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與創業為主題的作文怎麼寫

  人生一個樂事就是創業有成,但創業成功並非易事。看看那些創業成功的故事,學習他們,激勵自己。那麼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創新與創業作文,就隨小編一起去看看吧,希望能夠有所幫助。

  創新與創業作文一

  他高二時研究軟體賺4000塊,從草根消費者做起,如今身價過億

  經歷失敗:高中時代就開始網路“掘金”

  與大多同齡人一樣,黃承鬆從小就對新的事物十分熱衷,凡事總喜歡刨根問底。他的這種執著,也讓他比別人想得更多,看得更遠。進入高中後,黃承鬆開始接觸電腦。當同學們不是打遊戲打得風聲水起,就是上網聊天聊得火熱之時,他卻通過電腦掘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花了20天研究軟體,賺4000塊錢!”黃承鬆說,網際網路時代,網路上遍地都是機遇和商機,只要看得準,下手快,就有成功的希望。黃承鬆被保送華科大後,高三下學期就閒了下來,做起了全職軟體開發,從那時候起,他再也沒有向家裡要過錢。從高中到大二上學期那段時間,經濟來源主要靠寫程式來掙學費和生活費。2010年8月,還在讀大二的他開始嘗試創業,註冊了一家網際網路公司,用兼職賺到的錢作為創業資金,做電商導購網站。就是消費者通過他們的平臺渠道,購買其他大型電商商戶的產品,累計積分,然後他們根據買家所積累的積分,得到相應的返利。誰知,看似前景很好的平臺渠道,真正運作起來並不簡單,加之同類網站競爭激烈,大的電商平臺擔心利潤被擠壓等原因,黃承鬆的第一次嘗試以失敗告終。“差點連吃飯錢都折騰光了!”回憶起當時的窘境,黃承鬆至今記憶猶新,坦言不僅積攢的錢打了“水漂”,身上也只剩下幾十塊錢。這次失敗,黃承鬆思考得最多的不是折騰出去了多少錢,而是失敗的原因究竟在哪裡。經過三個月深思熟慮,黃承鬆悟出一個道理:做網路要不斷創新,不斷超越自己,才能走得更遠。

  逐漸演變:抓住一個需求點持續去做

  2012年4月,黃承鬆剛從華中科技大學畢業,就創立了“九塊郵”,9.9包郵成為了國內這一商業模式的首創者。不過,在黃承鬆看來,人們選品牌貨會想到“淘寶”,選電器會想到京東,消費能力好一點的會選“唯品會”。那麼,18-35歲群體中,收入差別很大,消費能力也各異,不是每個人都會選品牌貨,選擇低價實惠的群體並不在少數。如果補齊完善這一空間,必將大有可為。2012年8月,黃承鬆創立的折扣精選特賣網站“卷皮網”正式上線,主要瞄準“草根”消費人群,定位為“低價版唯品會”。卷皮網專注在低端市場,從高性價比入手,與唯品會覆蓋中高階市場形成差異化競爭。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要想做到所有的貨品是網路上的最低價並非易事。為了控制成本,一方面與許多品牌廠家建立了很好信任合作關係,其中有10多萬大小商家,1000餘家獨家合作品牌商;另一方面,千方百計的精打細算,努力打造全國首家買手製電商。機會總垂青有準備的人,黃承鬆的“卷皮網”已很快地在電商界嶄露頭角。2012年,銷售收入近1億多元,2013年銷售達7億元;2014年全年銷售收入達25億元。擁有超過3000萬買家會員、移動端APP總使用者達1500萬,成為了國內折扣特賣電商第一品牌和國內成長最快的網際網路電商企業。

  不驕不躁:像上帝一樣瞭解使用者

  “做產品,核心的核心就在於一定要像上帝一樣瞭解使用者,無論他們多麼小眾、多麼與正常想象不一致,這樣才能清楚地知道提供‘水’還是‘飲料’。當真正理解了你為使用者提供的是什麼,你才會知道你的使用者究竟是誰,喜歡什麼。”黃承鬆說。他們堅信“昂貴不一定好,精準才是好的”。同樣價格的商品對於不同人來說,價值是不一樣的,人們在判斷自己“有多想要一件物品”時,除了受到該物品價格的影響,還受到個人喜好、場合等更多更復雜因素的影響。即我們常說的使用者“痛點”。“對創業團隊而言,最怕的是丟了最初的創業夢想”,黃承鬆說,到今天“上卷皮,購便宜”成為老百姓很熟悉的廣告語,卷皮團隊一直不忘創業之初的夢想:讓購物變得更省時、省心、省錢。如今,卷皮折扣已經完成兩輪融資,隨著公司規模的不斷壯大,商業大潮中的黃承鬆也將繼續迎接挑戰,其中的風雨只會比以前更艱難。但他表示,卷皮折扣將一如既往為使用者“解渴”,關注低收入人群、關注購物體驗、關注中國,並最終成為一家“偉大公司”。

