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創業賺錢例項

  當前,中國已經進入網際網路+ 時代,新一輪網際網路創業浪潮正在形成。今天小編為大家整理了關於的相關文章,希望對讀者有所幫助啟發。

  1:殘疾人丁坤“網際網路+傢俱”創業 銷售額上百萬

  不幸遭遇無礙新人生

  初見丁坤,並未覺察出他的身體殘疾,這個1982年出生的青年有著同齡人身上的剛毅與熱血。丁坤透露,1994年的一場車禍致使他的左上肢殘疾,“車禍以後,我休學在家,治病兩年後回學校繼續學習。”

  不幸的遭遇並沒有摧垮丁坤的未來。2002年,他順利考取了徐州工程學院,學習會計專業。三年的大學生活很快就過去了,丁坤掌握了一定的會計專業基礎,回到家鄉宿城區耿車鎮當起了代賬會計。“我還跟著我師父後面學習了兩年,積累了不少代賬經驗,慢慢地我也開始為企業代賬。”據丁坤回憶, 2007年前後,他同時給十幾家企業代賬,每個月有三四千元的收入。

  穩定的收入給丁坤的生活帶來了可喜的變化。2007年,丁坤有了自己的幸福小家庭。第二年,兒子的誕生更是給丁坤的生活增添了一抹陽光,小日子過得有聲有色。

  時間轉到2008年,經濟危機使得很多中小企業步入發展困境,甚至不少企業面臨倒閉。這樣的經濟發展大環境對丁坤的代賬會計工作也產生了直接影響。“給企業代賬從十幾家減少到兩三家,收入驟減,我得考慮給自己再找條出路了。”

  投身網路闖出新天地

  有志之人,將失敗與困難當財富。代賬會計的工作之路走得不順暢讓丁坤開始思考新的工作定位。一次偶然的聚餐讓丁坤開啟了“觸網”致富道路。

  “我一個初中同學家裡蓋廠房,我去給他慶賀,看到他在做淘寶店。”2008年,丁坤看到自己同學在淘寶網上開設了傢俱店,他便心生疑問:傢俱怎麼賣到了網上?

  帶著疑問,他多次向同學討教開網店的經驗。在同學的幫助下,丁坤有了自己的網店,在網上批發、零售傢俱。“剛開始只賣別人的產品,有買家來詢問我就很開心了,賣一個大件能賺200塊,賣一個小件也能賺幾十塊,動動滑鼠就能賺到錢,我就覺得這一行可以幹。”

  從不懂行到入門,丁坤沒少折騰。招工人、買板材、上機器,每個流程都讓他嚐遍了艱辛。“還沒招到裁具的人呢,打眼的工人又走了,我只能自己琢磨了。可以說,我自己承包了裁具、打眼、包裝、銷售一套流程。”丁坤還坦言,開網店容易,但是深諳其道還是挺難的。“網店銷售小竅門挺多的,我只能算初學者,店鋪的發展壯大還需要付出更多的心血。”

  為了進一步發展定製傢俱生意,丁坤於2011年在天貓商城註冊了店鋪,開始主攻這片市場。經歷了種種艱辛,2013年,丁坤的定製傢俱生意真正發展壯大起來。“行情好的時候每天都有二三十個訂單,2013年銷售額達到100萬,2014年銷售額做到了200萬。”

  風雨兼程走出新未來

  “叮咚、叮咚”,阿里旺旺上淘寶買家的諮詢不斷。位於宿城區耿車鎮耿車村的丁坤家裡,丁坤正在接收多個淘寶買家的產品諮詢。丁坤展示了他在天貓商城的店鋪,其中一款五斗櫃已實現總銷量5700餘件,店內還有數個熱銷產品。

  “淘寶店也不像以前那麼好做了,我現在的做法就是著重打造一件熱銷產品,然後帶動其他產品的銷售。”為了拉動銷售,丁坤還請專業人士為他裝修網店,產品圖片、安裝視訊、文案策劃等,丁坤的淘寶店已是專業級別。

