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金點子故事

  創業就是需要有一個創新點,敢做別人沒走過的路,看準市場方向,抓住時機,下面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希望對你有用!

  篇1:小吃生意

  民以食為天,小本生意可以在飲食上下手。像早點、宵夜、燒烤、玉米棒、烤紅薯、煎餅、包子、饅頭、花捲、茶葉蛋、油條、粽子,等等,不用開什麼飯館,一輛手推車就搞定了,大中小城市和鄉鎮的夜市、學校、廠區和繁華路段都可以做。這種小生意,利潤率比較高的,就是比較辛苦,還可能要面對城管。

  篇2:乾洗店

  現在很多人家都有大量的大件衣物、名貴衣物以及被褥,洗滌很不方便,因而,清洗市場很廣。可以在人口密集的生活區開乾洗店。注意避開競爭,選擇合適的位置。

  篇3:擺地攤

  對於擺地攤的,還可以季節化經營。秋冬經營禦寒物品,可以考慮賣保暖內衣、保暖襪子、耳套、手套、圍巾、帽子、棉拖、熱水袋、暖手器、暖腳器、保溫杯具、保溫餐具、熱得快、擋風眼鏡,等等。夏天賣西瓜、水果、涼茶等。年底就賣年貨。

  篇4:美容美髮店

  美容美髮業女人的“美麗產業”大有賺錢機會。女性買菜時可能會為了一兩塊錢而計較,但為了讓自己更美更漂亮,卻是花錢毫不手軟。

  尤其近年來,化妝護理、瘦身美容等觀念通過大眾媒體的猛烈宣傳攻勢,極大地激發了女人愛美的天性慾望,也因此拉動了女性美容產業的興起。高額利潤、龐大的市場和每年難以計數的美容新產品、高科技護理儀器、高科技瘦身裝置等的問世,為美容行業帶來了巨大的商機。

  篇5:打字影印店

  在一些學校、單位和公司密集的區域,可以開個影印打字和數碼沖印店,還可以順便賣些辦公用品,如果還有一技之長,還可以修修印表機之類的。

  篇6:200元起家2年賺300萬

  信不信,200元起家2年賺300萬。中大一名大三在校學生卻運用他的聰明才智和高EQ,兩年就賺到這筆錢。創業如何選專案?他叫潘文偉,2007年剛來廣州時口袋裡只有200元,而現在他已經是有樓有車的大老闆。因生意繁忙,潘文偉曾一度想退學,不過最後還是堅持了下來。

  初來乍到做家教賣T恤賺外快,當年只有22歲的潘文偉出生在貴州一個小縣城的工人家庭,原來一家五口全靠在供電局當技術工的父親每月1000多元的工資維持生計。2007 年,潘文偉考入中大地理科學與規劃學院。創業如何選專案?來到廣州後,為了減輕父母的負擔,潘文偉不但申請了學校的勤工助學,還四處找機會賺錢。

  當他揣著荷包裡勤工助學賺下、僅有的200元去市中心準備闖世界時,百貨大樓琳琅滿目的商品和濱江東“天價”的樓盤讓他頓時蒙了,“我到底要奮鬥多少年才能在這個城市容身?”於是在很多同學還在盡情享受大一優哉遊哉的校園生活時,潘文偉開始賺外快,做家教、推銷信用卡、賣T恤……

  小試牛刀從院服開始,他就意識到了裡面有錢可賺,2007年底,學校公開招投標一些院系的院服訂做專案,潘文偉看到了商機。潘文偉首先“摸查敵情”。他從學生會的“哥兒們”那裡弄到了參與招投標公司的名單,並扮成顧客挨個兒打電話到那些公司問出不同質量服裝的底價。然後,他直接在網上查出一些生產商的地址,主動上門與廠家談生意。

  學校的院服投標價和貨源確定後,潘文偉私底下向學院有理有據地分析自己代理的服裝在價格和質量上的優勢以博取印象分。投標當日,他更一人以5間公司的名義巧妙地參與投標。最後,他這個“初哥”竟然贏了做了幾十年生意的行家,投下學校的院服專案。雖然第一個院服生意只賺了2萬元,但這卻讓他在創業路上找到了感覺。

  潘文偉靈活的頭腦能夠見機行事,去年初,潘文偉無意間認識了一名做安全監控裝置的商人朋友,而他此時又得知中學“死黨”家中開發的房地產專案正好在招標安檢裝置,於是潘文偉充當了雙方談判的橋樑促成了這一單生意,競標成功後,他一下就賺了50萬元。

  賺到這筆錢後,他第一時間給父母匯去了10萬元,嚇得母親驚恐地在電話中問了10多次“錢從哪裡來的”。幾年間潘文偉陸續做了外牆磚生意、與朋友合夥開酒吧,並開始投資股票並利用“第一桶金”繼續生財。今年3月,潘文偉還投資了50萬元在大學城開了間網路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