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專生創業故事

  中專生成功創業不是什麼稀奇的事情,今天小編整理了中專生創業故事分享給大家,歡迎閱讀!

  一:

  在上海市金山區金山衛鎮的上海姬凡貿易有限公司內,年輕姑娘們一個個在電腦前聚精會神地接單、打單或售後服務等工作崗位上忙碌。這家有著50名職工的企業,主人是位只有23歲的年輕姑娘宋旭蘭,這個身價過千萬年輕企業家為50人解決了就業問題,開創了80後創業的神話。

  自小貪玩的宋旭蘭的創業實屬偶然。在上中專時,她對電腦上的各種遊戲滾瓜爛熟,所有賬號都練到99級。此時,網上剛興起電子商務,宋旭蘭帶著打遊戲的輕鬆狀態,向父母要了500元本金,陸續開了5家網店,專賣化妝品。邊上課,邊開店,1年下來宋旭蘭賺到了1萬元。

  一人的艱辛創業小試牛刀就獲得了成功,宋旭蘭想到了幫手。那是2007年4月,宋旭蘭經人介紹,認識了比她大3歲的馮美娟。馮美娟中專畢業後待業在家,她聰明能幹,與宋旭蘭一拍即合,來到閔行共同為宋旭蘭的網店打拼。宋旭蘭有了幫手後如虎添翼,網店很快進級為兩個皇冠。由於經銷的商品不斷增加,宋旭蘭有了做大網店的進一步設想。

  2008年,小宋把網店搬到了金山,不僅租借了辦公場所,還租借了1000多平方米的庫房。隨著網店生意越做越大,她還註冊了一家姬凡貿易有限公司,並與區職介部門聯絡,陸續招聘新員工進企業。經過近2年的努力,現在,小宋經營的公司按接單、打單、配貨、檢驗、售後、採購、美工等工種配備員工,至今已有員工50名。就以接單來說,這家公司24小時有人接單,光接單的操作員就有12名。

  在招聘的員工有本地的員工,也有外來打工者,也有就業的困難者。有位青年待業在家無所事事,家長連續三次上門為其求職,小宋錄用這名青年後,他十分珍惜這份工作,在倉庫幹上架活認真負責,貨物很少受損。

  現在,公司有著一批能幹的年輕人成了宋旭蘭的左膀右臂。與宋旭蘭一起打拼了3年的馮美娟,成了公司的主管來自浦東24歲的邱曉丹成為公司採購主管,公司經銷的2000多種產品都在她的撐控之中還有擔任售後服務的石春豔豔,兩年來,她始終抱著真心對待客戶的真誠,為網店爭得了一個個桂冠。

  4年打拼讓宋旭蘭成為一名成功人士。但年輕氣盛的她並不滿足,開店4年,沒有真正休息過一天,而且作息時間還與常人顛倒,常常為了選貨、作價、開發新品而忙碌到凌晨4、5點鐘。宋旭蘭說,網際網路是個創造奇蹟的地方,我一個網店能為50名兄弟姐妹有了就業的機會,這就是一個奇蹟,我將為之而更加努力。

  二:

  上海資訊科技學校中職生張昕畢業沒幾年,開了家農產品店,繼而又開辦“綠悠悠”電子商務網站,稱得上是首批蔬菜農作物“網上超市”之一。近日,“綠悠悠”網站引進風險投資,創業前景看好。

  張昕在中職校學的是計算機專業。2004年畢業那年,他集結同學中的“電腦高手”組建了學校第一間“設計工作室”,當時接洽了幾宗“大生意”,幫索尼等企業製作官方網站。畢業後,他開了家IT公司,從事廣告設計。

  2007年10月,和朋友思想“碰撞”後,張昕想在“網上超市”進行嘗試。張昕做了小型的市場調查,發現當時淘寶等電子商務網站上農產品還是個空白點,因為它的網上購物人群還沒形成。家庭買菜的多以老人為主,他們不是網路購物的主力消費者。於是,張昕把創業範圍縮小在“有機蔬菜”領域,定位於白領家庭。2008年初,張昕投資30萬元,在安遠路開了間180平方米的“綠悠悠”農產品店。

  因為年輕,張昕的想法與眾不同。一次市場考察中,江西農業局一位負責人向他介紹:他們那兒的雞蛋是綠色的殼,蛋清和蛋白更有營養。民間有一種說法更吸引人:土雞中極少有產綠殼蛋的,母親都留給最疼愛的孩子和最尊敬的老人食用,因為它能提高小孩免疫力,治療老人頭暈、目眩等疾病。張昕聽後頓受啟發——現在賣東西都是賣商品,我能不能“賣故事”?

  回上海後,張昕將店裡幾十種商品一一歸類,從網上搜集了從產地到用途等的各種資訊,編成一個個“產品故事”,教消費者怎樣從顏色、大小、形狀等細節分辨農產品的好壞,並把一些有機農作物和各項身體健康指標“對號”,比如東北某個品牌的黑木耳吃了可以軟化血管等。

  賦予商品故事和文化後,消費者的認可度馬上提高了不少,兩個月後銷售額就突破了40萬元。在張昕的店裡,商品旁邊不再是單一的價格標籤,還有五顏六色的“故事牌”,方便消費者挑選適合自己的種類。

  三:

  5人公司小老闆

  鄭震,上海市城市科技學校2010屆電子與資訊科技專業畢業生。在校期間,他雖然不是班裡的學習尖子,但也是班裡的活躍分子,總是積極參加各種校園活動,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和綜合能力。懷著畢業後自主創業的夢想,他對學校的職業生涯課和職業指導課尤其感興趣,在課堂中努力地汲取創業知識,並在社會實踐活動中培養創業能力。

  2009年9月,一直想自主創業的鄭震在家人的幫助和支援下,在學校和老師的關心下,向銀行貸款成立了無錫本佳金屬材料有限公司,成為一家小規模公司的法人代表,專門從事鋼材批發和銷售,最初的公司人員只有5名。

  創業初期,自認為從小耳濡目染生意環境、有一點生意頭腦的鄭震,雄心勃勃,但卻屢屢受挫,很多事情想得很好,實施起來卻很難,公司有貨但接不到訂單,好不容易接到訂單,又找不到貨源。鄭震深深地感覺到前所未有的壓力,幾乎有了打退堂鼓的想法。但他不是一個輕易認輸的人,經過不斷地反思和總結,鄭震選擇了堅持,公司業務逐漸走上正軌……目前公司已有10名員工,鋼材銷售和批發的經營區域由原來的無錫市拓展到江蘇省各城市,業務量不斷增加,公司也開始贏利。

  眼下,鄭震又為公司制定了新的發展規劃,他的目標是:在五年內將經營區域由原來的江蘇省延伸到浙江省和上海市,業務量增加兩倍,經營利潤翻番,同時進軍汽車維修和裝潢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