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膚品市場調查報告

  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深入進行,國民經濟迅速增長,人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化妝品市場也得以迅猛發展。為此小編為大家整理了,歡迎參閱。

  篇一

  987年我國化妝品市場的銷售額僅為10多億元,1991年增加到40億元,1993年猛增為90多億元,近年來平均年增長率都達到50%.為了解泉州市化妝品市場現狀、消費者狀況與消費心態、市場的未來發展等問題,我們對泉州市化妝品消費市場進行了這次問卷調查,從中我們對泉州化妝品市場的概況及消費者的行為特徵有了初步的瞭解。

  護膚類化妝品為主流在接受調查的大多數讀者中,高達87%的人主要使用護膚類化妝品,而對於彩妝類化妝品的使用者僅佔2.7%,兩類均使用者為10.3%.結果同時調查顯示:除了有48%的人每天使用一次化妝品外,有41%的人一天要使用幾次。這說明在泉州化妝品已成為大眾商品,其普及率很高。在使用頻率方面,男士和女士有比較明顯的差異,48.5%的女士選擇

  長期以來,男性化妝品在化妝品市場一直處於弱勢地位。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越來越多的男士開始注重自己的儀容儀表,開始關心自己的面板,這一點在前面的分析中已經提到。那麼,泉州的消費者又是如何看待目前男性化妝品存在哪些不足這一問題的呢?

  篇二

  44.6%的被調查者認為,目前的男性化妝品品種不夠豐富,22.1%的被調查者認為購買不方便,20.1%的被調查者認為質量不夠好,21.1%的被調查者認為功能不全,13.4%的被調查者對服務不滿意。可見,目前泉州市場上的男性化妝品在品種、質量、功能、購買的方便性等方面存在明顯的不足,這也說明泉州的男性化妝品市場具有較大的發展潛力,是商家不能錯過的一塊大蛋糕。

  超市為最大銷售渠道從化妝品來源上看,有9***%的人是自己購買,有3.6%的人是接受親友饋贈。在購買化妝品的人中,有45.3%是從超市購得,42.7%選擇化妝品專賣店,12.7%是在一般化妝品店購買的,而僅有4%來自於美容院。這顯示了泉州化妝品市場的一大特色:較多的人是在超市中購買化妝品的,這是泉州的超市特別發達的緣故。化妝品專賣店的從業者一般具有美容護膚的專業知識,能夠為消費者提供詳細的產品介紹和諮詢,而且專賣店提供的化妝品品種比較豐富,所以有一大部分的人在專賣店購買化妝品。

  目前,在泉州美容院的作用更多的是提供美容服務,而非銷售化妝品。在使用化妝品的人當中,有54.7%的人認為應該用完再買,但也有不少人***25.7%***認為只要好就可以買,隨意購買和偶爾購買的人只佔到了其中的16%.百元價位最受歡迎據這次調查統計結果,泉州人的化妝品月平均消費額在50-100元之間的佔38.5%,100-200元的佔15.9%,200-400元的佔4.7%,超過400元的僅有0.3%.可以看

