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勵志的經典名人故事
有很多關於都是很值得我們花時間去了解的,那麼都有哪些呢?一起來看看吧。
:愛是打磨你的最好的石
愛情就像一條河,誰不是摸著石頭過河呢?
Z小姐結束了自己第八次無果的相親,拖著我去書店,挑了一大堆書。帶著無奈和不甘,她的手撫上《紅與黑》暗紅燙金的封面,搖搖頭嘆一口氣道:“是我不夠好,配不上人家清華才子。看來今後不管多忙都要多讀書,先將自己升級成女神,養上一片草原,再去追千里馬吧。”
從此以後Z小姐深居簡出,每天上班、健身,週末的時候逛圖書館。各種聚會裡很少見到她的身影,微信上的聊天也只是寥寥。身邊的朋友介紹物件給她,她謙虛的神情中總是帶著一絲猶豫和不自信。“可是我還不會插花呢!”“我現在麵食做得還不好,讓我再練練手吧。”“最近貪吃了幾頓自助餐胖了,等我加大運動量瘦下來再說。”……
她美得小心翼翼,努力將自己一天天變成更好的人,生怕有一點兒不夠好,配不上上天安排的那個另一半。在單身的日子裡,她做家務,學著做各種菜系的美食,學會了插花,喜歡上了欣賞歌劇,甚至學會了西班牙語……將一個人的小日子過得有聲有色。
她是在學拉丁舞的時候認識他的,他喜歡她優美的身段和文雅內斂的氣質,她欣賞他的開朗體貼和風趣幽默。每次提起他,Z小姐的臉上都會浮上一種羞澀的、猶如水蜜桃般的甜美微笑。可是當他表白的時候,她卻拒絕得毫不猶豫。他無奈地沉下聲音問:“那你之前說喜歡我,難道都是開玩笑?”她急切地搖著頭,險些落下淚來,說:“不是的,我是真喜歡你,只是我覺得自己還不夠好。”“你很好,我不嫌棄。”他說。
她答得飛快:“可是我嫌棄,我嫌棄自己不夠包容,不會體貼人,我嫌棄自己不知道該怎麼去愛一個人。是我不夠好,配不上你。”說完,她逃一樣地跑掉了。
半年後,我們一起逛街的時候看到他,他已經挽了一個姑娘。姑娘巧笑倩兮,撒嬌地跟他說著什麼。而Z小姐愣在了原地,呆呆地看著他們從身邊走過去,自嘲地一笑:“你看,我說吧——我確實是不行,連這樣撒個嬌都不會。”
《小王子》中有這樣一段話:“我的那朵玫瑰,別人會以為她和你們一樣,但她單獨一朵就勝過你們全部。因為她是我澆灌的。因為她是我放在花罩中的。因為她是我用屏風保護起來的。因為她身上的毛毛蟲是我除掉的。因為我傾聽過她的哀怨,她的吹噓,甚至是她的沉默。因為她是我的玫瑰。”
他的玫瑰不是最美,可唯獨這一朵,卻因為他付出過愛,才帶著凡塵的心思而與眾不同。
你可以在八卦中得到知識,可以憑藉書本學會技能,可以憑藉風的味道感知春天的來臨——可唯獨愛,是隻有在愛中才能獲得。你不要等,不要等著日趨完美,然後那個人從天而降,回來擁抱已經打磨完畢、成為出色成品的自己。遇到那個人之前,你永遠不會是最好的一等品,因為愛是打磨你的最好的石。這世間沒有兩個完美的人的結合,只有兩個不夠完美的人,懷著窮盡一生的意念不斷相互打磨。
沒有人會等在你身邊,等你慢慢成長。不如你跟他一起走,一路說說笑笑吵吵鬧鬧,添一抹朝露,掛一抹斜陽,縱使鞋上沾染了灰塵,縱使被荊棘掛破了裙邊,縱使不美也動人。
在愛的路上走過這一程,不論遠近,不論收穫了春花還是秋果,甚至是隻享受過夏夜的星空。這也好過終於能夠把自己打扮得完美,矜持地站在路邊時,卻發現身邊的人已經過去一撥又一撥,只剩下遠遠的背影,而你卻低頭看看自己的裙子,若有所思地說一句:哦,是因為我還不夠好。
:短缺帶來的幸福感
作者:王石
痛苦始終是痛苦,舒適始終是舒適,但是舒適得太久了,舒適也就不存在了。因此,“短缺”構成我們人生中很重要的一部分。比如說,你到喜馬拉雅山去,那裡什麼都是短缺的,連空氣都短缺。我們住帳篷,甚至要男女擠在一個帳篷裡,完全不講什麼“男女授受不親”。人在短缺的前提下,首先是求生存。
