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自己創業經歷的文章

  鼓勵和促進創業,不僅有利於拓寬勞動者就業門路,為社會創造更多的就業崗位,還有利於勞動者實現個人價值,在全社會形成創新、創業的濃厚氛圍,推動社會全面、持續、快速發展。在這個創業時代中成功的你,一定很想分享你的經歷,怎麼寫創業經歷呢?下面就讓小編為你分享,供您參考。

  一:

  陳銳聰:大學生返鄉創業賣燒雞開橫瀝燒雞主題農家樂

  近年來,山清水秀的橫瀝鎮在發展綠色經濟的驅動下,陸續上馬新能源專案和觀光休閒旅遊專案,發展成為一個外美內秀、宜樂宜遊的小鎮,吸引不少青年返鄉創業。陳銳聰,這個生在深圳、長在深圳的90後,就難捨家鄉祖傳祕製燒雞風味,帶著一身好手藝回到橫瀝創業。

  祕製燒雞香飄四里,陳銳聰開起了燒雞主題農家餐館,藉著家鄉的好山好水好資源,敲響了農家旅遊算盤。

  祖傳祕製醃雞粉流傳上百年

  說起祕製燒雞的做法,實在的陳銳聰直說“很簡單”。宰好生雞,抹上醬油和祖傳祕製醃雞粉,放到烤爐裡烤上25分鐘就大功告成了。

  如此簡易,難道人人可做?其實陳銳聰口中的“簡單”實則不易。從選雞開始,陳銳聰就數次更換雞種,從黑鳳雞到廣黃雞等,最後決定使用本地產的三黃雞。“要自己買雞種來養一段時間,肉質才韌。”幾個月的選雞種折騰,陳銳聰笑說自己都可以開養雞場了。

  最讓人好奇的是祕製醃雞粉。這就說來話長了。陳銳聰的太爺***爺爺的爸爸***、爺爺都是仍圖橫瀝一帶有名茶樓的大廚,祕製醃雞粉創自其太爺,歷經百年流傳,最終到了第四代傳人陳銳聰手中。

  “我父親這一代沒有做廚師了,他早早就在深圳安了家。”陳銳聰說,但父親並沒有讓這個祖傳寶貝斷代,父親一直愛下廚房展露兩手,耳濡目染的陳銳聰從小就愛烹飪,“接檔”祖傳燒雞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精心挑選沙姜、茴香、花椒、大料、桂皮、丁香等一系列配料,細細研磨至近乎白色的粉末……經過祕製醃雞粉的醃製,新鮮出爐的燒雞將調料味集中在表皮,使不肥膩的三黃雞皮酥脆可口;內裡雞肉自帶的清甜,在緩緩滲透的醃雞粉的調動下,吃起來既有雞肉原先的味道,又有調料的鹹香。“這才是地道的橫瀝味道。”陳銳聰對這剛出爐的燒雞很滿意。

  休閒旅遊業帶動燒雞熱賣

  在陳銳聰記憶裡,從小几乎每週末,父親都要帶他從深圳返回家鄉橫瀝鎮圩鎮一趟。東江渡船垂釣,騎行遛狗,樸實厚道的鄉里鄉親,噴香的橫瀝湯粉……讓他回到深圳後仍然回想家鄉的各種美好。

  大學畢業後,學習計算機專業的陳銳聰在繁華的深圳都市裡換了兩三份工作,心裡還是想著如何將家鄉獨有的味道傳承下去。去年秋天,把心一橫,陳銳聰辭掉了工作,拿著工作以來的積蓄回到家鄉創業開燒雞店。

  為何選擇在鄉鎮開店?“說起這個,離不開大環境的發展。”陳銳聰這幾年觀察家鄉,發現橫瀝交通日益便利,從市區來一趟橫瀝不過半小時路程,省道120線也馬上要拓寬修整了;而且,擁有綠色生態、特色農業、溫泉養生等豐富觀光休閒旅遊資源的橫瀝鎮,吸引不少城市觀光旅遊客。

  “城市裡機會是多,但各種運營成本也高。傍著現在發展不錯的鄉村遊這棵大樹,我對自己的創業很有信心。”陳銳聰指著店外的空地,告訴記者那裡馬上要上馬幾個新能源專案和休閒觀光旅遊專案,屆時人流彙集,自己取材地道的橫瀝燒雞肯定有發展前景。

  酒香不怕巷子深。清明小長假期間,陳銳聰的燒雞店幾乎爆滿,不少深港遊客都來品嚐一番橫瀝燒雞。“吃過了,還要再來。”家住深圳市福田區的麥斌對燒雞讚不絕口。香港遊客方玉嫦是個熱愛旅遊的驢友,初次到橫瀝遊覽就愛上了這個美食美景俱佳的地方。“吃過了橫瀝湯粉,還要吃一下橫瀝祕製燒雞。這些好味道讓我對這個地方記憶深刻。”方玉嫦已經開始擬著下次橫瀝鄉村遊的計劃了。

