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心理健康相關小論文

  心理健康是衡量個體健康水平的重要指標之一,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則是關係到我國人口素質優化和人口健康促進的重要課題,那麼對青少年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就顯得尤為必要。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初中生心理健康小論文,供大家參考。

  初中生心理健康小論文範文一: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措施

  當今社會經濟發展速度不斷加快,人們的生活節奏隨之改變,人們原有的一些價值觀念也在逐步被瓦解。與此同時,社會的現狀對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也帶來了一定的危害,如家庭離婚率逐年攀升、留守兒童逐漸增多,導致越來越多的青少年缺乏良好的家庭環境。加之當今的升學壓力,一部分初中生陷入了緊張、焦慮的精神狀態中。強化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從以下方面努力:

  一、增強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

  時代在改變,社會的發展需要一批無論是在文化素質方面還是心理素質方面都合格的人才。為了適應社會新的發展趨勢,在鼓勵學生努力學習文化知識的同時,還要加強對學生心理素質的教育,強化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初中生年齡較小,正處於學習的最佳階段,同時也是提升適應能力的最佳階段。初中生的社會適應,包括社會環境適應、人際交往適應以及自我適應等內容,其中社會環境適應是最主要的一項內容。適應社會環境是指學生不僅要適應學校的學習環境,同時還要適應自己的生活環境,樂觀對待身邊環境的改變,不急躁。面對環境的改變,應該積極主動地改變自己原有的學習和生活模式,逐步適應環境,逐步成長。

  二、開展多種教育方式,緩解學生的心理壓力

  過大的心理壓力往往是導致初中生心理健康水平下降的主要原因。緩解學生心理壓力的教育活動,不僅是教師和家長的責任,也是學生自己的任務。對於教師而言,要仔細關注學生的心理變化,一旦發現問題,教師要主動和學生交流,對學生進行及時疏導和開導,避免事態的嚴重化;對於家長而言,要盡力為學生創設良好的家庭環境,避免給學生造成過大的精神壓力,與學生加強溝通,及時舒緩學生的壓力;當然學生自身也必須具有緩解壓力的能力,一旦發現自己承受了過大的壓力,學生要及時尋找緩解壓力的方式,加強與教師和家長之間的溝通,同時也要建立起自身的壓力緩解模式。

  初中生是國家發展的棟樑,提高初中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對促進社會的和諧發展有極其重要的作用。強化初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一方面要積極預防,針對初中生心理健康水平下降的原因,有針對性地開展預防,另一方面,面對學生心理健康水平的下降,學校和家長要擔起應有的責任,積極尋找有效解決措施。

  初中生心理健康小論文範文二:中學生心理健康論文

  據一些心理調查的資料顯示,近三分之一的中學生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疾病或者心理問題,比如冷漠、任性、自私、偏激、嫉妒、孤獨等等。而隨著這種不健康心理的發展,導致中學生在日常的學習和生活中的行為上和習慣上都出現了明顯的失誤或者錯誤,甚至嚴重的會出現犯罪的傾向,對於學生的身心健康造成極為嚴重的影響。

  一、導致中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原因

  中學生的心理出現不健康的發展是有著多方面的原因的,但是最主要的還是在於家庭、學校和社會的影響。對於中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只有對於導致心理不健康發展的原因瞭解清楚,才能夠找到合理的解決方案。

  1、家庭對於中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

  家庭是學生的第一課堂,而家長是學生的啟蒙教師。家長的受教育程度、素質品德、家庭背景以及教育孩子的方法等等對於學生的心理髮展都有著最為直接和重要的影響。家庭對於中學生心理健康發展的影響並不是由於家庭經濟的好壞決定的,比如有的學生在家裡經常會受到家長的斥責,學生對於家長就會產生一種畏懼的心理,無法和家長形成有效的情感溝通和交流;有的家庭因為雙親的情感問題導致家庭破裂,使得學生從小缺乏安全感,影響到心理的健康發展;更有甚者,家長本身的素質品德就比較低下,可想而知這對於學生的心理健康發展是多麼的不利和危害。因此,家庭是影響中學生心理健康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

