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大學生創業政策

  現如今,有哪些是關於大學生做創業的政策呢?具體的內容是什麼?小編把整理好的分享給大家,歡迎閱讀,僅供參考哦!

  大學生創業扶持政策***2016最新篇***

  創業,不是少數人的專利,而是多數人的選擇,對於朝氣蓬勃的大學生更是如此。

  黨的明確提出,要加大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支援力度。多次做出重要指示,要求加快教育體制改革,注重培養學生創新精神,造就規模巨集大、富有創新精神、敢於承擔風險的創新創業人才隊伍。多次強調,“大眾創業 萬眾創新”核心在於激發人的創造力,尤其在於激發青年的創造力。

  教育部日前公佈新修訂的《普通高等學校學生管理規定》,並向各地教育行政部門及部屬高校徵求意見。新規定要求學生應履行恪守學術道德、堅守學術誠信的義務。此外,針對近年來興起的大學生創業潮,規定也給予了支援,明確大學生創新創業可折算成學分。

  政府對大學生創業的扶持可以細分為物質上的鼓勵和精神上的支援,其中物質上的鼓勵包括提供場所、設立獎金等。北京市教委與北京市財政局近日聯合印發《北京高校大學生就業創業專案管理辦法》,將對優秀大學生創業團隊給予最高20萬元獎勵,對高校示範性創業中心給予每校50萬元的支援。該辦法於9月1日起施行。

  除了物質上的鼓勵,還要照顧到大學生創業者的心理感受。從12月1日起,北京市將為創業的高校在校生辦理《就業創業證》,持證學生可按規定申請享受稅收優惠政策。據瞭解,《就業創業證》是由《就業失業登記證》發展而來,先向有需求的畢業年度內高校畢業生髮放。相比於《就業失業登記證》,新的證明更容易被大學生創業者所接受。

  對於那些初出校門懷揣創業夢想的年輕人來說,創業該怎麼開始?國務院又為他們準備了哪些大學生創業優惠政策?又有哪些大學生創業扶持政策呢?

  1.大學生創業稅收優惠

  持人社部門核發《就業創業證》***註明“畢業年度內自主創業稅收政策”***的高校畢業生在畢業年度內***指畢業所在自然年,即1月1日至12月31日***創辦個體工商戶、個人獨資企業的,3年內按每戶每年8000元為限額依次扣減其當年實際應繳納的營業稅、城市維護建設稅、教育費附加和個人所得稅。對高校畢業生創辦的小型微利企業,按國家規定享受相關稅收支援政策。

  2.創業擔保貸款和貼息

  對符合條件的大學生自主創業的,可在創業地按規定申請創業擔保貸款,貸款額度為10萬元。鼓勵金融機構參照貸款基礎利率,結合風險分擔情況,合理確定貸款利率水平,對個人發放的創業擔保貸款,在貸款基礎利率基礎上上浮3個百分點以內的,由財政給予貼息。

  3.免收有關行政事業性收費

  畢業2年以內的普通高校學生從事個體經營***除國家限制的行業外***的,自其在工商部門首次註冊登記之日起3年內,免收管理類、登記類和證照類等有關行政事業性收費。

  4.享受培訓補貼

  對大學生創辦的小微企業新招用畢業年度高校畢業生,簽訂1年以上勞動合同並交納社會保險費的,給予1年社會保險補貼。對大學生在畢業學年***即從畢業前一年7月1日起的12個月***內參加創業培訓的,根據其獲得創業培訓合格證書或就業、創業情況,按規定給予培訓補貼。

  5.免費創業服務

  有創業意願的大學生,可免費獲得公共就業和人才服務機構提供的創業指導服務,包括政策諮詢、資訊服務、專案開發、風險評估、開業指導、融資服務、跟蹤扶持等“一條龍”創業服務。

  6.取消高校畢業生落戶限制

  高校畢業生可在創業地辦理落戶手續***直轄市按有關規定執行***。

  7.創新人才培養

  創業大學生可享受各地各高校實施的系列“卓越計劃”、科教結合協同育人行動計劃等,同時享受跨學科專業開設的交叉課程、創新創業教育實驗班等,以及探索建立的跨院系、跨學科、跨專業交叉培養創新創業人才的新機制。