  二:

  肖煌和陶亮:名校生不要過萬月薪辭職當菜販賣菜

  “你一個大學生,是怎麼放下面子來賣菜的?”“工作不分高低貴賤,難道沾了油漬的錢不能買阿瑪尼?”肖煌把兩斤滷牛肉遞給顧客,將油膩膩的雙手在格子襯衫上擦了擦,轉頭笑著對記者說。

  這名武漢理工大學2007屆的畢業生,在一家IT公司做了6年,月薪過萬,因為厭倦了朝九晚五的打工仔生活,大半個月前辭職,聯手自己的大舅子——武漢工程大學2012屆畢業生陶亮,在南湖風華天城小區旁承包了一個生鮮超市,幹起了菜販的活計。

  現在——戴眼鏡穿襯衫的菜販

  11日早上9點,武昌南湖風華天城小區枇杷坊小街,肖煌和陶亮的生鮮超市立於一排門面房中間,並不打眼。

  超市裡面分左右兩區,右邊專賣新鮮菜蔬,由陶亮經營;左邊專賣各類滷菜,由肖煌經營。

  “一共是7.8元,這是找您的零錢。慢走。”23歲的陶亮穿著藍色格子襯衫、黑西褲、黑皮鞋,每送走一個客人,他就習慣性地推一推眼鏡,擦一擦收銀臺前冰櫃的玻璃,又擦一擦沾了菜根泥土的手。“習慣了,以前做完實驗都要擦擦桌子、擦擦手。”這個曾經就讀於生物專業的大學“理科男”說。

  在陶亮對面,戴黑框眼鏡的肖煌斯文有禮地招呼著客人:“滷肉開張,先嚐後買,阿姨,嚐嚐我們的滷豬蹄吧,前三天特價,滷肉每斤減兩塊。”送走客人,他小心翼翼地放下菜刀,有點不好意思地對記者說,“我是學計算機的,弄得滿身都是油,還是有點不習慣。”

  據肖煌介紹,現在店裡除了他和陶亮之外,還有三個員工,是自己的岳父岳母和妻子。“自己家的生意嘛!現在只靠家裡還忙得過來,等過些日子,業務再有了擴充套件,我打算再僱幾個員工。”

  過去——為創業放棄萬元月薪

  肖煌2007年畢業後,在武漢一家IT公司做軟體開發,經過幾年的打拼,已經當上了業務主管,月薪過萬元;陶亮去年畢業後,就去了深圳一家生物醫藥有限公司做醫藥研究,月薪也有3000多元。照道理,兩人都算是找到了專業對口且收入不錯的工作,但兩人都有一顆創業的心,所以辭了職,專心賣菜。

  “我在IT行業做了6年,東跑西顛的賣軟體、搞開發,才熬到了業務主管,也不過是月薪萬元。我再做下去,還是一路顛簸給別人打工,再做幾十年也就是一個月掙1萬多塊,沒意思。”肖煌毫不掩飾自己當老闆的雄心壯志。而陶亮下海的原因,則是因為在實驗室的工作太枯燥,他創業是為了追求一種“有激情的生活”。

  對那些說賣菜不體面的人,他們不以為然:“搞IT、搞生物工程就一定比賣菜有前途?我們以前是給別人打工,現在是自己當老闆,當然是做老闆更有前途。”對於選擇賣菜這一行,兩人均表示不是盲目做的決定,而是一個理性的選擇:“生鮮超市是未來農產品市場的發展趨勢,現在有商務部的政策支援,前途無量。”

  肖煌說,現在店裡每個月的流水賬能達到六、七萬元,經營的成本開銷大概在1萬元左右。“我們經過了大半個月的考查,走遍了這周邊所有的店鋪,發現南湖這邊的市場還是蠻多機會的,可以進一步開發。”肖煌自信地表示。

  未來——立志要“數字化”賣菜

  採訪中,肖煌不止一次的提到大學專業背景給自己帶來的好處,而其中,最具代表意義的,莫過於他的“數字化經營”賣菜理念。“在資訊科技飛速發展的今天,許多大型企業正在向資訊化、現代化轉型,賣菜也可以實現。”開啟電腦,肖煌熟練地把各項銷售指標新增到Word文件、Excel表格之中。“我現在正打算把我的成本、銷售額、賬目等具體的資料繪成曲線圖和表格,用直觀的數字化形式管理和分析我的經營。”肖煌認為,資料化、資訊化的賣菜方式可以讓他的管理和計劃變得精細、科學。

  肖煌覺得,他的專業優勢和工作經驗都與IT產業有關,而南湖這個區域的居民有著自己的消費偏好,而生鮮產品的流通、管理也需要專業的電子化監測,用資訊化的手段進行財務和市場執行管理,根據相關資料做出合理的市場預期,有利於自己擴大經營,為自己的連鎖店計劃打下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