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看的勵志故事

  一個人生活在世界上要善於另闢蹊徑,如果只會踩著前人的足跡前進,是無法找到世外桃源的,下面這些是小編為大家推薦的幾篇。

  1: 成功並不困難

  並不是因為事情難我們不敢做,而是因為我們不敢做事情才難的。

  1965年,一位韓國學生到劍橋大學主修心理學。在喝下午茶的時候,他常到學校的咖啡廳或茶座聽一些成功人士聊天。

  這些成功人士包括諾貝爾獎獲得者,某一些領域的學術權威和一些創造了經濟神話的人,這些人幽默風趣,舉重若輕,把自己的成功都看得非常自然和順理成章。時間長了,他發現,在國內時,他被一些成功人士欺騙了。那些人為了讓正在創業的人知難而退,普遍把自己的創業艱辛誇大了,也就是說,他們在用自己的成功經歷嚇唬那些還沒有取得成功的人。作為心理系的學生,他認為很有必要對韓國成功人士的心態加以研究。

  1970年,他把《成功並不像你想象得那麼難》作為畢業論文,提交給現代經濟心理學的創始人威爾佈雷登教授。佈雷登教授讀後,大為驚喜,他認為這是個新發現,這種現象雖然在東方甚至在世界各地普遍存在,但此前還沒有一個人大膽地提出來並加以研究。驚喜之餘,他寫信給他的劍橋校友當時正坐在韓國政壇第一把交椅上的人朴正熙。他在信中說,“我不敢說這部著作對你有多大的幫助,但我敢肯定它比你的任何一個政令都能產生震動。”

  後來這本書果然伴隨著韓國的經濟起飛了。這本書鼓舞了許多人,因為他們從一個新的角度告訴人們,成功與“勞其筋骨,餓其體膚”、“三更燈火五更雞”、“頭懸樑,錐刺股”沒有必然的聯絡。只要你對某一事業感興趣,長久地堅持下去就會成功,因為上帝賦予你的時間和智慧夠你圓滿做完一件事情。後來,這位青年也獲得了成功,他成了韓國泛業汽車公司的總裁。

  2:錯失的機會

  改革開放之初,幾個哥們約小李一起去廣東販電子錶,小李不以為然,可是那些哥們都發了,等小李開始認真考慮這個問題的時候已經滿街都是賣電子錶的小販了。小李後悔極了。

  如果時間真能倒轉,我們每個人都會成功的,不過即使時間不能倒轉呢?

  終於有一天,小李打起行裝決定一個人去廣東。我問他做什麼生意,他竟然說不知道。但他告訴我,他發現一個規律,只要廣東流行的東西,不幾年內地就流行,只要你做了,肯定錯不了。這回反倒是我猶豫了。

  幾年後,省城開了家最大的家電商場,美其名曰“大集體”,其實就是幾個人合夥經營而已,其中有個老闆就是小李。那時國營的商場進貨渠道單一,定價又不合理,很快小李就發達了,沒過幾年,他把電器賣得一件不剩,又開始做電腦,愈加發得不可收拾。

  前幾天我又碰到他,已經是老李了,他說他已經把店盤給了別人,正準備出去走走。我說:“還到廣東嗎?”他搖搖頭:“現在資訊流通都很順暢,廣東已經不行了。”他要去國外看看,他發現很多國外流行的東西可能就是國內即將流行的,他還特意給我講了強化木地板的例子。不久老李就出了國,不知道下一次回來,他又要幹什麼大事。

  其實生活中我們缺少的不是機會,而是捕捉機會出現規律的慧眼。細緻地分析每一次機會出現的共同規律,掌握了機會出現的脈搏才有可能抓住機會,甚至走在機會的前面。

  3:堅定的後果

  美國大作家馬克・吐溫年輕時熱衷於發明創造。

  他一生中,在各種新產品、新發明上的投資多達50多萬美元。但那些專案沒一個成功,他的投資都打了水漂。後來,馬克・吐溫心灰意冷,發誓永遠不在“新奇玩意兒”上浪費金錢了。

  一天,一個年輕人登門拜訪這位大文豪。來訪者胳膊底下還夾著一個怪模怪樣的東西。原來,年輕人發明了一種新裝置,需要資金來推銷和大批生產這種裝置。馬克・吐溫說自己有過無數次投資失敗的教訓,再不打算冒任何風險了。

  “我並不指望鉅額投資,”年輕人說,“只要500美元,您就可以擁有一大筆股份。”想起自己剛發過的誓言,馬克・吐溫還是搖了搖頭。失望的年輕人只好起身告辭。看著他的背影,大作家不由心頭一動。“嘿!”馬克・吐溫在客人身後叫了一聲,話一出口,他立刻為自己的不堅定感到羞愧。為了掩飾,他馬上改口說:“……你剛才說你叫什麼名字?”

  “貝爾,”年輕人回答,“亞歷山大・格雷厄姆・貝爾。”

  “再見,貝爾!祝你好運!”馬克・吐溫關上了房門,心想:“謝天謝地,我總算堅持住了,沒向貝爾投資。”

  今天我們知道,年輕的貝爾胳膊下夾著的“新奇玩意兒”叫電話。所有給這個新產品投資的人,日後都成了百萬富翁。有時候,“堅定”不總有好結果,“一時衝動”也不總是壞事。因為太堅定,馬克・吐溫與機會失之交臂。

  
的人還:

1.兒童必讀的勵志小故事10個

2.68個經典勵志小故事大道理

3.勵志兒童故事大全精選

4.十個成功勵志小故事

5.兒童勵志小故事10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