  創新與創業作文二

  大學生情侶創業 經營無實體店快餐配送

  美國南加州大學研究生,來自中國甘肅的留學生鍾天一與來自重慶的何藝,在洛杉磯開起一家名叫Chopop的中式快餐配送無實體店,希望能夠創立自己的品牌並遍佈各地。

  開業2月來,生意雖然還未完全走上正軌,但一天十幾份的訂單也讓這對小情侶忙前忙後的辛苦著並快樂著。每天清晨,在洛杉磯downtown的一間廚房裡,南加大工程專業的研究生鍾天一與何藝開始為自己的小生意忙碌起來。兩人於今年10月1號開始運營名為Chopop的餐飲公司,從事中餐外賣配送。與普通餐館不同,Chopop沒有實體店,完全依靠網路訂單經營。顧客基本是南加大的學生們,他們通過公司網站chopopfoods、Facebook、微信、手機App等方式下訂單。

  鍾天一與何藝在租用的廚房裡製作完訂單上的飯菜後,再根據需要配送到南加大附近的取餐點。27歲的蘭州青年鍾天一表示,在USC讀書時,就對附近的餐飲不是很滿意,並且覺得大家可能都有同感。“因此這可能就有足夠的市場,我本身對烹飪比較感興趣”,鍾天一說。他們的選單並不複雜,蘑菇雞腿飯、花生燉豬蹄、辣子雞丁、涼拌海帶絲、蘿蔔排骨、滷雞蛋等,開業二個多月來,鍾天一與何藝根據顧客的需求不斷研發和完善選單,而這種家庭式的口味也讓Chopop一開始就擁有了忠實的顧客群,chopopfoods在南加大學生中的知名度也日漸提高。在考慮選單時,營養健康好味道的家常菜是他們的定位。

  “每天你最想吃的可能是家裡的那種飯菜。我是想讓大家吃到家裡飯菜的感覺”,鍾天一介紹。在南加州大學裡的取餐點,中國留學生於倩對Chopop的菜給予了挺高的評價,覺得他們做的飯菜比學校裡那些飯菜要清淡好吃。中國留學生Justin在這裡已經訂了三、四次餐,他還叫了很多的中國朋友來品嚐,甚至還有一個日本朋友也來吃,都覺得不錯。何藝在送餐現場用手機接駁刷卡裝置來收款,每份二個菜的套餐大概在8美元左右,這價錢對於南加大附近的餐飲價格來說,算是經濟實惠的。從材料採購、菜式研發,到食物製作、配送,大大小小的事情都由兩個20多歲的年輕人親手完成。

  公司運營一個多月,兩人雖然滿腔熱情,卻也嚐到了創業初期的艱辛。鍾天一說,本來設想在一個月內,就能達到每天30份至50份的訂餐數量,但是其實做了二個月,每天依然只有10幾份的訂單。鍾天一正設法在學校裡做宣傳,以吸引更多的同學們來光顧chopop。同時,也開始往洛杉磯downtown的寫字樓裡去推廣,希望能夠擴大訂餐量。但是,他們沒有更大的經濟力量去投入廣告,更多的是依靠網站、手機App、微信來獲得顧客。每天鍾天一與何藝一早就開始忙碌,下午兩點半左右,何藝、鍾天一才有時間吃午飯。在辛苦工作的同時,鍾天一與何藝也在收穫快樂。

  “包括我們的廚房,裝置在逐步完善,產品的加工流程都在一步步做起來,能看到公司在逐漸成長,對我們個人來說還是很有成就感的”。鍾天一與何藝希望有一天chopop快餐像其他中式快餐著名品牌一樣揚名世界,那時候,他們也有機會將把他們所學的工程管理知識注入其中,用流水線作業的專案管理方式來經營他們的特色餐飲品牌。

  創新與創業作文三

  東莞大學生養龜創業兩年 純利超千萬

  2009年,東莞的養龜業開始火起來。而早在2008年,當時還讀大一的莫樞偉就“嗅”到了養龜行業的商機。2012年從華南師範大學畢業,他沒有選擇朝九晚五的上班族生活,而是走上養龜的創業之路。昨日,筆者獲悉,莫樞偉的養龜場擁有5000多隻“石金錢”,估計約2000萬元,養龜場規模在不斷擴大。

  大一花光積蓄購6只龜飼養

  莫樞偉飼養石龜的場所為家庭式仿野生模式。在一棟出租屋裡,利用三層建龜池、孵化場所以及鐵架式養龜槽等,出租屋樓頂共打造18個養龜池,分餵養區、產蛋區和水池區,每個池都種植植物以遮擋太陽。整體構造是莫樞偉獨自一人花費8個月時間親手打造的。

  莫樞偉每天為龜池換水、隔天傍晚餵養、檢查產蛋區,以及隨時留意剛孵化的龜苗健康情況等。談起養龜創業的開啟,時間追溯到2008年。當時莫樞偉讀大一,無意之中瀏覽了養龜的視訊,於是他就上網搜尋養龜資源,看到了一個買賣的交易平臺,讓莫樞偉很為心動。

  莫樞偉仔細觀察了該平臺幾個月後,發現養龜的龜苗交易價格從80元翻到160元,“真的有那麼好賺嗎?當時心裡就有些按耐不住了,”莫樞偉說。於是大一暑假,他隻身一人坐了6個半小時的車,來到養龜地茂名沙琅鎮一探養龜行業火爆的真實。

