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工商企業的年報是怎樣的呢

  與製造型企業的校企合作是高職工商企業管理專業校企合作活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極。下面讓小編帶領大家來了解一下貴州工商企業的年報是怎樣的吧,希望能幫到你。

  貴州工商企業的年報

  隨著貴州農業產業化的不斷推進,我省已經逐漸告別了農產品短缺的時代,農業企業產能的快速提升直接推動著農產品市場由賣方市場向買方市場轉變。市場開放以後,國外和周邊省份大量優質農產品也趁機大舉進入貴州。市場環境的變化,給我省農業企業的生產經營帶來更大的挑戰,企業之間競爭激烈,無品牌農產品已難以在市場上立足,貴州農業企業如果要謀求長遠發展,就必須搶抓機遇,大力實施品牌戰略。

  本文首先對相關理論進行了回顧和分析。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重新界定了農業企業的概念,總結了農業企業不同於一般工商企業的特徵,分析了農業企業在農業產業化經營中的地位和作用。接著對現有的品牌建設理論進行系統梳理,闡述了品牌的內涵和特徵,回顧了品牌建設理論的發展歷程和品牌建設的具體步驟,為進一步的研究奠定了理論基礎。最後對農業企業品牌建設的必要性進行了分析,指出農業企業進行品牌建設是農業產業化發展的必然要求。 通過全省37家農業企業的實際調查,發現目前我省農業企業組織形式靈活多樣,部分企業已經初具規模,涉及領域廣泛,並且經營模式靈活,對農戶帶動作用明顯。現階段存在的主要問題是:企業整體規模小,成立時間短,企業發展還不成熟,在經營中普遍遇到融資困難、人才比較缺乏和企業用地難的問題。現階段我省農業企業品牌建設已經取得了一定成效:企業品牌意識覺醒,商標註冊量大幅增長,地理標誌商標從無到有,農業企業標準化建設得到提升。同時存在的不足之處是:品牌建設缺乏規劃,品牌質量標誌建設水平仍然較低,品牌管理機構不健全,品牌保護意識薄弱,缺乏有效保護措施,缺乏高檔農產品,“有牌不精”現象仍然比較突出。

  最後運用SWOT分析法和實證分析方法,對當前貴州農業企業品牌建設的基本態勢進行了分析。 本文在充分掌握貴州農業企業實際狀況的基礎上,結合品牌生命週期理論,將我省農業企業品牌建設過程劃分為創立階段、培育階段和經營階段,並對每個階段提出具體的對策措施,期望能為我省企業在品牌建設時提供一定的借鑑和幫助。

  貴州工業發展的結構性因素分析

  發達國家的發展歷程與發展中國家的成功經驗都表明,工業發展對於發展中國家的經濟發展至關重要,在某種意義上具有決定作用。貴州經過六十年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的建設與發展,已形成了門類比較齊全的工業體系,取得了一定成績,但從國家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的要求來看,貴州工業經濟規模總量較小,工業化程度較低,統計資料顯示2008年貴州的工業增加值僅佔全國的0.93%,在列入國家西部大開發範圍的12個省區中,居第10位,在全國排在26位。

  當前,貴州工業發展面臨著諸多機遇:新一輪的西部大開發規劃綱要正在編制過程中,泛珠三角區域合作正在加強,沿海地區產業向內陸地區轉移力度加大,貴州自身基礎設施有了很大水平提高。在此背景下,本文力圖通過定性和定量的分析方法,找出影響貴州工業發展的主要結構因素。論文首先構建了有關工業發展的基礎理論框架,在此基礎上,利用大量資料,從總量、經濟效益、競爭能力、產業關聯、產業結構等方面對貴州工業發展的現狀及問題進行了分析,進而從影響貴州工業發展因素的結構性入手,採用對比分析的方法,得出制約貴州工業發展的主要結構性因素,並簡單提出促進貴州工業發展的對策建議。

  通過對貴州工業發展現狀的實證研究,文章認為貴州工業發展較為滯後,主要表現在:貴州工業總體規模較小,發展水平低;工業經濟效益相對較差;工業競爭力不強;對就業及其他產業的貢獻較小;工業內部結構矛盾依然突出。 在上述問題分析的基礎上,文章的第四部分對影響貴州工業發展的差別性巨集觀經濟政策、要素投入結構、工業所有制結構、工業組織結構等結構性因素作了深入分析。並得出下列結果:國家巨集觀經濟政策不利於貴州工業的持續發展;貴州要素投入結構呈現出逆高加工度化特徵;工業所有制結構不合理,造就了工業經濟效益低下;工業企業規模結構不合理,阻礙了大中小型企業的分工協作,也導致了小型企業的低水平惡性競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