在短缺環境下的救援工作也是不一樣的。比如說,我們在登山時出現危險,有老人和小孩同時被困,我們想都不想就會先救小孩,因為這是根據平等原則來的。老人年齡大,生存的時間比小孩長,所以應該把機會留給年齡小的人。再者,身體好的和身體弱的,先救誰?先救身體好的,這是根據效率原則。因為先搶救身體弱的,他在極端環境下可能挺不過去,身體好的人沒被搶救,也會死掉。
有這樣一個假設性問題,讓男士們很為難:“如果母親和媳婦同時掉到河裡,只能救一個,你救誰?”當然,要是媳婦不在場,就比較好回答:“救母親,因為母親只有一個,媳婦可以再娶。”但媳婦在的時候,他顯然不敢這樣回答。按照登山原則,這個問題很簡單,你讓我回答,答案就是救媳婦。按中國的傳統應該救母親,因為“百善孝為先”,但是按照登山原則,要救媳婦,就因為前面說的那兩個原則。所以,在登山的時候我就說,如果在遇難的情況下需要犧牲,第一個應該被拋棄的就是我老王。
你處在短缺的環境中,才會懂得珍惜。比如說,你在登山的環境下生活,一兩個月不能洗澡,你覺得世界上最美好的事情是什麼呢?就是洗個熱水澡。你住在城市裡,天天都能洗澡,你絕對不會覺得洗澡有什麼親切感。但只要你一個禮拜不洗澡,你一定會覺得:“哎喲,熱水淋浴太美妙了。”這個美妙怎麼來的呢?就是短缺。
再比如,我出差都住賓館商務間,那裡面一定有鮮花、水果。你習以為常了,根本不會去關心那些花和水果新不新鮮,甚至根本不會去嘗一嘗。但如果你是在喜馬拉雅山營地,你的同伴這個時候掏出個蘋果給你,你會覺得這個蘋果的分量真是太重了。所以,短缺之下你才會發現,原來自己平時忽略了很多好東西,你才會珍惜人們之間的緣分,你才會不計較你曾經睚眥必報的東西。實際上,登山給我帶來的這些感悟,才是最讓我受益匪淺的。
:路遙從不“吃虧”
作者:張君燕
當代作家路遙七歲時被過繼到了大伯家。膝下無子的大伯對路遙視如己出,雖然家境異常貧寒,但堅持送路遙上學。懂事的路遙自然不會辜負大伯的期望,在學校努力學習功課,一回到家就搶著幫養父母幹活。
十幾歲時,路遙每天放學都會和小夥伴們一起到後山割豬草。有一次,手腳麻利的路遙很快就割好一大捆豬草,正打算坐下休息時,身邊的同伴突然捂著肚子表情痛苦地蹲了下來。
“怎麼回事?肚子疼嗎?快坐下休息一會兒吧。”路遙見狀忙關切地扶同伴坐下。
“可是,我還沒割完豬草。”同伴皺著眉頭為難地說,“回去娘一定會罵我的……”
路遙笑著擺擺手:“沒事,我幫你割。”不大一會兒,路遙又割了一捆豬草,扶起同伴一起回家。
路遙的一個好友聽說此事後,憤憤不平地說:“你上當了,他經常裝肚子疼騙別人幫他幹活。唉,又讓他佔便宜了。”
“我沒覺得他佔了便宜。”路遙平靜地說。看著好友疑惑的目光,路遙接著說:“即使他是假裝的,肯定也會有原因,或是累或是不願意做,所以不論真假,在那一刻他都需要幫助。我幫助了一個需要幫助的人,心裡很高興很充實。既然我都不認為自己吃了虧,他又如何能佔著便宜呢?”聽了路遙的話,好友若有所思地點了點頭。
在以後的日子中,路遙一直秉承這樣的理念,一如既往地幫助別人,從來不認為自己“吃虧”。而這不僅為他積累了大量的生活經驗,也為他贏得了良好的人緣。
其實,“吃虧”與否向來不是絕對的,正如路遙所說,如果不認為自己吃了虧,別人也就一定沒有佔著便宜。這句簡單的話背後恰恰透露出了路遙寬容、善良的品質以及豁達、淡然的人生態度。
:那個發現冥王星的年輕人
你大概已經知道了,前天美國宇航局的“新視野號”太空船近距離飛過冥王星,人類第一次清晰地看到了冥王星的樣子,這是人類探索太空歷史的重要時刻。
