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大學生創業故事
進入20世紀80年代以來,在資訊科技飛速發展的背景之下,創業活動在全球範圍內活躍起來。大學生作為一個充滿創新精神的群體,也不甘落後。今天小編為大家整理了關於武漢大學生創業故事的相關文章,希望對讀者有所啟發。
1:武漢科大在校大學生創業2年,資產已上千萬
大學生“談”來生意,批發新生用品賺16萬
高高瘦瘦、戴副黑框眼鏡的鎮小龍,說話簡潔乾脆。
他隨身攜帶的手提公文包裡,一本16開記事本、4個手機是標配。“每天都有各種談判,一天談八九場是常態,手機不多帶幾個根本不夠用。”鎮小龍直言,目前團隊裡具體事務都已交給其他人去執行,他最主要的工作則是負責跟一些重要客戶談判。
一個團隊,創始人是靈魂。經過近三年的積累,鎮小龍儼然成了“談判專家”。他的口才和經營管理能力,除了受經商家庭環境的影響外,更多得益於他從大三開始的創業經驗。
2013年暑假,他打算通過自己的努力去賺取學費。像很多大學生創業者一樣,他決定從棉被、床單、熱水瓶等新生用品入手。別人擺小攤,他就搞批發。在七、八月裡,他繞開漢正街商販,直接找到江蘇、浙江的200餘個生產廠家,硬著頭皮談下最低價格,“除了口才外,人家最看重的是武漢百萬學生市場”。
當時賣新生用品時,鎮小龍還是“光桿司令”,所有員工都得臨時請。“3輛4.2米長的卡車運貨到湖北經濟學院倉庫,從下午4點卸貨卸到凌晨4點。我只睡一個小時,凌晨5點又得起床配貨。”鎮小龍回憶,當時近20人卸貨卸了12個小時,一直沒吃飯,卸完貨所有人都累癱了,倒頭就睡。今年,部分員工成了他的合夥人。
鎮小龍說起生意經頭頭是道,一些生活用品價格並不貴,拼的就是薄利多銷,要賺錢必須控制成本,進貨渠道十分關鍵。一個蚊帳,從廠家直接進貨,比從漢正街拿貨要便宜近一半。床上三件套、蚊帳等商品直接從江蘇南通那邊廠家進貨。棉衣架等小件才從漢正街進貨,運輸方便。
而宣傳、銷售、物流、記賬等所有環節的工作,全部由他一個人承擔,一個月下來,鎮小龍瘦了20多斤。
好在,一炮打響。在新生開學的15天內,他做出了200多萬元的營業額,淨賺16萬元。
創業路上也曾兩次失敗
初戰告捷,讓原本只打算小玩一把的鎮小龍信心倍增,他感覺,“大學校園是一個無限大的市場,就像阿里巴巴的寶庫”。
他決定大幹一場,註冊成立了公司。做大學生用品市場,最重要的是把控成本,“像T恤之類簡單的服裝,我們自己採購了裝置,自己設計生產,成本更低。”鎮小龍談道,在今年的畢業季,他的公司幾乎“壟斷”了武漢高校的學士服租賃市場,利潤相當可觀。
不過,創業路上永遠不可能無波無浪。鎮小龍並不諱言他遇到的兩次挫敗:“去年10月,我看微信很火,也組織了一個40人的團隊加入進去,我們是武漢第一家可以查課程表的校園微信。雖然在一個半月也做到了2萬粉絲,但最後,發現很難用微信變現,於是放棄了;還有一次失敗,是做校園周邊卡,如果學生持卡消費,我公司裡的產品一律成本價賣出,我還說服了周邊100多家商鋪參與,提供打折服務。我的想法是,黃家湖大學城有四所高校,10萬大學生,我一張卡只賺10元,也是個可觀的數目。但結果是,買卡雖然只需要20元,但學生並不願意掏錢,他們持懷疑態度;此外,那麼多商家難以管理。這個專案我虧了十幾萬元。”
2:武漢大學生演繹創業傳奇
一場全國性的體育賽事今日在漢拉開帷幕。令人驚奇的是,承辦比賽的是三位畢業不到一年大學生所創辦的公司。
陳鵬翔、溫帥鋒、趙兢,武漢體育學院2008年畢業生。他們操辦的武漢賽區賽事,是全國首屆業餘網球爭霸賽首戰比賽。今年初,賽事組織者在全國40家競標企業中選中了三人,並於4月29日簽訂了合作協議。參加競標的全國40多家企業中不乏聲名顯赫的知名公司,這使得三位毛頭小夥及他們創辦的公司成了體育界一匹成色十足的黑馬。
賽事組織者稱,雖然他們的公司在競標者中最"年輕",但他們對重在參與、被稱為"草根網球賽"的賽事理解最為透徹,所做方案詳實、更具娛樂性。
陳鵬翔、溫帥鋒、趙兢三人創辦的"億眾體育"不到一歲,是武漢目前唯一的民營體育中介服務單位。"襁褓公司"一年來的經歷,展示了一個大學生成功創業的精彩事例。
回憶一年前的創業經歷,剛過完26歲生日的趙兢依然激動。去年3月,有家企業借武漢體育學院的場地開運動會。運動會上都是跳高、跳遠之類的傳統專案,組織者忙前忙後,參入者卻站在一旁當看客,運動會既冷場又混亂。即將畢業的他和同學陳鵬翔、溫帥鋒看在眼裡,悟出了"趣味運動"的商機。
