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植香菇要注意什麼

  種植蘑菇的時候我們要注意的事情也是有很多的,具體主要有哪些呢?下面小編為大家介紹一下香菇種植注意事項,希望對你有幫助。

  香菇種植注意事項

  一、育菇場地選擇不當 如選擇在陰暗、通風不暢或不衛生的場所種植,以致雜菌汙染嚴重,香菇不能正常生長而失敗;有的雖勉強發菌,但因出菇期空氣流通不暢,二氧化碳含量過高而中毒受害,不能出菇或形成畸形菇。所以,種植香菇首先要選擇通風條件好, 並有散射光的場所進行,並保持清潔衛生,抓好消毒措施。初次種菇場所,應採取石灰水刷牆、生石灰撒於地面的措施進行消毒, 撒在地面的生石灰應於次日清掃出去;老菇場則可用高錳酸鉀加福爾馬林燻蒸消毒;有蟲害的菇場先噴殺蟲劑消滅害蟲,再進行消毒。

  二、培養料選擇或配製不當 用已經汙染、結塊的原料種植香菇,易造成大面積汙染或不發菌。在調配培養料時,向料內過量加入尿素等氮肥,氮肥在接種後容易分解釋放出氨氣,使菌絲體受到毒害,不能正常發菌。因此,一定把好選料與配料關。要潔淨的原料,並搞好消毒處理,在配料時不可隨意新增化學肥料,只有在堆料發酵種植香菇時,才能適量新增尿素補充氮源。同時,在配料過程中,要特別注意培養料的溼度,水分含量不可過高或過低,否則對發菌都不利。

  三、菌種選用不當 如冬季選用高溫型品種,春季選用低溫型品種,或播種已經老化或已被汙染的菌種等,都易造成發菌緩慢或不發菌、出菇遲或不出菇。所以,在種植香菇時,應根據當時當地的氣候條件,選擇適宜的菌種,不使用老化或被汙染的菌種。

 

  四、管理不善 香菇在自然溫度條件下,出菇期的管理是光照、水分和通氣。在出菇期間,靠散射光即可滿足需要, 在菇房種菇光照不足,出菇緩慢,可用電燈光補充,以誘匯出菇。空氣溼度是出菇期的重要條件,為了增加溼度而盲目增加噴水量,甚至直接向菇體噴水, 會使一些小菇悶死,一些已長大的菇也會因水漬而潰爛發黑。因此,在香菇出菇期間,應講究補水方法,以向空中噴霧為好,同時還應注意通風換氣, 以免二氧化碳積累過多,導致子實體不能形成,或形成畸形菇。此外, 不合理的採收也影響產量的提高,一些菇農採大留小,想讓小的菇體繼續生長, 結果不僅不能長大,還延長了出菇期,影響下茬菇的產量。

  香菇的種植方法

  溫度

  在潮溼的狀態下,擔孢子萌發的最適溫度為22-26℃。

  菌絲生長的溫度範圍在5-24℃,最適宜溫度24-27℃,但由於木材的保護作用,在氣溫低於-20℃的高寒山地或高於40℃的低海拔地區,菇木也能安全生存,菌絲不會死亡。

  香菇是低溫和變溫結實性的菇類。香菇原基在8-21℃分化,在10-12℃分化最好。子實體在5-24℃範圍內發育,8-16℃為最適。同一品種,在適宜範圍內,較低溫度***10-12℃***下子實體發育慢,菌柄短,菌肉厚實,質量好;在高溫***20℃以上***上子實體發育快,菌柄長,菌肉薄,質量差。在恆溫條件下,香菇不形成子實體。

  水分

  在鋸木屑培養基中,菌絲生長的最適含水量是60-70%;在菇木中適宜的含水量是32-40%,在32%以下接種成活率不高,在10%-15%條件下菌絲生長極差。子實體形成期間菇木含水量保持60%左右,空氣溼度80-90%為宜。

  營養

  香菇是一種木腐菌,主要的營養成分是碳水化合物和含氮化合物,以及少量的無機鹽和維生素等。菇木和培養基中的各種營養物質,只有溶解在水裡才能被香菇吸收利用。

  ①碳源

  香菇菌絲能利用廣泛的碳源,包括單糖類、雙糖類和多糖類,糖濃度在1-5%比較好。

  ②氮源

  香菇菌絲能利用有機氮和銨態氮,不能利用硝態氮和業硝態氮。在香菇菌絲營養生長階段,碳源和氮源的比例以25-40:1為好,高濃度的氮會抑制香菇原基分化。在生殖生長階段,要求較高的碳。