“新視野號”上一共搭載著九件紀念品,其中包括兩枚25美分的硬幣,分別來自建造“新視野號”的馬里蘭州和“新視野號”發射地所在的佛羅里達州;一張美國郵政在1991年發行的冥王星郵票;兩面美國國旗。
最有意義的紀念品,大概是冥王星發現者克萊德·湯博的一部分骨灰。當年他發現冥王星的時候,還只是一個23歲、沒有文憑、沒有接受過大學教育的農家子弟。
湯博1906年出生在伊利諾伊州,後來他爸在堪薩斯州買了一塊農場,於是全家都搬到了堪薩斯。在湯博小的時候,他叔叔送了一架望遠鏡給他,讓湯博養成了喜歡看星星的習慣。不幸的是,一場冰雹砸壞了農場所有的農作物,幾乎讓他家破產,也斷送了他上大學去讀天文學的希望。
沒有上成大學的湯博,就繼續坐在地裡看星星。商店買的望遠鏡已經無法滿足他的需要了,於是在20歲那年,他開始動手自己做望遠鏡,所用的部件是從家裡一臺1910年出廠的別克汽車和其他農用機械上拆下來的,鏡片也是自己手工磨出來的。之後兩年他又自己做了兩架望遠鏡,一生中他一共做了30架望遠鏡。
就是用這些DIY的簡易望遠鏡,湯博細緻地觀測了火星和木星。他把自己繪製的圖寄給了全美最好的天文臺洛威爾天文臺,希望能夠得到專家的意見。
建於1894年的洛威爾天文臺是由一個富豪商人帕西瓦爾·洛威爾自己出錢建立的私人機構。洛威爾也是一個很有故事的人,他38歲讀了一本寫火星的書後對天文學產生了巨大的興趣,傾盡財力研究天文,成為了一名天文學家。天文臺位於亞利桑那州的旗杆鎮,去年我在參加66號公路自駕時曾經過那裡,那是一個地廣人稀的高海拔山區小鎮,很適合天文觀測。
湯博自繪的觀測圖給洛威爾天文臺的天文學家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第二年,也就是1929年,他們邀請湯博到天文臺工作,參與一個叫“Planet-X”的研究計劃。
早在1781年人類發現天王星之後不久,天文學家就推斷還有其他星體的存在。1846年海王星的發現並沒有消除這個疑團,因為在考慮了海王星的影響後,天王星的運動軌跡仍然和理論值存在偏差,表明還存在其他星體的影響。
“Planet-X”計劃的目的,就是為了找到這顆神祕的行星。而湯博日常工作的很大一部分,就是比較望遠鏡在不同時間拍攝下來的星空圖片。每張圖上少則有15萬顆星星,多則可能會有上百萬顆,要從中找出不同,真的是一件非常考驗眼力的事。
1930年2月18日,這是一個歷史性的日子,湯博在比較兩個星期前拍攝的兩張星空圖時,發現了一個位置在變動的星體。
一個月後,洛威爾天文臺經過確認,正式宣佈了第九大行星的發現。他們向全世界為這顆新的行星徵名,最後採納了一個11歲的英國小姑娘的建議,用希臘和羅馬神話中的冥王Pluto命名。
發現冥王星之後的湯博獲得了巨大的榮譽,還拿到了堪薩斯大學的獎學金,終於拿到了本科和碩士文憑。上完學後他又回到了洛威爾天文臺,直到1943年才離開。在旗杆鎮前後十多年的時間裡,他發現了幾百顆小行星、星團和星系。
湯博之後畢生都在知名的大學和實驗室從事天文學的教學和研究,即使在1973年退休後也仍然一直堅持。有一次史密森尼學會辦展覽,問他還能不能找到20歲那年做的那架9英寸望遠鏡。湯博說,他還在用那架望遠鏡在自家後院觀測星空。
1997年,湯博在91歲高齡去世。晚年他總結自己的一生時說:“我遊歷了所有的天堂。”
而這樣的遊歷,始於許多年前那個在堪薩斯農場看星星的小男孩。
:女人在愛情裡收穫的是自己
作者:金星
我的初戀是從23歲開始,起步晚,卻算得上是傾情奉獻。四年裡三次刻骨銘心的愛情,11年後一段真實的婚姻,其中火花無數。女人在愛情裡收穫的不一定是男人,而是自己。