  在耿車鎮,原本在家務農、回收廢品、外出打工的村民,如今華麗轉身成了網店“掌櫃”,“觸網”致富。他們憑藉一根網線、一個滑鼠、一方螢幕,做起了綠色環保的“淘寶”經濟。而對於丁坤所經營的定製傢俱來說,更是需要製造業和資訊化相結合,網際網路和物流網相結合。

  談起網路創業,丁坤感慨道:殘疾人通過網路創業,不是人們想象的那麼順利。顧客並不會因為店主是殘疾人就不投訴,當顧客投訴貨物質量時,要學會跟顧客、商家溝通、周旋,如果有質量問題就一定要退貨。

  在丁坤的觀念裡,人生沒有順順利利的,總會有困難伴隨,“認定目標,一如既往努力前進,在坎坷的道路上吸取經驗,不斷改進,總會有成功的一天。”

  2:80後碩士網上賣大米 銷售額過億的故事

  在浙江杭州濱江區的商務大樓里布滿了大大小小的公司,杭州谷綠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就在其中之一。在這個創業故事裡,我們要介紹的就是“谷綠農品”的創始人王安平的網上賣大米,銷售額過億的故事。

  王安平,杭州谷綠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80後,浙江大學城市學院2007屆工商管理系,浙江大學經濟系碩士,公司目前主營:高階有機雜糧產品,包括農品、堅果、花茶等等。

  初期的下坡路不可避免

  創業是兩個山頭之間的跋涉

  谷綠成立時公司只有三個人,因為一句“咱賣大米去”的玩笑話,王安平和大學的倆哥們一拍即合,湊成了中國合夥人。故事的開始都是曲折的,畢業不久的大學生還是too young too naive***太年輕太天真***。

  王安平就是用天真形容當時創業的自己。因為才開始做,對農業一竅不通,市場上什麼米好吃,多少一斤一概不知,於是他們便跑到農貿市場問大媽們,聽到最多的答案就是“五常”。“好,那就賣五常大米”,說著王安平都被自己給逗樂了,他們的賣大米之路竟然開始得如此“草率”。

  接下去就要找供應商,但是茫茫人海供應商在哪裡?於是王安平他們去到黑龍江五常,挨家問。“那會兒才起步,跟人家要1噸,那簡直是小打小鬧啊,誰理你?”回憶起那段日子,王安平擺擺手直言往事不堪回首。還好最後在五常住了3天,他用一把韌勁抓住了支援大學生創業的“貴人”。但有了供應商還遠遠不夠,銷售的渠道更難打通,“我以為拿到貨,跟超市的人溝通一下就可以放那裡賣,結果我們被轟出來了,還是太天真”,因為光入場費就要20萬,還有各種條碼費等等,所以王安平他們又碰壁了。

  大概三個月后王安平的兩個小夥伴打起了退堂鼓,覺得前景不佳,路途迷茫,現實版的中國合夥人曲未終人卻散了。王安平雖然感到失落,但還是咬咬牙堅持下來,有賴於城院的老師“牽線”,他遇到了同校畢業的姜章。從此兩個人攜手,將谷綠做得風生水起。尤其是走上農業電商之路,堪稱被實體店拒絕後的絕地反擊。

  “創業是兩個山頭之間的跋涉,站在這個山頭能看見對面山頭秀麗卻飄渺的景色,但之間的路途更是充滿坎坷,初期的下坡路自然不可避免,所以不要好高騖遠,先做到腳踏實地和堅定不移”,王安平這樣比喻創業的歷程。

  谷綠漸入佳境

  提出“專案組”改革管理

  雖然谷綠在今天的農產品界有了話語權,但曾經也有過瓶頸期。2012年,也就是谷綠起步的第二年,公司慢慢壯大但王安平卻感覺發展變得緩慢,員工不如以往有激情。所以在管理上需要一點革新,給公司注入新的活力,因為人直接影響著產品。

