他在原有農場的基礎上新簽下了60畝土地,現在,這塊新開墾的土地上已經種植了12000叢玫瑰、300棵蘋果樹,核桃、桃樹、櫻桃和葡萄各50棵以及其他樹種。此外,在新開墾的土地上將要種植大豆、玉米、花生等農作物。

  這裡沒有任何工業汙染,空氣清新,陽光充足。王申福介紹說,他已經對當地的氣候、土壤條件和有機市場進行分析,在農作物出產之後還將陸續做相關的有機認證。

  其實,在王申福從事有機產業十幾年的時間裡,曾經兩次因為無法實現盈利被迫中斷經營。經過幾年的實踐,他的樂活村逐漸佔領了高階有機農產品市場,而且受到北京消費者的青睞。

  如今,王申福對擴大有機種植面積仍然持謹慎的態度。他認為,有機產業管理相當困難,需要對整個過程進行嚴格把關,全程跟蹤,如果管理跟不上,將對生產和品牌樹立不利,因此他在新一輪的擴張中仍摸索前行。

  司氏康源養殖場是此次採訪中另一家已經逐步實現盈利的有機豬肉公司。司桂全從事養殖業已經十幾年,此前他並沒有專注於有機養殖,近五年他才開始慢慢轉型做有機肉類。

  司桂全的有機養殖場位於河北三河,有數百頭豬,數千只雞,他無償提供農戶有機肥。“這是一個良性迴圈的過程,我希望能做到真正的有機農業。”司桂全說,“養殖場已經慢慢走上盈利的規模,這次擴大規模一方面是無奈的選擇,另一方面是希望帶動周圍的人一起從事有機,形成有機迴圈。”

  這兩家有機食品公司之所以能實現盈利,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是他們具備較強的專業性。在有機業內常常有資金重要還是技術重要的命題討論,從這兩位的實踐經驗中可以看出,技術才是王道,專業技術人員充實了有機隊伍,同時也能實現盈利。

  合作社式與會員制

  目前,有機農莊的經營模式有合作社、會員制以及同時有機市集零售等形式。

  說到有機,就得提起CSA。CSA指“社群支援農業”,其興起緣於人們對工業化和城市化帶來的食品安全和農業汙染問題的反思,其核心在於消費者和生產者直接溝通,二者基於信任的前提,共擔風險。其基本形式如農民合作社、CSA農園、農夫市集等。

  這種在美國、歐洲以及日韓等國常態化的農村基層組織形式,在中國已經試驗了十年。

  合作社式的經營模式,主要是為農民免費培訓,教授農民如何搞合作社和生態農業技術,以及如何進行鄉村生態建設,通過農民間的合作達到聯合的目的。這種模式的優勢在於不需要支付土地租金和過高的勞動力成本就能實現低成本的有機農業;劣勢在於缺乏資金和社會資本,不利於構建城市直銷渠道。此外,最重要的是無法從頭到尾把控農民生產過程,只要一個環節出現問題,就會給整個鏈條甚至合作社的整體發展帶來不利影響。

  另一種形式是會員制有機農莊。王申福的樂活村就是採用了會員制的管理方式。“每個會員一年兩千元。”王申福表示,這筆資金不是一次性到位,而是陸陸續續不斷充進資金池中。“會員制有兩個優點,其一解決了生產計劃性的問題;其二解決了資金壓力。”

  有機農業是一項前期投入大,投入週期長,回報慢的產業,利用會員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決資金難的問題。

  “但是這些都是建立在信任的基礎上,只有產品質量過硬,才能培養忠誠的消費者。消費者不是信任專案而是信任經營者,才會加入進來。”王申福說,他的一個最新的、60畝地的有機專案,前期資金需要100萬元,他在微博上釋出了這項計劃,不到一個星期資金全部到位。“我現在最擔心的反而是如何保證質量,給消費者提供滿意的有機產品。”

  “與會員建立了產銷關係之後,生產的計劃性比以前加強了,不像前幾年那樣擔心生產多了賣不出去,生產少了又不夠賣。這是會員制的優勢與特點。”

  不過,無論是合作社式還是會員制的模式,最根本的應該是用優質的產品穩定住顧客群。

  “微博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推廣和銷售渠道。”王申福和司桂全在這一點上有共識。他們均得益於微博的推廣和營銷。

  他們在加入北京有機農夫市集之後,在市集的幫助下設立了微博,通過微博擴大了知名度、拓寬了銷售渠道。

  “現在客戶特別需要知情權,瞭解我們怎麼生產。以前我們沒有工具把生產情況隨時地報告給大家,現在消費者能通過微博隨時瞭解,面對面和消費者溝通才能彼此瞭解和信任,這是小型農莊培養客戶群的重要環節。”王申福表示。

  “我會把進豬苗的時間點、平時豬和雞生長在什麼樣的環境下等相關的生產資訊公佈在微博上,加深與消費者的溝通,建立了一批忠實的消費者。”司桂全說,在表面上無法看出產品有沒有新增抗生素或者重金屬超標,只有讓消費者進入你的生產環節,才能取得信任。

  最大風險是技術

  有機農莊的風險,在生產環節多來自於對自然界、對外部環境的依賴;在銷售環節,風險則多來自於市場。如果沒有專業技術的支援,很多外行農莊往往面臨經營風險。

  農業生產利潤空間有限,要依靠提高產量實現增收,還要吞下土地汙染的苦果和承受農產品市場價格波動的風險。

  柳剛的農莊僱傭了5個農民,每個月固定的人力成本及其他承包大約在一萬五以上,目前他的農莊剛好收支平衡。

  柳剛說:“具體到各個階段,要按照季節育苗、澆水、翻地、施肥、移苗定植、除草、除蟲等工作,這些都需要根據生產計劃進行。日常的風、雨、晒、水、蟲等災害也都要管理。”

  柳剛認為,目前有機農莊最缺的不是資金而是技術,而技術是否過硬也是有機農莊蘊含的最大風險。

  目前,有機產品的生產理念在我國的認知程度仍然很低,但高高在上的價格驅動了有機產品生產短期內迅速發展。與此同時,有機農業需要的技術含量很高。“每個省份的土地成分不一樣,如何進行生態種植,需要通過實踐去摸索。”柳剛認為,這也是目前很多農莊主最缺乏的認知。

  比如,肥料用附近奶場的牛糞、蚯蚓糞,不能新增任何外來的合成飼料,除蟲除草需要人工,有機的種植方式偏向於傳統和原始的農耕方式。“但是氮磷鉀的配比是多少,添多了不結果,添少了不長個子,沒有技術的人根本不理解其中蘊含的科學知識。”柳剛說。

  而且,北京周邊甚至全國範圍內,使用化肥已經三十多年,懂得傳統耕作方式少之又少。王申福是農業大學出身的專業人士,從事有機農業已經數十年,他說:“就算是大學裡,現在也找不到有機農業種植的教科書。”

  以上就是網帶給大家不一樣的精彩。想要了解更多精彩的朋友可以持續關注網,我們將會為你奉上最全最新鮮的內容哦! ,因你而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