“激情燃燒的歲月”——這就是我年輕時候的愛情。不斷追求,完全付出,裡面有我對生活毫無保留的熱情。在情感上,有人是開車的,有人是坐車的。生活中我特別堅強,是個開車的人,但情感上我是個坐車的人。談戀愛的時候我特別小鳥依人,也特別痴情,能付出到10分,我就付出12分,也從不求回報。愛情就是開始於這樣的衝動——你想要不顧一切付出的衝動。
初戀是在美國,遇到了一個得克薩斯州的牛仔。我們相愛,為了和他一起生活,我甚至拋棄了當時在紐約已有起色的舞蹈事業。但也正因為我們相愛,後來他又把我送了回來。熬不住異地相思,我們默契地提出了分手。他對我說:“你愛我,我也愛你,可我們兩個不是一路人。你需要聚光燈,需要中心,這些我不能給你。”是他告訴我,原來金星是不可能離開舞臺的。
後來走入我生活的是一個義大利男人,他對我很好,我也沉浸在他對我的愛裡。可他愛的是男人的我,但我知道我不是同性戀。差異讓我們分手,也讓我認清自己,原來金星是要做女人的。
之後是一個強勢的男人,他是比利時最有權勢的律師之一,可在我與他分別時,他能做的告別紀念只是開車載著我,流著淚,在城市的街頭不停地轉。原來愛情裡的金星不是弱者,愛情裡也沒有強弱之分,相愛的人完全平等。
有了孩子後,當時陪伴我的是一個法國男朋友,我們互有好感,一起東奔西走,經歷了很多。但我心裡的感覺告訴我,這是情人,不是丈夫和父親的角色,不是能給我家庭的那個人。所以我還在尋找,直到我現在的丈夫出現,他給了我當時想要的生活。這時候的金星,是需要一個能幫自己照顧孩子的男人。愛情在幫助我明白我是誰,我也開始在愛情裡準確地去尋找我需要的東西。
分手不是因為不相愛,只是這不是我要的生活。所以從開始到結束,我一次又一次地收穫一個更準確的自己。每一次分手都很理性,仍有祝福在,最後我們彼此記憶,彼此理解。這就是一個從激情幻化到理智的過程,刻骨銘心過,尾聲之後心裡還有餘音,都是美好的回憶。刻骨銘心的愛情裡我從不後悔。
真正的愛情一定是雙方的,它計較的不是我付出多少得到多少,而是我對自己妥協了多少。我鼓勵女孩子們都去全心全意地愛一次,受傷也好,甜蜜也好,最後分手也好,它能幫你去了解“人”。因為愛情而產生的交接,和社會其他層面上與人的交往不一樣,他代表著一個最真實的“人”,能讓你深刻體會到“原來有這樣的人,這樣的想法”。愛一個人絕對不是平面接觸,當你投入感情時,你會放棄很多自我去適應另外一個完全陌生的自我,只有愛情能做到這一點。然後,又迴歸到一個理性的自我,你自己會衡量,哪一些必須保留,哪一些可以割讓奉獻。為什麼不能妥協?為什麼放棄自己?你在選擇的時候就是在回答自己,重新發現自己。飛蛾撲火不是愚昧,而是在堅持和放棄的撕扯中對自己有更深的瞭解,同時是在瞭解社會。哪怕最後沒有形成持續的愛情,也是一個好過程。
一擊即中的愛情很少,遇到那個值得讓你全心付出的男人也是難得。別放棄嘗試,閱人無數能讓你知道自己會愛什麼樣的人。所以,遇到自己欣賞的男生就大膽地迎上去吧,為什麼要扭扭捏捏呢,怕被拒絕嗎?被拒絕是很尷尬的事情嗎?我覺得沒有。無論男人們會不會接受你的愛意,他們都會覺得很開心。你對他有好感,就主動說話,表現魅力,可以大膽放肆一點,也可以含蓄矜持。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表達魅力的方式,對於不同的男人也要用不同的方式。男人對於女人的主動大多會心中竊喜,甚至會更欣賞女人的主動。
年輕的時候多談幾場戀愛是好事,學會愛和被愛,是瞭解自己和了解世界最直接的一種方式。真正愛過,才不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