  8.開設創新創業教育課程

  自主創業大學生可享受各高校挖掘和充實的各類專業課程和創新創業教育資源,以及面向全體學生開發開設的研究方法、學科前沿、創業基礎、就業創業指導等方面的必修課和選修課,享受各地區、各高校資源共享的慕課、視訊公開課等線上開放課程,和線上開放課程學習認證和學分認定製度。

  9.強化創新創業實踐

  自主創業大學生可共享學校面向全體學生開放的大學科技園、創業園、創業孵化基地、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各類實驗室、教學儀器裝置等科技創新資源和實驗教學平臺。參加全國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全國高職院校技能大賽,和各類科技創新、創意設計、創業計劃等專題競賽,以及高校學生成立的創新創業協會、創業俱樂部等社團,提升創新創業實踐能力。

  10.改革教學制度

  自主創業大學生可享受各高校建立的自主創業大學生創新創業學分累計與轉換制度,和學生開展創新實驗、發表論文、獲得專利和自主創業等情況折算為學分,將學生參與課題研究、專案實驗等活動認定為課堂學習的新探索。同時也享受為有意願有潛質的學生制定的創新創業能力培養計劃,創新創業檔案和成績單等系列客觀記錄並量化評價學生開展創新創業活動情況的教學實踐活動。優先支援參與創業的學生轉入相關專業學習。

  11.完善學籍管理規定

  有自主創業意願的大學生,可享受高校實施的彈性學制,放寬學生修業年限,允許調整學業程序、保留學籍休學創新創業等管理規定。

  12.大學生創業指導服務

  自主創業大學生可享受各地各高校對自主創業學生實行的持續幫扶、全程指導、一站式服務。以及地方、高校兩級資訊服務平臺,為學生實時提供的國家政策、市場動向等資訊,和創業專案對接、智慧財產權交易等服務。可享受各地在充分發揮各類創業孵化基地作用的基礎上,因地制宜建設的大學生創業孵化基地,和相關培訓、指導服務等扶持政策。

  應屆大學生創業優惠政策

  稅收優惠

  1、持《就業失業登記證》***註明“自主創業稅收政策”或附著《高校畢業生自主創業證》***的高校畢業生在畢業所在自然年***即1月1日至12月31日***從事個體經營的,3年內按每戶每年8000元為限額依次扣減其當年實際應繳納的營業稅、城市維護建設稅、教育費附加和個人所得稅。

  2、對高校畢業生創辦的小型微型企業,按規定落實好減半徵收企業所得稅、月銷售額不超過2萬元的暫免徵收增值稅和營業稅等稅收優惠政策。

  3、留學回國的高校畢業生自主創業,符合條件的,可享受現行高校畢業生創業扶持政策。

  小額擔保貸款和貼息支援

  1、對符合條件的高校畢業生自主創業的,可在創業地按規定申請小額擔保貸款。

  2、從事微利專案的,可享受不超過10萬元貸款額度的財政貼息扶持。對合夥經營和組織起來就業的,可根據實際需要適當提高貸款額度。

  3、在電子商務網路平臺開辦“網店”的高校畢業生,可享受小額擔保貸款和貼息政策。

  免收有關行政事業性收費

  畢業2年以內的普通高校畢業生從事個體經營***除國家限制的行業外***的,自其在工商部門首次註冊登記之日起3年內,免收管理類、登記類和證照類等有關行政事業性收費。

  享受培訓補貼

  對高校畢業生在畢業學年***即從畢業前一年7月1日起的12個月***內參加創業培訓的,根據其獲得創業培訓合格證書或就業、創業情況,按規定給予培訓補貼。

  免費創業服務

  1、有創業意願的高校畢業生,可免費獲得公共就業和人才服務機構提供的創業指導服務,包括政策諮詢、資訊服務、專案開發、風險評估、開業指導、融資服務、跟蹤扶持等“一條龍”創業服務。各地在充分發揮各類創業孵化基地作用的基礎上,因地制宜建設一批大學生創業孵化基地,並給予相關政策扶持。對基地內大學生創業企業要提供培訓和指導服務,落實扶持政策,努力提高創業成功率,延長企業存活期。

