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校畢業生的創業故事

  創業活動是人類商品生產活動中的最高層次的複雜勞動形態,無論是在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創業活動與經濟增長、勞動就業等都表現出了愈來愈緊密的聯絡。下面小編就為大家解開,希望能幫到你。

  篇一

  在2005年至2008年期間,謝展鵬開始在浙江帶領著一批剛從中職學校畢業的電工專業學生一同下農村,走鄉鎮,安裝太陽能熱水、取暖裝置等。在此期間,謝展鵬看到這一領域的商機,加上自己又擁有安裝技術。在2009月春,謝展鵬決定想自己回家鄉創業。

  辛苦創業

  年薪成功突破十萬

  “當時創業的念頭非常強烈,同時也深知其中困難重重。”謝展鵬向記者回憶。首先,由於自己手裡資金不夠;再者就是對四川各地農村太陽能產業的發展並不瞭解。於是,他在浙江到處尋找投資商,希望和他一起來做這樣一件事情。

  功夫不負有心人,謝展鵬在義烏找到了兩家太陽能裝置公司願意與其合作,承諾可以先為其鋪貨,半年結賬的形式讓他代理這些太陽能裝置,而加盟保證金讓謝展鵬也能夠承受。

  “記得當時是2009年的11月,那年特別冷。我帶著簡單的行李和頭一批裝置回到了峨眉山市。和幾個過去的朋友開始籌劃起了我們自己的創業專案。”謝展鵬說,我們從市場調查開始,幾個人分批同時進行。將前期市場調查,下農村走訪瞭解,做好產品宣傳等工作明確分工。很快在一年後,我們的太陽能產品開始進入樂山周邊的一些農村鄉鎮。

  “當時我們不僅銷售產品,我還親自帶領工人下去安裝除錯維護。只要是我親自帶領去安裝的裝置,至今都沒有任何問題。現在回想起來,那幾年真的特別辛苦。”謝展鵬向記者回憶時,長嘆一口氣。他說如果沒有自己當時義無反顧的堅持,或許就沒有今天的成功。從2010年到2013年,這三年的時間,謝展鵬的公司已經發展成為了川南地區的區域代理,謝展鵬也從當時親力親為的老闆兼工人搖身變為旗下擁有80多名員工的管理者,他們公司也在成都擁有固定辦公點,謝展鵬年薪突破十萬也自然不在話下。

  “我要感謝職業教育讓我有了這份特殊的經歷,以及打開了我的視野。讓我如今能夠發展壯大。同時我希望現在選擇中職教育的學弟學妹們能夠認真學好自己的知識和技能,將來走向社會後才能更好的運用。”謝展鵬告誡眼下的職校學生,絕不能養成浮躁心態,必須厚積薄發,規劃好職場生涯,在就業過程中去找準定位和契機,這樣才能志在成功。最後,謝展鵬表示:“一個人的成功絕不是偶然,當然付出一定是必然。”

  篇二

  5人公司小老闆

  鄭震,上海市城市科技學校2010屆電子與資訊科技專業畢業生。在校期間,他雖然不是班裡的學習尖子,但也是班裡的活躍分子,總是積極參加各種校園活動,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和綜合能力。懷著畢業後自主創業的夢想,他對學校的職業生涯課和職業指導課尤其感興趣,在課堂中努力地汲取創業知識,並在社會實踐活動中培養創業能力。

  2009年9月,一直想自主創業的鄭震在家人的幫助和支援下,在學校和老師的關心下,向銀行貸款成立了無錫本佳金屬材料有限公司,成為一家小規模公司的法人代表,專門從事鋼材批發和銷售,最初的公司人員只有5名。

  創業初期,自認為從小耳濡目染生意環境、有一點生意頭腦的鄭震,雄心勃勃,但卻屢屢受挫,很多事情想得很好,實施起來卻很難,公司有貨但接不到訂單,好不容易接到訂單,又找不到貨源。鄭震深深地感覺到前所未有的壓力,幾乎有了打退堂鼓的想法。但他不是一個輕易認輸的人,經過不斷地反思和總結,鄭震選擇了堅持,公司業務逐漸走上正軌……目前公司已有10名員工,鋼材銷售和批發的經營區域由原來的無錫市拓展到江蘇省各城市,業務量不斷增加,公司也開始贏利。

  眼下,鄭震又為公司制定了新的發展規劃,他的目標是:在五年內將經營區域由原來的江蘇省延伸到浙江省和上海市,業務量增加兩倍,經營利潤翻番,同時進軍汽車維修和裝潢領域。

  網上開店來賣菜

  上海資訊科技學校中職生張昕畢業沒幾年,開了家農產品店,繼而又開辦“綠悠悠”電子商務網站,稱得上是首批蔬菜農作物“網上超市”之一。近日,“綠悠悠”網站引進風險投資,創業前景看好。