在武漢體院老師周清的支援下,3人湊了2萬多元本錢,自己動手做器材、到企業攬業務,很多人聽了他們"花樣百出,辦生動活潑運動會"的主意後,都覺得新鮮。
半年後,他們有了第一筆業務。武漢中信銀行職工運動會,當天"財源滾滾"、"毛毛蟲"、"袋鼠跳接力"等各種新穎又搞笑的娛樂節目,讓"金融白領"們樂翻了天。並接連為漢口銀行、光大銀行、招商銀行、興業銀行等單位承辦了職工趣味運動會。去年底,在成功舉辦交通銀行1700人蔘加的大型職工運動會之後,億眾的名聲一炮打響。
如今,該公司建立了擁有60多種趣味運動的專案庫。"當今社會,全民健身的理念越來越深入人心,趣味運動才是大眾娛樂。"三位年輕人信心百倍。
武漢人力資源市場專家李永洪以三位毛頭小夥的經歷為例,鼓勵大學生更應積極走進市場去創業、就業,只要眼光敏銳,就能尋找到成功之路。
3:武漢3名在校大學生合夥創業,半年賺6萬
“寢室臥談會”敲定創業
談起創業初衷,來自湖北鄖西、今年20歲的張文說,進入大學後,發現武漢各高校周邊的生意很旺,一到課餘時間,餐館、理髮店、KTV就人滿為患。不少商家為了招攬客源,在門口宣傳自己的各種折扣和優惠。
“有一次在學校附近的一家理髮店理髮時,我發現一位顧客在結賬的時候從錢包裡翻出了好幾張會員卡,結果這家的卡沒有帶,最後也沒有享受折扣。我就萌發了整合這些商家的折扣,做一張‘通用會員卡’的想法。”他對學校裡的300多名學生作了一次調查,結果顯示,八成以上的學生樂於接受一張集多家商戶的“會員一卡通”。
在去年11月的一次“寢室臥談會”上,張文提出了創業的想法,得到室友聶欣宇與王明玥的認同,大家決定一起創業。
“掃樓”“掃街”掃出市場
去年11月底,在家人的支援下,三人獲得了4萬元的啟動資金,並向班主任報告了自己的創業打算。
“大一學生創業,我一開始不是很支援,認為創業時間尚早。但他們三人創業熱情非常高,不但拿出了一套經營計劃和方案,還保證不曠課,所以我勉強同意了。”該班班主任李庭洋說。
去年12月初,三人到工商局註冊了一家公司,在網上開通了“商盟”網站,並印製了1000張銀行卡大小的“商盟卡”。同時進行了分工,王明玥負責到學校的宿舍樓“掃樓”推銷“商盟卡”,張文和聶欣宇負責遊說校園周邊的商戶加入“商盟”。
“為了宣傳,我利用中午和晚上的休息時間,揹著十多斤重的傳單,到每間寢室挨個敲門。”王明玥說,有幾次剛進宿舍樓還沒開始發,就被宿管阿姨趕了出來,自己拿出學生證解釋了好半天她才勉強同意。面對同學們開門後充滿懷疑的打量眼光,自己還要厚著臉皮解釋。雖然時值冬季,但每天“掃樓”結束後,自己不但口乾舌燥,連內衣都被汗水浸透了。
與王明玥相比,張文和聶欣宇不但要與商家“鬥智鬥勇”,而且還要“鬥耐心”。為說服馬湖商業街內的一家藥店加入“商盟”,他們一週之內去了三次,軟磨硬泡終於打動了對方。“一個月下來,我們與校園周邊商業區80多家商戶成功簽約,他們同意將我們的‘商盟卡’視為會員卡,享受五至八折的會員折扣。”張文說。
為了讓定價32元一張的“商盟卡”在學生中開啟銷路,三人決定先在校內的同學中免費試用,只要留下***和身份證號碼,就可以免費試用十天。十天後,只有3名同學找他們退卡。不到一個月,首批製作的1000張商盟卡在校園內銷售一空。
商戶加入“商盟”後,由於各種原因商家突然退出了怎麼辦?張文說,在吸納新的商戶加入前,都會與商家簽訂一份註明合作期限的協議,萬一商家單方面退出,則需要賠償違約金。學生在持“商盟卡”消費時,商家如果沒有提供相應的優惠,可以撥打卡上的電話聯絡他們,並由他們賠付差價。
“商盟卡”在母校大獲成功後,張文和他的合夥人開始向周邊高校推廣。“今年四月,我們通過網路,在華農、湖工大、武理工等周邊高校推廣我們的‘商盟卡’。”聶欣宇說,眼下正是畢業季,不少大學生在校外聚餐、K歌,截至6月底,“商盟卡”總共售出了2000多張,盈利6萬多元。
“未來兩年內,我們希望能把武漢市所有高校周邊的商戶都吸納進我們的‘商盟網’,讓我們的‘商盟卡’像‘武漢通’一樣,成為大學生們出門時的必帶品。”張文說。
對大學生合夥創業,全國就業先進工作者,武漢理工大學就業指導中心主任趙北平建議,“合夥創業”的人員不宜過多,分工和權責要明晰合理,遇到問題要勤於溝通,碰到挫折要相互寬容。
看過的人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