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職場需要哪些領導力

  企業戰略的有效實施是企業戰略成功的關鍵,而縱觀世界經濟和績優企業的發展,一個企業戰略成功的實施取決於企業戰略實施中領導能力的發揮,也就是企業戰略實施領導力的發揮。那麼?

  在工業經濟時代,領導者與員工的關係是典型的上與下、控制與服從的關係,在這種關係下,大量的員工只是將手和腳獻給企業,而把腦袋和情感留給自己。而知識經濟時代的員工有了越來越多的選擇權,特別是更注重個性和自由的年輕一代大量進入職場,這對領導力提出了新的挑戰。

  他們作為知識工人更希望領導是導師和教練,而不是老闆和監工。他們所欣賞的不是等級、權威、控制,而是尊重、認可、激勵。企業領導者能否認識到他們的需求,並將他們的才幹和激情最大程度釋放出來,是檢驗個人領導力和企業競爭力的核心要素。企業實施領導力不妨從以下幾方面著手進行:

  年輕職場領導力:需要“負重”與“堅持”

  作為一個領導者,要有堅韌不拔、勇敢果斷、忍辱負重、遇到困難百折不彎的意志力。《荀子。勸學》中說:鍥而不捨,朽木不折,鍥而不捨,金石可鏤。“偉大是熬出來的”,格蘭仕、美的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堅持了30多年,終於領銜世界行業潮流。因為堅持,馬雲造就了中國乃至世界電子商務的阿里巴巴時代,而更重要的是跟隨他10年的“十八羅漢”竟然沒有一個離開,一直堅持跟隨他把這件事做好。

  “兩刃相交,是無所躲閃的”這個禪語,是董明珠的信條。正是憑藉堅韌不拔、忍辱負重,遇到困難百折不回頭、百折不彎腰的品質,她在別人不敢想的地方,敢想;在別人只想想不敢真做的地方,她敢做;在別人一碰壁就打彎的地方,她敢堅持。敢想、敢做、敢堅持,使她從一個普通的員工,成長為一家世界知名上市公司的總裁。

  年輕職場領導力:需要“專業”與“系統”

  每個人在這樣一個競爭的社會,在這種知識日新月異的社會,在知識傳播十分迅捷的社會,都要有一種追求。只有不斷地學習,才會知不足而彌補不足,才會使自己成為一個富有能力的人。只有自己的專業能力和工作能力不斷增加,自己的一些決策、做法才會正確,才不會被他人帶到失敗的境地。

  領袖之所以偉大,主要不在於獨特的魅力,而在於其留給組織、留給後來者的系統、制度和傳承。系統是什麼?系統是實現目標的流程、方法或程式,包括執行力系統、人才系統、工程流程、客戶反饋系統等。卓越的領導是謙遜和低調的,當領袖的故事和光芒退去時,系統才顯示其永恆的力量。

  年輕職場領導力:需要“激情”與“夢想”

  激情不單單是來自語言的表達,更重要的是對事業的追求和熱愛,感染、引導跟隨者去實現一個遠大的目標。一個內心沒有熱情的領導者就不可能有感染力,不能感染身邊的人又怎麼能征服別人跟隨自己呢?

  夢想,是建立在一個“遠景”之上的,建立一個希望、建立一個理想。讓理想的旗幟高高飄揚,引領更多的人甘心情願地去前行。金山成功的背後是在殘酷的競爭,甚至是在死亡中堅持不斷自我顛覆、自我否定、自我選擇、自我創新的艱難歷程。金山最終實現上市的光榮與夢想,而為了這一切,雷軍堅持了18年。

  年輕職場領導力:需要“遠見”與“卓識”

  只有“遠見”才能“卓識”,才能洞察市場風雲,前瞻預測可能發生的問題。《伊索寓言》裡農夫殺掉能下金蛋的雞,是典型的急功近利的短期行為,毀了產出,更毀了產能。“殺雞取卵”的教訓幾乎婦孺皆知,但仍有一些企業領導為了眼前的“金蛋”不惜鋌而走險,以損害員工的身心健康、損害顧客正當權益、透支子孫後代的資源為代價,來獲取自身狹隘的短期利益。卓越領導一定目光長遠,同時立足實現。