  2、 2014年至2017年,將在全國範圍內實施大學生創業引領計劃。通過提供創業服務,落實創業扶持政策,提升創業能力,幫助和扶持更多高校畢業生自主創業。各地公共就業人才服務機構要為自主創業的高校畢業生做好人事代理、檔案保管、社會保險辦理和接續、職稱評定、權益保障等服務。各地區、各有關部門要進一步落實和完善工商登記、場地支援、稅費減免等各項創業扶持政策。***人社部、教育部、財政部等部門將聯合印發專門檔案進行部署安排。***

  落戶優惠政策

  取消高校畢業生落戶限制,允許高校畢業生在創業地辦理落戶手續***直轄市按有關規定執行***。

  平常心對待“畢業即創業”

  眼下正是2016應屆畢業生求職的高峰期,今年廣東自主創業的應屆高校畢業生,比去年翻了一番。

  說起應屆畢業生創業,相信不少人會搖搖頭——自己還是愣頭青,帶得好團隊嗎?不管是創業導師,還是仍在創業圈摸爬滾打的創業者,都反覆表達過類似觀點:不建議大學生剛走出校門就選擇創業,而應先在行業或企業工作一段時間,對行業有了基本的認識,對企業運作有相當的瞭解。這些意見建議,是身經百戰的過來人用汗水和淚水換來的,對年輕人尤其是剛出校門的大學生,有切實指導意義。而從過往創業成功的案例來看,創業最需要的就是資金和經驗,而這恰恰是剛走出校門的“小鮮肉們”最大的短板。對於應屆畢業生這個群體來說,再怎麼強調“創業有風險,選擇須謹慎”都不為過。

  但是,強調歸強調,風險歸風險,結合現實情況考量,大學生畢業即創業也並不是那麼可怕。一來,如今的大學教育,與現實結合越來越緊密。走出校門的大學生,他們並不一定是不接社會地氣的“空談家”,有的學生在學校就已經開始做專案搞創業,早已是“雙腳踩在泥巴上”的實踐者,擺脫了天之驕子的姿態;二來,如今科技如此發達,有想法的學生如果真的善於學習,可以有千千萬萬種渠道去學習、瞭解行業或企業,他們走出校門時,並不是零積累或對行業“兩眼一抹黑”;三來,高校的老師們言傳身教,已經給大學生們灌輸了一些創業理念,以廣東為例,目前全省有35所高校設定了創業學院,107所高校開設了創業課程,108所高校組建了創業導師隊伍,導師們講述的創業經驗和教訓,對青年學子來說是指導也是提醒;最後,不少高校都設立有創業基金,解決大學生“缺錢”的難題,廣東就有84所高校配套了創業教育資金,華南理工大學創業教育學院更是在近日集合了8家創投機構,成立創業投資基金戰略聯盟。也就是說,即便創業企業“死亡率”偏高,學校和社會為創業者提供的各層面保障同樣完備,沒有理由畏首畏尾。

  換個角度來看,當前應屆大學畢業生中,選擇創業的人非但不是太多,反而是太少。以廣東為例,雖然今年有3671名應屆高校畢業生自主創業,比去年同期增加了114%,但從橫向看,今年應屆畢業生創業比例僅為0.74%。當前全社會正大力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更是在多個場合發出“雙創”號召,希望將其打造成推動中國經濟繼續前行的“雙引擎”之一。換言之,“雙創”是當前和今後一段時間的一波巨大利好,千萬不可輕易錯過,而有雄心、有幹勁、有激情的應屆大學生,應該成為推動“雙創”的重要力量。

  在這個“雙創”風起雲湧的年代,畢業即創業並不值得大驚小怪。帶著平常心看創業,它只是應屆大學畢業生的一種就業選擇而已,在明確風險的前提下,它跟入國企、進外企、繼續深造是一樣的。退一萬步講,創業總會有成敗,剛出大學校門的畢業生,即便失敗一兩次又何妨?年輕時的失敗,興許是日後成就夢想的最寶貴財富,這樣的例子太多,我就不贅述了。

  以上就是小編為大家提供的,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