  出,泉州的消費者中化妝品月消費額在50元以內的比較多***佔40.5%***,月消費在400元以上者大多為

  在護膚品價格的調查中,42%的被調查者可以接受的價格在20元到50元之間,29%的被調查者可以接受的價格在50元到100元之間,13.7%的被調查者能接受100到200之間的價格,接受200元以上的護膚品的被調查者只有2.7%.由此可見,價格在100元以下的護膚品更受泉州消費者的青睞。 護膚品行業,由於投資門檻相對較低,回報相對較快,進入容易,品牌數量極多,競爭呈紛 雜狀。護膚品的利潤空間大、個性化強,給廣大廠家和商家提供了廣闊的發展舞臺,護膚品是化妝品市場中發展最快的一個細分市場。???? 在護膚類產品銷售中,膏霜、乳液等佔主體地位,其次則是洗面用品和沐浴露。在激烈的競爭中一批強勢品牌脫穎而出,如玉蘭油、大寶、旁氏、碧柔、高絲、歐珀萊、羽西、資生堂、美即等。這些品牌分別在洗面奶、面霜、面膜市場嶄露頭角,形成相對穩定的格局。???? 2009年以來,國內的護膚品市場仍然呈現出快速上揚的良好態勢。然而,競爭與機遇並存,品牌戰進一步加劇。各品牌修煉內功,升級整合,集團化多品牌陣營抱團發展,並不斷尋求自身品牌獨特的發展道路,拓展渠道,延伸市場,實現品牌可持續發展。???? 2010年國內護膚品市場持續擴張,本土護膚品牌表現突出。以面膜為主打產品的美即控股成功登陸香港主機板市場,相宜本草、自然堂、丸美等國內品牌紛紛加快步伐,與外資化妝品巨頭爭奪中國護膚品市場份額。業內企業應切實地建立長期品牌戰略,強化高科技在護膚品中的應用,開發出“原料獨特、

  功效突出”的新型產品。???? 中國是一個人口眾多的國家,而且具有使用護膚品的傳統習俗,中國產業競爭情報網認為:護膚品市場發展潛力巨大。女性護膚品市場規模未來仍將持續增長,兒童高階護膚品、男性護膚品、中老年護膚品等新興市場發展前景廣闊。

  中青年是消費主力軍在此次調查中,我們發現化妝品使用者的年齡集中在20-40歲之間,其比例高達84.6%,20歲以下、40歲以上的使用者所佔比例則很小。調查還顯示,年齡在30歲以下的消費者,化妝品月消費在50-100元之間的較多,佔40.3%;年齡在30-40歲的消費者中,可接受的月平均消費在50元以下的有40.7%;而50-100元的消費水平佔了37%,二者相差不大。但年齡大於40歲的中老年人的化妝品消費則較低,每月願意用於化妝品消費的金額在50元以下的就佔到68.8%.這與他們的生活習慣和消費觀念有很大關係。

  篇三

  一、 市場容量

  在談到彩妝的市場容量前,我們先提及一個“先導消費群”的概念,即在某一類消費行為中起到典範作用的群體,從這次問卷反饋的資訊中我們看到,由於所在系的不同,其消費行為上存在很大的差異,包裝設計學院、經濟管理學院、法律系、外語系等文科專業,與土木系、機械工程學院、計算機系、資訊系等理科專業之間,存在極大的差異,從資料上顯示,使用過彩妝的人比例佔到51.5%。但在數字的背後,我們可以看到,外語學院、經濟管理等專業的學生使用彩妝比例可高達65%以上,而土木系、機械學院等專業學生使用彩妝的比例僅僅為32%左右。

  市場容量是指市場總量與該品牌的市場份額的乘積。我們可以大約估算一下,我們選取的9類專業都是人數大致相同的,都按11%計算。比較而言,65%G44%N>35%G*55%N。

  從數字上我們可以看出,如果把目標市場針對文科類專業的學生,我們將有更大的市場,而且在宣傳活動上也會減少開支。

  通過這次調查,我們把文科專業的學生暫定為‘先導消費群’,如果我們能夠讓該群體的學生帶動其他學院這個相對封閉的市場的消費潮流,其他系的學生會受他們的影響,而參與其中,之所以把包裝設計學院定為先導消費群,是因為他們的專業特質導致了他們特殊的消費習慣,在標新立異、追求時尚上花重金,他們比其他任何專業的學生都認為值得。

  二、品牌認知

  在實際購買行為中,消費者選擇的品牌卻絕大部分是美寶蓮、雅芳,而仍有很多品牌名牌在中國有很大的潛在市場。這讓我們深刻的認識到,很多化妝品牌形象在消費者中還沒有建立起來,雖然有一點品牌印象,但