  張昕在中職校學的是計算機專業。2004年畢業那年,他集結同學中的“電腦高手”組建了學校第一間“設計工作室”,當時接洽了幾宗“大生意”,幫索尼等企業製作官方網站。畢業後,他開了家IT公司,從事廣告設計。

  2007年10月,和朋友思想“碰撞”後,張昕想在“網上超市”進行嘗試。張昕做了小型的市場調查,發現當時淘寶等電子商務網站上農產品還是個空白點,因為它的網上購物人群還沒形成。家庭買菜的多以老人為主,他們不是網路購物的主力消費者。於是,張昕把創業範圍縮小在“有機蔬菜”領域,定位於白領家庭。2008年初,張昕投資30萬元,在安遠路開了間180平方米的“綠悠悠”農產品店。

  因為年輕,張昕的想法與眾不同。一次市場考察中,江西農業局一位負責人向他介紹:他們那兒的雞蛋是綠色的殼,蛋清和蛋白更有營養。民間有一種說法更吸引人:土雞中極少有產綠殼蛋的,母親都留給最疼愛的孩子和最尊敬的老人食用,因為它能提高小孩免疫力,治療老人頭暈、目眩等疾病。張昕聽後頓受啟發——現在賣東西都是賣商品,我能不能“賣故事”?

  回上海後,張昕將店裡幾十種商品一一歸類,從網上搜集了從產地到用途等的各種資訊,編成一個個“產品故事”,教消費者怎樣從顏色、大小、形狀等細節分辨農產品的好壞,並把一些有機農作物和各項身體健康指標“對號”,比如東北某個品牌的黑木耳吃了可以軟化血管等。

  賦予商品故事和文化後,消費者的認可度馬上提高了不少,兩個月後銷售額就突破了40萬元。在張昕的店裡,商品旁邊不再是單一的價格標籤,還有五顏六色的“故事牌”,方便消費者挑選適合自己的種類。

  篇三

  從中職畢業走向社會,職校學生用歷練和技能找準定位。在市場中摸爬滾打,經過多年的就業經驗積累,不少優秀的中職學生或已踏上了管理階層,或是成功創業。從本期開始,本報將在《教育風》職教版塊陸續推出優秀職校生的成功故事,為讀者帶來“十萬俱樂部”裡的中職成功者。

  成功感言:

  “一個人的成功絕不是偶然,當然付出一定是必然。中職學生絕不能養成浮躁心態,必須厚積薄發,規劃好職場生涯,在就業過程中去找準定位和契機,這樣才能志在成功。”

  ——謝展鵬

  不斷嘗試

  在過程中發現商機

  “現在年薪十萬比起一些其他領域的成功者,我們只能說是剛起步而已。”第一次採訪到謝展鵬時,他的謙虛給記者留下了特別的印象。 謝展鵬,今年32歲,2002年畢業於峨眉山市職業技術學校***原名為峨眉一職中***電子專業。他告訴記者,當初選擇中職是因為自己的文化成績在初中班上並不出色。而想學一門出色的技能,卻成為當時自己的另一種奢望。“我的父親告訴我,既然成績不好讀不了大學,不如趁早學一門技能。有技術在手,很快就能在就業中找到定位。”謝展鵬說,自己當時並不理解父親的這一番話,但當自己從峨眉山市職業技術學校畢業後他才懂得,原來每天枯燥的專業課是為他今後的就業打好了基礎。

  “剛畢業,那時我們只能在一些私人企業做用電裝置的安裝、維護等。其實就是電工工種,我畢業後就來到了犍為縣某電器裝置廠工作。”2003年初,謝展鵬帶著憧憬從峨眉山市來到了犍為縣。作為電子專業的技能好手,剛到這家電器裝置廠不到半年時間,他就成為了這群年輕人中的技術尖子。當時謝展鵬的工資只有900多元/月。

  “作為一名電工,我感覺自己對於電子儀器的判斷嗅覺是與生俱來的,可能是天生就喜歡的原因。”謝展鵬談到。大概在2005年5月,謝展鵬決定離開這家電器裝置廠,去外省開拓下眼界。他支身一人前往浙江義烏的某電子產業基地試水。“那年去浙江的決定對我今後的創業帶來很大幫助。”謝展鵬說,當他帶著滿腔熱情前往浙江時,他在義烏找到了一家負責承接農村太陽能電器安裝、儀器電工應用與維護的公司,這家公司當時特別需要謝展鵬這類有經驗的電工人才,也給謝展鵬開出了3200元/每月的工資,每年還有兩萬多塊的年終獎金。當時這樣的待遇著實讓謝展鵬感到驚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