  ③礦質元素

  除了鎂、硫、磷、鉀之外,鐵、鋅、錳同時存在能促進香菇菌絲的生長,並有相輔相成的效果。鈣和硼能抑制香菇菌絲生長。

  ④維生素類

  香菇菌絲的生長必須吸收維生素B1,其他維生素則不需要。適合香菇生長的維生素B1濃度大約是每升培養基100um。在段木栽培中,香菇菌絲分泌多種酶類分解木質素、纖維素、澱粉等大分子,從菇木的韌皮部和木質部吸收碳源、氮源和礦質元素。

  空氣

  香菇屬好氣性菌類,足夠的新鮮空氣是保證香菇正常生長髮育的重要環境條件之一。栽培環境過於鬱閉易產生畸形的長柄菇、大腳菇。

  光線

  香菇是需光性真菌,強度適合的漫射光是香菇完成正常生活史的一個必要條件。但是,菌絲生長不需要光線。研究表明:波長為380-540nm的藍光對菌絲生長有抑制作用,但對原基形成最有利。香菇子實體的分化和生長髮育需要光線。沒有光線不能形成子實體,研究表明,40-7-lx的光照強度比較適宜。香菇原基在暗處有徒長的傾向,蓋小、柄長、色淡、肉薄、質劣。

  酸鹼度

  適於香菇菌絲生長的培養液的pH值是5-6。pH值在3.5-4.5適於香菇原基的形成和子實體的發育。在段木腐化過程中,菇木的pH值不斷下降,從而促進子實體的形成。

  香菇管理技術要點

  一、噴水管理要看天

  在晴天菌筒表皮稍干時噴水,一般在上午採完菇後,用噴霧器往菌筒表面噴水,晾30分鐘後覆蓋薄膜。注意陰雨天不噴,採前不噴,菌筒溼潤不噴。

  二、菇床蓋膜要靈活

  每天結合採菇揭膜通風,採後蓋膜。氣溫高於20℃時揭開薄膜兩頭通風,悶熱天、陰雨天全揭開。菌筒浸水重回菇床時,遇低溫或寒流襲擊,要蓋嚴薄膜3天保溫。氣溫高於25℃時每天揭膜通風2~3次。

  三、乾溼交替要適度

  每採完一潮菇後揭膜通風8~10小時,晴天噴水,白天蓋嚴薄膜,使菌絲復壯。夜裡12時後通風1小時,促使菇蕾發生,連續3~4天。

  四、菌絲清理要及時

  每採完一潮菇後,用小刀把菌筒上長有黴菌的部位剔除,並把菌筒在菇床上排好,讓其通風,稍幹後蓋膜。

  香菇補水方法

  棒式栽培香菇的菌棒經過秋冬二季出菇,含水量減少。為了使香菇增加產量,需要進行補水處理。補水方法有注水法和浸水法兩種,現主要介紹注水法補水。

  菇畦中的菌棒就地不動,用直徑2釐米的塑料管沿著畦向安裝,菇畦中間設總水管,總水管上分支出小水管,小水管長度在50釐米左右,上面安裝12號針頭控制水流。由總水管提供水源,另一端密封。裝水容器高於菌棒2米左右,使水流有一落差的壓力,在注水時菌棒中心用直徑6毫米的鐵棒插孔1個,孔深約菌棒高度的3/4,不能插到底以免注水流失,由於流量受到針頭的控制,滴下的水菌棒即能吸收又不致於溢位,一般15分鐘就能補水完畢。補水後蓋上薄膜,控制溫度在20℃~22℃之間發菌,每天換氣1~2次,每次1小時,注水給菌棒提供了充足的水分,並同時增加了乾溼差和溫度差,6天后開始出現菇蕾而且菇潮明顯,子實體分佈均勻,當溫度升到23℃以上時原基形成受到抑制,要利用早上低溫時噴冷水降溫,刺激菌棒形成原基再出一批菇,由於溫度的升高再加上菌棒養分也所剩無幾,菌絲衰弱,並且無活力,即可結束菌棒栽培。


猜你感興趣:

1.種植香菇有哪些必備條件

2.如何在家種植香菇

3.香菇種植的常見問題及解答

4.種植蘑菇要注意什麼

5.香菇生長習性 香菇種植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