  最終王安平提出了“專案組”的概念,每個人都可以提出要做的新產品,參與人員、資金等也可以自己決定。比如谷綠的烘焙組,一共三個人,他們只管烘焙方面的工作,最終每個月除了底工資還可以拿到該專案70%的收益,做得越好收益越高。而且只要有能力,有的甚至一個人可以承擔起一個專案,收益也是很可觀的。在這種“遊戲規則”的激勵下,每個員工都充分調動創造力,又在專案裡獲得凝聚力,還能給公司帶來較大的利益,可謂雙贏。

  不過這個概念最初受到了員工的反對,因為工作壓力確實很大,但王安平說,“進到谷綠,你不是來乘船的,搭著谷綠快車一帆風順,而是來做一名水手,自己遨遊探索”。不過王安平還是儘量給大家一個自由輕鬆的環境,在谷綠沒有員工手冊,沒有很多規矩束縛,頂多遲到的時候罰點錢到“快樂基金”裡。“我遲到也罰錢,快樂基金就給大家買零食呢。”王安平湊趣道。

  “谷綠農品”保質保量

  天貓糧油類銷量第一

  大資料時代資料變得尤為重要,比如雙十一淘寶350億的成交額引起微博上無數人的關注,“谷綠農品”在三年的發展中也留下了一串串不可磨滅的資料變化。團隊線:3人——10餘人——100多人;產品線:1款——28款——300多款;公司面積:60平米——130平米——近400平米;線上銷售額:1-2千萬——7-8千萬——1.3億——2014上半年就完成了前年的銷售額。

  還有很多資料也透露著公司的高速發展,天貓糧油類銷量第一更是輕鬆攻克,大有一覽眾山小的氣勢。對此王安平一語道破玄機,“如今網上產品同質化日趨嚴重,想要脫穎而出,質量才是關鍵,包裝等方面的改變只是耍耍小聰明。”

  那麼谷綠的產品質量是如何保證的?這得從產品的源頭追溯起了。以大米為例,也許很多人不知道何謂“有機米”,其實就是指種植在三年沒碰過化學農藥的土壤裡,採用自然農耕法,使用有機肥的大米,消除了可能有的重金屬或農藥殘留。並且王安平種米的基地選擇在了“特供米之鄉”黑龍江五常,在那裡有6萬多畝地屬於谷綠,從選種到收割全程監控。

  不過王安平認為源頭上保證了質量還不夠,因為有機市場魚龍混雜,所以需要諸多有機認證,才能讓消費者獲得看得見的安心。比如大家可以通過谷綠產品上貼上的追溯碼在國家認證委網站上查詢真偽,以及食品出自哪家公司、哪個基地,甚至還可以前往實地考察。更貼心的是王安平還給自家大米做了口感測評,100分裡得了86,因為考試難度較大,80分以上的大米都不多,這已經算是大米屆的“學霸”了。

  在王安平的質量把關下,其實谷綠的產品已經是哪裡都能發光的金子,所以無論是線上還是線下的銷售都開始走俏了。“實體銷售佔了4成,網上的佔了6成。去年網上的銷售額已經破億,2014年就上半年已超越了去年的銷售額。我希望線上可以幫助線下推廣,線下能夠幫助線上提高消費者的信任度,兩者相輔相成”,王安平認為這依然是未來谷綠髮展的大方向。

  寧可十年不將軍

  不可一日不拱卒

  王安平一直強調自己真的是運氣好,甚至調侃,“2009年那會兒做農業電商真的趕上好時代,應了那句話,恰當的時候,站在風口,豬都能飛”。

  但是趕上好時代也不能不努力吧,有句話說“寧可十年不將軍,不可一日不拱卒”,王安平很是認可。他分享給大家的經驗就是要有眼下的小目標,併為此每天努力一點,華而不實的計劃書在他的眼裡沒什麼用。王安平說在大學生創業聯盟裡,他聽了很多大學生說要做上市公司,未來的藍圖描繪得很動人。當別人詢問“谷綠會上市嗎”,王安平卻沒有正面回答,“創業都是一步一步完成的,對面山頭的風景再秀麗也是飄渺的,眼下的工作先完成好最重要。”

