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學海歸的創業故事

  創業賣盒飯年售幾千萬,今天小編將在下文中為大家介紹海歸張歡的創業故事,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海歸張歡的創業故事:盒飯衛生質量堪憂

  欲做有理念的衛生盒飯

  大學學習酒店管理是張歡家中的安排,當年只有17歲的他對酒店餐飲業還幾乎一無所知,“父母讓學這個,那就學這個吧,當時也沒什麼明確的目標。”張歡坦言,但從瑞士學成歸國後,他還是找了一份與專業相關的職業——某五星級酒店的服務員。在服務員崗位上工作的這一年,令張歡獲益不少,儘管身邊許多同齡人對這份工作頗有微詞,但張歡卻依然勤勤懇懇。“這或許就是國外教育帶給我的影響,我並不覺得服務員的工作就低人一等,我也靠自己雙手賺錢。”

  合約滿一年後,張歡辭去了這份工作,開始打起了創業的主意。“其實後來創業成功也都得益於那段時間的工作,積累了一些人脈,也學到了不少實用的經驗。”張歡說道。

  真正激起他在餐飲業大展拳腳的是2008年的一次經歷。一天張歡在高新區某辦公高層裡辦事,到了午餐時間,不少上班族都叫了附近的外賣盒飯,張歡也加入其中,“裝飯盒的塑料袋滿是油跡,送餐人自身的衛生狀況也堪憂,讓人怎能安心吃這樣的食物?”一同叫餐的上班族紛紛表示叫外賣實在是迫不得已,午休時間短,附近也沒有什麼餐館。於是,創辦一個盒飯品牌的想法就此萌生,“我當時就想,為什麼不做一個盒飯品牌,就按照五星級酒店烹飪的流程來做,起碼讓人吃著安心、衛生。”

  說幹就幹,張歡當即邀了幾位以前志同道合的同事一起入夥,自己也將才開了不到一年的車變賣了25萬元,這就是捷星的啟動資金。剛開始時,捷星上下都由這8位合夥人支撐,每個人都頂著經理的頭銜做著廚師、採購、銷售的活。為了秉承自己“五星級酒店的標準流程”,張歡不僅對飯菜原料格外精心,就連塑料飯盒也多方考察,最後選擇了日本一廠家生產的飯盒,“這個飯盒耐高溫,而且獲得了專利,我們給消費者用起來也放心。”

  賣了車之後,張歡買了輛電動車,天天騎著尋找適合加工的地點,“當時我爸就有點兒不願意,看我騎個電動車好像挺受罪,但我自己知道創業初期一定會有段日子不怎麼好過。”2009年,捷星快餐的加工店定在了西安電子科技大學裡,幾個人也開始到附近的高層裡逐門逐戶地找生意。

  海歸張歡的創業故事:消費群體瞄準團隊

  零庫存模式贏口碑

  和張歡他們所想的一樣,消費者對這個突然冒出來的捷星快餐並不買賬,由於在原材料、飯盒等方面的選擇標準都遠遠高於其他盒飯賣家,所以捷星快餐剛開始的定價也比一般盒飯要高,張歡回憶起那段日子,露出了苦澀的笑容,“大家只關注你的價格是多少,沒人對你的加工間有多幹淨、飯盒有多衛生感興趣。”張歡回憶道,他那時最想做的就是讓那些吃盒飯的人去看看他們的加工間,他覺得或許親眼所見才能真的令人信服。不過這樣的經歷也給了張歡啟示,他開始意識到,對於零散的顧客來說,價格才是第一誘惑力,而團隊則不同,只有團隊訂餐才會注重衛生。

  經歷了一個多月生意冷淡的日子後,2009年的一個大型展會給捷星帶來了第一桶金。在展會上張歡帶領著團隊,給參展單位免費發放捷星快餐,在此過程中一個公司找上了張歡,這就是捷星的第一單團體生意。“當時那個公司是訂了8人份,而且後來他們也去參觀了我們的加工間,覺得這樣的盒飯吃起來特別舒心。”口口相傳,捷星快餐的名聲就此打響。