  還不足以影響其購

  買行為,所以我們應該加強品牌的促銷活動展開。

  三、購買心理

  在學生希望得到怎樣的優惠服務上,選擇‘不定期的價格打折或促銷活動’佔57.3%;‘價格適中的學生套餐’佔54%;‘贈品、優惠卡’佔48%;‘定期的化妝技巧講座’佔31.4%。

  這裡我們看到了學生對價格的關注程度,說明學生心中仍有貪便宜的心理存在,這一點不容忽視。是否我們不能按照常規推理去判斷學生這一類特殊消費群的消費特徵,是值得我們再次考慮的問題。比如我們在做調查以前曾有‘堅持不打折、維護品牌形象’的計劃,但在調查中我們卻發現,學生對短期的利益關注遠遠超乎了我們想象,而學生對我們長期的品牌維護工作似乎並不敏感,例如講座或是其他形式的非促銷性質的品牌宣傳活動。所以在後期的營銷行為上,我們不能死守價格陣地,應該放長線,用價格或其他性質的直接讓利活動來刺激消費,我們覺得這是針對學生市場的主要方式。其方式可以是打折、提供免費的美容諮詢、面板測試以及不定期的贈送小樣品或宣傳畫。

  學生會選擇怎樣的化妝品這一問題上,選擇‘脣彩’的佔69.3%;‘粉底’佔46.3%;‘睫毛膏’佔45.7%;‘指甲油’佔44.7%;‘眼影’佔41.4%,‘腮紅’佔16.7%。我們看到,脣彩的需求量是最大的,原因何在?我們分析為,使用脣彩的技巧要求很低,而其他化妝品需要有一定化妝經驗才能正確的使用,所以還是回到剛才需要提供講座的服務上去,在學校定期做一些化妝技巧的輔導,成為當務之急。

  對於學生心中,什麼樣的風格的妝對她們最具有吸引力,絕大部分的人都選擇了‘簡單自然’。這類人群佔了96%左右,雖然也有少數的人選擇了‘時尚新潮’,‘另類個性’這兩項,但主流的聲音仍然以適合學生使用的簡單妝。在制定相應的學生套餐中,我們應該以淡妝為訴求點,宣傳上也要以此為突破口。

  很多人都用物美價廉來表達自己的消費意見,表面上看似乎意義不大,但仔細分析會了解到消費者的一種對能令自己滿意的產品的渴望心態,也許太過理想化,例如有一個被訪問者說:“物美價廉這麼美的事情基本是沒有的,所以呢,當我有錢的時候,我們會去買那些牌子響的產品” 這句話無疑是代表了大部分人的購物心態,。

  四、購買行為

  對於理想的購買場所,選擇在專賣店購買化妝品的消費者達到56.2%;選擇在學校門口購買的消費者為15%;在商場或超市購買的佔9%,託朋友或同學購買的為6.7%。所以從圖表中還是能夠看出對於品牌專賣還是比較依賴的,而實體專賣的成本會很大,所以如果利用電子商務平臺,構建網路專賣店,類比與現實情況,市場很大。

  幾乎所有的被訪問者都認為質量的最

  重要的,化妝品目前的品牌差異已經日益縮小,在同質化已經愈演愈烈的今天,質量在各品牌之間已經沒有太大的差別,消費者購買時候只能靠品牌來區別,雖然有很多人都說:“他們不看中品牌,只能看質量,用後效果好,品牌自然形成......”,但是這只是表面的意思,並非由決策購買的潛意識得出的結論,我們不應該被它迷惑,其實一個沒聽過的品牌,就算質量再好,她敢輕易使用嗎?買都不敢買,她有用過效果評價的機會嗎?再說,兩個品牌同時面臨選擇,沒有人會放棄一個知名品牌而去選擇購買一個一般品牌,況且化妝品尤其是彩妝,一般人都是認為有刺激傷害面板的可能的,現在有些謹慎的學生消費者都避免使用除護膚品外的其他類的化妝品,我們在宣傳上必須保證首先要強調質量,讓人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