  張朝陽創立“搜狐”,李彥巨集開創“百度”,海航陳鋒從1000萬起步,今天已經有3000億的收入;李書福從白手起家創辦吉利集團,到以18億美元的價格收購瑞典汽車企業沃爾沃100%的股權;當年的馬雲帶十幾個人回到杭州的時候,無人理睬,你B2B怎麼行啊,怎麼會成功啊。忍受了多少年的質疑、冷水,最終到今天儼然成為一位網際網路老大……這就是遠見的力量。

  年輕職場領導力:需要“責任”與“尊重”

  德魯克一再強調管理者的實踐和責任,不僅要擔負起創造與滿足顧客需求和變革創新的責任,同時要擔負起企業的社會責任和恪守道德準則。“責任”是作為一個企業必須存在的目的。如果你想做企業家,想把企業做大,那就該去解決社會問題。無論巨集觀環境多麼不利、經濟風暴多麼猛烈、戰略決策多麼艱難、人力資源多麼難尋、客戶需求多麼苛刻、股東期望多麼挑剔,企業領導者都要反躬自省,在責任原則的基礎上做出反應和選擇,而不是從外部尋求借口,推卸責任。離開了責任,企業家精神將無從談起。

  領導的核心是尊重。一份來自智聯招聘的調查報告顯示,超過九成的職場人都明顯承受壓力,缺乏尊重是其中最重要的壓力源。富士康“N連跳”事件,暴露出來的不僅是企業與員工的矛盾,而是“中國製造發展模式”正在接受挑戰。現在企業應該認識到,受尊重、感到幸福,會使員工熱愛工作和企業,會使員工更具創造力,使企業的資產得到最大化增值。

  年輕職場領導力:需要“變革”和“勇氣”

  變革是作為領導最重要的特質,帶大家去探索未知領域。變革、創新,隨需而變,與時俱進,要麼從優秀邁向卓越,要麼從優秀走向衰敗。作為領導者必須成為先知先覺的變革者,引領團隊把過去的成功踩在腳下,去進一步攀登卓越的高峰。

  任正非創風氣之先奠定了“華為基礎法”,使其獨特的語言方式和習慣引領華為成為國際著名企業。可是,當“華為基礎法”在中國日益取得聲譽的時候,任正非則以一種破釜沉舟、力排眾議的勇氣決定拋棄這個成型的東西,“因實,因時”而變。只有開拓思維,企業核心價值與營銷模式不斷地創新,才能在經濟全球化的大潮中,避免陷入“紅海”,成功駛入“藍海”。

  年輕職場領導力:需要“坦誠”與“包容”

  能夠跟大家敞開心扉,“進行”無障礙的溝通,對事不對人。這種能力,或者說這種特徵,對想成為一個擁有領導力的人太重要了。只有坦誠才能建立信賴,才能在“危機”之時不眾叛親離。

  包容意味著豁達。只有包容才能夠團結越來越多的人才,大家知道世界上的人才不僅是面板的顏色不同、宗教信仰不同、每個人出生背景身世不同,他所處的環境的經濟生活水準不同,導致了每個人的思想完全不同。

  日本“索尼”的老總大賀典雄,對部門經理出井伸之說,你一定要提出反面意見。有一次開會的時候出井伸之沒說話,大賀典雄說你怎麼能沒有提出反面意見呢?這可不是你的一貫風格,你必須提、而且馬上提!著名的企業家松下幸之助,是松下的創始人。他說過這樣一句話:當我管100人的時候,我在隊伍的前面身先士卒;當我管1000人的時候,我在隊伍中間,我協調安排;當我管10000人的時候,我站在背後給大家鼓掌。

  綜上所述,沒有領導力,就沒有執行力,沒有執行力,企業的大船又如何能在瞬息萬變的市場經濟大潮中破浪揚帆,一往無前呢?對於那些經營規模已經達到十幾、幾十、甚至上百億的企業,或者正待戰略轉型的企業而言,領導力建設已實為重中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