  生意越做越大,捷星也擁有了自己的肉蛋供貨商,蔬菜都是由採購經理每天親自去市場採購。而張歡也在不斷的改革中發現,“每天零庫存”的模式很適合捷星發展。“這個指的就是每天有多少人吃飯,就做多少人的飯[創業網:

  張歡清楚地知道,盒飯僅僅是他在餐飲行業的一塊敲門磚,要想將企業版圖不斷擴大,服務專案的必須多元化。很快,他便開展了員工餐廳的業務,由於有了一定的知名度,高新區的一家擁有2000多名員工的大型企業成了他們最大的客戶。此後,張歡又開始承接宴會、酒會等高階餐飲的相關業務。

  海歸張歡的創業故事:從盒飯邁入宴會

  成功祕訣在於態度

  採訪張歡的地點是他的新駐地,一個名為“樂班”的咖啡廳,這是張歡進軍新型餐飲、健康餐飲的第一步,他告訴記者,樂班是從西班牙語LE PAN而來,意為“麵包”。“這個店也有個理念,就是健康的生活。我們這個店裡的所有食物,包括麵包、咖啡、果汁,都沒有食品新增劑。”張歡說,食品新增劑固然能使食物更好吃,但他們追求的是健康和自然。

  據瞭解,目前捷星公司提供盒飯的業務包括了連續四屆西洽會、2011年世園會、歐亞經濟論壇、2012環中國自行車賽,還有多個知名企業的員工餐廳,但儘管這樣,盒飯服務還是隻佔了捷星每年逾千萬營業額的30%。“剩下的都是一些品牌的宴會和酒會,因為盒飯的利潤其實很低,而宴會則相反。”

  從2010年起捷星開始承接大型會議用餐,最大規模時一次有280桌,還曾有過一次300多桌的婚宴。幾次大型會議用餐後,張歡又將目光瞄準了小而精的酒會。張歡拿出手機給記者看以往酒會上的照片,各色精緻的糕點和菜品無不昭示著這個企業的業務已經成功地從盒飯轉型為精緻餐點,“我只是從盒飯起步,然後慢慢轉移到單位餐廳,目前已經成功邁入了宴會、慶典用餐。”

  2009年至今,捷星的銷售額逐年上升,從第一年的150萬到2011年的近2000萬,張歡認為捷星在眾多餐飲企業中勝出的主要原因還是每位服務人員的態度。“餐飲就是良心買賣,需要管理者具有道德底線,用心去做,我們的原則就是出品即人品,服務即人格。”

  每週四晚下班後是捷星公司的領導人培訓時間,與其他企業不同,捷星的例行培訓並不著重於如何經營企業、管理企業,而是將培訓重點放在管理者的人品修養、道德素質等方面。對此,張歡有著自己的看法,“出品先育人,技術只是管理好公司的一個條件,但人格才是決定性因素。”也因此,捷星公司有一個特殊的職位“首席文化官”,而擔任這一職位的人正是張歡的父親,“這個職位就相當於企業的‘牧師’,將企業的文化傳播給每個員工。”不僅如此,每週日的下午也是捷星全員培訓的時間,“我覺得不斷地吸取他人的經驗是讓自己進步的捷徑。”

  下一步張歡準備著手有特色的中餐,一個以餃子為主、其他麵食為輔的餃子店將在年底開業,與張歡開展的其他餐飲專案相同,餃子店也秉承健康的飲食原則,所有餃子均由員工手工包成,而且將在店裡現場拌餡,保證餃子的新鮮。

  目前已經擁有近300名員工的張歡已經是一名成功的創業者,從小小的盒飯,到今天的餐飲界新星,張歡認為自己的成功還是來源於理念,“只有想把盒飯作成五星級酒店級別的心,才能保證每一個環節的精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