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瓷器基礎知識

  在當前的收藏活動中,古瓷器無疑是人們最為熱衷的收藏物件之一,那麼你對古瓷器瞭解多少呢?以下是由小編整理關於古瓷器知識的內容,希望大家喜歡!

  古瓷器的取放

  一、器體大的瓶、罐、尊移放時因形體大,一般都是由下而上兩段拼接而成,且有一定的重量,所以不能一隻手提物件上部的脖子。應該一手拿住脖子,一手托住底,以免分量過重,使原來拼接起來的兩節分離。有的瓶、罐、尊裝飾有雙耳,我們在取放時不能僅提雙耳,以免折斷和損壞。

  二、瓷器人物在取放時,須注意當心人物的鬚髮和手指部分,因該部分最纖細,易損壞。同時在提放人物時,忌單手拿人物的頭部,因人物的頭部大多系插進身子中去的,要防止頭與身分離,所以應一手拿住人物的頭部,一手托住人物的身子。

  三、瓷器的大盤、大碗體質較重,移動時應該雙手捧,或是一手的拇指和食中二指扣住邊緣,另一手的四指和手掌託底。忌用單手拿盤、碗的一邊,以防斷裂。

  四、薄胎的器皿,胎雹質輕、嬌嫩,移動安放時更須小心,要雙手捧,忌用單手,尤其是瓶件,底足小,長度高,還須防風吹倒。

  五、帶座、帶蓋的瓶器取放時應將座、蓋和主體分別單拿單放,不能連蓋帶座一起端,防止移動時脫落打碎。

  古瓷器的清洗

  1、一般的汙漬、土鏽可以用鹼性的稀釋後的溶液***如84消毒液,超市裡都有售***浸泡,視汙漬的情況確定濃度和時間。當然酸鹼性質不同的汙漬應取不同的液體浸泡,如鹼性汙漬可用白醋和草酸浸泡,中性汙漬用二甲苯浸泡等。浸泡以後再用豬鬃或尼龍刷蘸肥皂,或皁粉洗刷,再以溫水沖洗,直到汙漬退盡為止。須注意,洗刷時瓷器表皮遇到鹼性物質更加滑溜,要心平氣和,慎重拿放。

  2、冬季洗刷薄胎瓷時,要控制水溫,以防冷凍和遇熱水爆裂。

  3、有的瓷器的表裡,因水浸太久,水鏽黏附其上不能除去,可用上述酸性液體浸數日,刷之即去,若水鏽很厚,可用竹扦剔去。

  4、粉彩瓷器,有的因彩色中鉛的成分多,出現泛鉛現象,可用藥棉蘸淡硝酸擦之自去,再用清水沖洗。

  5、如瓷器有開片***哥窯***或衝口、裂紋之類,汙漬嵌入很深,浸之不去,可用棉紙蘸淡硝酸,貼在裂紋處,稍時汙漬即除,但有的嬌嫩的釉彩上不宜用此法,以免硝酸損傷釉彩。洗刷瓷器最好用木盆和塑料盆,不宜用瓷盆和水泥盆,以避免瓷器碰傷。 上述對古瓷器的保管和收藏方法,對於陶器並不完全適用。

  古瓷器的鑑定方法

  1、 分類法即將個時代的同類器***包括相同器形、相同紋飾題材***理成發展序列,找出它們的共同點,再找出其不同點。

  2、 比較法主要是利用考古發掘出來的、有地層年代的器物作為標準器物,將所需鑑定、辨偽的器物與之比較,從而得出鑑別的結論。

  3、 鑑別法即利用同時代的同類器或不同類器上的時代特徵來對照、比較所需鑑別的器物,從而得出綜合鑑別的比較合理的結論。

  當一件需要鑑定的產品擺在我們的面前時,我們怎樣來分析它的燒造年代和窯口呢?也就是說器物本身哪些方面能夠反映出它真實的燒造年代和窯口?我們把能夠反映器物燒造年代和窯口的因素,統稱為斷代因素。它主要有如下幾方面:

  1、 器形

  主要看器物口、頸、肩、腹、壁、底足、流、執、系等的形體特徵和胎體的厚薄、輕重。另外,各時代的一些獨特的而又稱著的器形,應一一牢記其特徵,因為它往往是後人仿製的物件。

  2、 裝飾

  包括裝飾方法***彩繪、顏色釉、刻、劃、雕、鏤、隊、捏、印、帖等***,題材、構圖、紋樣形象、畫等。由於裝飾是隨著造型、工藝、材料、人們的審美要求的變化而變化的,所以裝飾的更新換代和所產生的種種變化要比其他鑑定因素的變化顯得頻繁、活躍,鑑定時分析這一因素就更重要。

  3、 胎釉

  鑑別胎質時,可從器足的無釉處入手,注意胎土陶煉的純淨與燒結的縝密程度。因時代陶煉方法有別,明代以前較之清代、民國,胎土中含金屬雜質相對較多。


“的人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