  2、學校對於中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

  受到各種各樣的原因的影響,學校在對於學生的教育上存在著?a href='//' target='_blank'>種植蛔悖?溝醚??諦睦斫】搗矯婷揮械玫攪己玫姆⒄埂1熱繅恍┭?R晃兜淖非蟾呱??剩?康餮??鬧橇Ψ⒄苟?鍪恿似淦返潞託睦淼確矯嫻姆⒄?比較重視學生在課堂上的教育,忽視了其在課餘時間以及日常生活中的教育;對於成績比較好的學生較為重視;課堂教學千篇一律,使得學生產生無趣、乏味甚至是厭學的情緒;在面對學生錯誤的時候損傷學生的自尊心,打擊學生的自信心,使得學生產生自卑和孤獨的心理。

  3、社會對於中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

  隨著社會的發展,在經濟發展的過程中難免會伴隨一些消極的或者是頹廢的事物的發展。網路,影視等各種傳播媒體不斷髮展,中學生所接受的事物也是日新月異,而處於青春期的他們又恰恰是一個“危險時期”。生理上的快速發展帶來心理上的發展,再受到社會上不斷出現的事物的影響,中學生的思考和思維能力都有著顯著的提升,但是其行為又具有極大的主觀性和衝動性,行為沒有良好的剋制,非常容易產生心理健康問題。

  二、加強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措施

  1、強化對於教師的教育,提高教師的個人素質和水平

  在對於中學生的日常教學過程中,教師是最為直接的參與者,所以如果要加強中學生的心理健康交易,首先要做到的就是強化對於教師的教育。現代社會的發展日益迅速,隨之而來的是繁忙和緊張,這就給教室們帶來了很多的心理上的變化。教學中的競爭,升學中的競爭,領導們的要求,家長們的希望等等,讓教師產生各種有形或者無形的壓力,讓一些教師的心理滋長壓抑的情緒。

  當然,如果教師的心理不健康,那麼其帶來的教育行為也必然使不合適的,這對於學生的心理健康的發展也是不利的。因此,學校必須要對於教師的心理健康發展問題持有一個重視的態度,而教師也要用自己豐富的科學知識不斷的調整自己的情緒和心態,讓自己始終保持一種樂觀向上,積極健康的心態去參與教學。

  而且,還需要對教師進行心理學知識的相關培訓,並將培訓工作作為繼續教育的一項重要內容,讓每一位教師瞭解並掌握心理健康發展的相關知識,從而正確的引導學生,讓學生的心理健康的發展。

  2、加強對於家長的心理指導和學習,促進學生的心理健康發展

  在我國,很大一部分的家長所受教育程度並不是很高,特別是對於教育學以及心理學的學習更是缺少。據《中國青年報》報道:“95%的家長沒看過心理學方面的書,72%的家長沒有看過教育方面的書。”所以,家長不明白怎麼樣的教育才是更加科學的,才是更加適合孩子的。也正是因為此,學校必須要通過各種各樣的形式,比如家長會等,讓家長們瞭解處於該階段的學生們的心理髮展,如何去做才能更有效的讓學生的心理髮展更為健康,什麼樣的行為是對於他們的尊重和理解。

  中學生所處的一個時期正是人生中最為特使也是最為寶貴的一個時期,是學生心智發展的重要時期,所以適當的批評和鼓勵都會對於學生心理健康起到良好的發展,所以這就需要家長們的不斷了解和關心。

  3、開設相關課程,指導學生心理健康的發展

  當前,很多的學校都以及逐步的開設起心理健康課程,讓學生學習到心理方面的知識,促進其心理健康的發展。但是心理健康課程的開設不僅僅是停留在理論的方面,還需要進行相關的心理指導和心裡訓練。

  心理健康的問題不可小看,因此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必須要是融合趣味性和知識性,操作性和參與性等為一體,做到真正的學以致用,學而後用,從而減少心理的負擔和問題,讓每個學生都能達到意志堅定、智商正常、行為協調、情緒平和、適應人際關係變化的心理健康標準,全面提高學生心理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