  2014年王安平受聘學院創業導師,在母校指導大學生創業,對學弟學妹們他誠懇地建議,創業的時候,未來要怎樣不及現在怎麼做來的重要。甚至還不知道要怎麼樣也可以開始,只要有個具象的想法,你看谷綠不就是從一句“去賣大米”開始的嗎?但一旦開始了就要不停地努力,西湖文藝散步?no!星巴克喝小資咖啡?no!和朋友聚會玩耍?no!甚至女朋友都沒時間談!總之你的時間都花在創業上,王安平形象地稱此為“黑洞創業”。

  從賣大米到賣農產品,王安平透露正在做的下一步是開發獨立平臺,整合農產品的供應鏈,並和政府合作,推廣當地獨具特色的標籤農業。

  “谷綠才剛開始!”王安平揚起嘴角。

  3:雷東:工程師辭職做農民網上賣土貨生意火

  家住重慶市大渡口新寶龍的雷東是重慶一家高科技公司的網路工程師,在一家IT公司做了6年,月薪過萬。因為厭倦了朝九晚五的打工仔生活,在2013年10月份辭職,開始做一個“土農民”,不過他這個農民不是去種地,而是在網上賣土貨。

  放棄萬元月薪 辭職回家做農民

  “老家裡的土特產朋友們一直都愛吃。”雷東的老家在農村。每次他回家,都會從老家帶回滿滿一車土特產:自家產的大米、臘肉、豆子、菜籽油、父母餵養的土雞土鴨……“帶到重慶來馬上就分完了,朋友們都搶著要老家的東西,自家產土貨的放心。”現在,放心食品是社會的稀缺資源,人們越來越喜歡吃新鮮、安全、綠色的食材。

  “城裡人們開始吃有機食品,其實農村裡的人一輩子都在吃。老家的水田裡很少用化肥,都是用自制的農肥。”城市裡缺少的“天然綠色無汙染”的食材,在偏遠的農村遍地都是。去年回老家的時候,雷東看到老家的鄉鄰們家家戶戶都養著土雞,賣土雞、土雞蛋要到很遠的集市上,就想著為家鄉人幫些忙。“我是農民出身,山裡的農民沒啥可誇獎的,就是實在,從來不會弄虛作假。以次充好、短斤少兩這些事情很少見。”

  由於是網際網路專家,雷東萌生了開網店的想法,還註冊了微商城。“我老家有產地,網際網路又可以幫忙建立銷售渠道。這樣即可以幫助老家的鄉鄰,又可以幫助城裡的朋友們吃上放心的土貨。”雷東稱,消費者可以用微信與其互動溝通,學習土貨營養知識,更可以直接下訂單、直接支付購買。

  土貨受歡迎 微商城生意火爆

  現在,雷東的“賽一”網店十分火爆,它的土特產不僅在朋友圈內賣得很好,在主城九區賣得都很好。土雞蛋、大米、土鴨、土雞、土鯽魚,返鄉採購、選貨、包裝、配送……這些都取代了程式設計的程式碼,成為雷東每天的工作內容。

  不只是在老家,雷東花了兩個多月在城口、忠縣、梁平等地找準確的貨源地。“必須要安全、新鮮、好吃,必須是真正的土貨。”雷東說,每個貨源地都是找了靠得住的朋友來推薦,並建立固定的質量檢查機制。

  管控貨物質量關、加快發貨速度和客服細緻周到的服務,是賽一的三大法寶。在雷東悉心的經營管理和消費者的口碑傳播下,賽一的生意越做越火。過年最受歡迎的是土雞蛋和土臘肉,“在快過年的一週內,光土臘肉就賣了一千多斤。”雷東說。

  賽一的訂單越來越多,雷東愁的是如何快速的處理這些訂單,現在他正計劃再添幾個幫手,讓消費者能夠繼續享受到快速的送貨服務。

 

  看過的人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