  “我利用3天時間在養龜市場進行考察,供應商、旅店和大型養殖場來回跑,併到大型的養龜場裡參觀,發現網上的資訊是真的。”莫樞偉心動了,於是掏出了攜帶的1.6萬元,那是他兼職賺回來的全部積蓄,購買了6只擁有6年龜齡的石龜。

  家人對養龜創業從反對到支援

  用了全部積蓄買了6只龜回來的做法,遭到了家人的反對。但莫樞偉依然在前院打造一個臨時養龜池。1年後,該6只龜產下18只蛋,但是由於自己沒有掌握孵化技術最終沒有成功孵出小龜。

  在大二、大三兩年裡,莫樞偉依然每天瀏覽大量的養龜帖,學習養龜知識,當時龜苗的市場價格又上升了。“曾有人聯絡我想用3萬元,購買我那6只龜。我更加堅定了自己的想法,養龜能有出路。”莫樞偉說。

  大學畢業了,家人一致認為莫樞偉要找一份正當職業,不少鄰里認為莫樞偉留在家裡對著烏龜玩物喪志、不懂事。當時莫樞偉下定決心,無論家人如何反對,自己都要去創業。

  “創業一要有資金,二要有場地。”莫樞偉說,解決這兩個因素是創業的開始也是關鍵。正當莫樞偉著急時,他的舅舅說服了莫樞偉父母,最後答應給10萬元作為創業的開始。莫樞偉決定選擇奶奶家作為養龜場地,於是莫樞偉開始做泥水工,打造養龜池,自己一個人挑這幾百斤的沙泥走上3樓,從早上7時一直忙到晚上10時,整整做了3個月,花了1萬元的臨時養龜池最終打造完畢,他又用僅剩的9萬元全都買了石龜。

  常為養龜老前輩打短工學技術

  “當時一共買了430只。由於技術不成熟,成活率並不高,損失有50多隻石龜,於是我就不斷地找前輩瞭解經驗,併到老師傅家裡免費打短工並學習。”莫樞偉說,他加入了東莞市龜研會,在那裡學習了養殖技術、如何引進品種等。莫樞偉通過“走出去和請進來”的學習模式讓養龜事業很快有了起色。現在,養龜場年產量達1000至2000只龜苗。

  莫樞偉說:“家裡對我有信心,接下來我將正式從家庭式仿野生養殖轉變為池塘養殖。租了30畝地,打造了3個魚塘作為養殖的地方。”

  回想自己的創業道路,莫樞偉說現在只是成功了3步,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他希望大學生能提前定好創業目標,一旦選擇了就要堅定和堅持。大學生首先做到的就是“少去想,多去做”,才能為成功創業鋪墊基礎。

  創新與創業作文四

  李澤凱現任盈科集團及盈科數碼動力主席,和黃集團副主席。2000年,李澤凱成功收購香港電訊,轟動全球,成為各大媒體封面任務與報道的焦點,因此世人稱之為“小超人”。

  李澤凱,1966年出生,李嘉成次子。1987年獲斯坦福大學電腦工程學士學位,畢業後在加拿大一家投資銀行工作。***他被父親召回和黃集團,負責衛星電視業務。1990年,他向父親借了1.25億美元,建立一家衛星電視公司,並順利獲得了香港衛視牌照。通過與BBCJ及MTV的合作,李澤凱創辦的衛星電視公司的業務迅速壯大,利潤滾滾而來,收視使用者超過5300萬。1993年5月,他將自己親手創辦的衛星電視賣給默多克,賺下4億美元,這一年他才25歲。同年10月,用賺得資金創立盈科控股公司,至此,李澤凱開始了獨立的創業之路。

  創立盈科控股公司後,李澤凱頻頻出擊,展開了其收購與資本運作計劃。1993年,通過盈科控股公司成功收購在新加坡賞識的海裕亞洲公司。1994年盈科控股借殼上市,之後,盈科更名為盈科拓展集團,主營地產、保險等業務。盈科拓展集團旗下三家公司,分別是在香港上市的盈科保險公司、盈科數碼動力有限公司***簡稱盈動***和在新加坡賞識的盈科亞洲拓展有限公司。

  1998年6月,時逢亞洲金融危機,他想將地產專案和高科技合到一塊來運作,開始遊說香港政府建立數碼港。1999年3月,數碼港計劃獲香港特首董建華支援,獲香港政府批准。1999年5月,數碼港不費分文借殼得信佳公司成功上市,併成功兼併得信佳公司,訊息公佈當天,得信佳帳面盈利達700多億港元,市值達1000億港元。隨後9個月,得信佳更名為盈科數碼動力,其股票價格仍市一路飛漲,漲幅竟為業界的50多倍,平均1個月漲5倍有餘。

  之後,盈動與美國網路巨人CMGI集團公司將美國諸多熱門入口網站引入亞洲,與英特爾和日本網路公司換股,還設立策略性投資基金收購網際網路公司和發起成立網際網路公司,多次配股和縮股,以及在美國OTC市場借殼上市,盈動資金實力日漸壯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