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歷史的傳說故事
那你知道有哪些嗎?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分享的,歡迎大家閱讀。
:洞房和貂蟬的傳說
傳說東漢末年,米脂縣的桃樹連續三年不開花,就在大家驚異之際。本縣艾蒿灣一戶人家生了個女娃、娃一落炕,濃郁的香氣就瀰漫開來,連幾十裡外的放羊人也聞到了香氣,父母因此給娃取名為香豔。香豔家隔壁住著一戶李姓人家,這姓李的受奸臣排擠、看透了官場是非,隱居於此。他們兩口子,一個通曉詩文棋畫,一個精於琴歌樂舞、吟詩作畫,一方面是為了抒發情懷,一方面是以書香陶冶兒子李春。香豔姑娘自學會走路以後,就經常與李春在一起玩耍,所謂青梅竹馬。老李膝下無女,又愛香豔姑娘的慧性靈蘊,就當親女兒一般看待,於是香豔有機會與李春一起學習文化。
女大十八變,轉眼間、香豔已是十五歲的大姑娘,琴棋書畫樣樣皆能。李春也是一位年近十八的後生,長的濃眉大眼,不但能出口成章、揮毫作畫,而且耕農射獵樣樣精熟。香豔和李春的父母更是情投意合,因緣際會、兩家人開始籌措兩個孩子的婚事,並選定了良辰吉日,聯結這一雙美滿的婚姻。就在這個時候,事情突然發生變化,一群兵丁湧進了艾蒿灣,不由分說,將香豔搶走。香豔被一班兵抬在轎子裡,日夜兼程,向洛陽趕去。
就這樣,香豔被抬到了王允面前,王允一見,暗自欣喜。背地裡給抬轎的兵役一一作了酬謝,對米脂的那駐軍頭目也加官一級。當著香豔姑娘的面卻大聲呵斥抬轎兵役們:良家民女,你們豈能如此搶奪!一邊說著,一邊親自鬆了香豔身上的繩索。對兵丁們繼續道:讓她在我這兒息養數日,另派兵役送她回家。你們快快回去,告訴她家裡人放心,我會像對待親生女兒一樣來對待她的。王允的那幫同僚,聽說王允後院來了個絕代美女,便死皮賴臉設法要見一見香豔。不知那個官員在看香豔的時候,將那官帽之上的裝飾“貂蟬”掉在了地上。人走之後,香豔看到地上掉這麼個玩意,不知是何物,因為好看、就隨意別在胸前。宮女們見香豔別這麼個玩意,她們與官僚來往多了,一瞅便是貂蟬,一時興起,也許是揶喻那些官僚,便改叫香豔為貂蟬,一傳十,十傳百的,就有了貂蟬、失卻了香豔的本名!可敬的是,貂蟬不管王允如何待奉,一心思慕著遙遠塞上的家鄉父老和愛人李春。
王允見貂蟬頑情難易,不免十分奧喪,放她回府更是萬分的不情願。正在苦惱熬煎之時,有一日,呂布來與貂蟬攀鄉黨——那呂布是綏德人,一見貂蟬,只看他“啊”地喊了一聲,就兩眼發瓷,居然說不出話來。
王允將這一切看在眼裡,一個改寫歷史的計劃就此誕生了。這就是王允利用貂蟬美色,使董卓、呂布反目成仇,互相殘殺的故事。大功告成之後,王允根本沒有放貂蟬回家團圓的意思!貂蟬意識到這一點以後,便趁朝野上下忙亂之際,抽身逃走,幾經周折返回了米脂的艾蒿灣村。傳說這是神靈庇佑貂蟬和李春的愛情,否則一個弱女子如何能千里還鄉?
村裡人對貂蟬偷跑回艾蒿灣的事情守口如瓶,並在艾蒿灣村對面的山腰隱蔽處,打了兩眼探洞,與附近眾山相通,讓李春、貂蟬成親之後住入洞裡,在山洞周圍栽滿了各種樹木,為的是遮擋洞口。山洞由鄉親們挖掘好後,貂蟬與李春就成婚入洞,過上了幸福、安逸的生活。貂蟬與李春迫於形勢,成婚入洞,後人追慕他們的這一段奇異愛情,就把男女成婚的房子稱作“洞房”。把結婚的當晚,情人步入婚房叫作“入洞房”。
雖然這只是民間的一個傳說,甚至無從考證,但是其目的是好的、變相的支援了自由戀愛,以及人間真情。
:韓信殺父剝猴皮
韓信這個人在歷史上很有名氣,可人們都不喜歡他,他壞事做盡,最後折了他的陽壽,三十六歲死了。他幹得最有名的缺德事就是為升官發財活埋了自己的母親,***這個故事在我們精品故事有呢,大家看看本文後面的“相關故事”。***其它還有幾件缺德事,這裡先說一下他殺父剝猴皮的故事。
韓信的姥爺姓韓,是個員外老爺,有些家產,一家人閒來無事常愛下棋逗趣。家裡邊養著個看門的猴子,很有靈性,家人下棋時,它常在一旁觀看,日數一長,也就對棋理通曉了。
有一天,韓員外帶著妻子去上墳,家裡只剩下閨女一人,韓小姐憋悶的慌,就獨自在院中擺弄起棋來,看門的猴子見了,竟跑過來,抓起棋子竟很內行地點了起來,韓小姐一看,奇怪之後也就明白了猴子學會了下棋,於是就和猴子對起局來,結果小姐竟輸給了猴子,小姐挺不服氣,心想這是因自己太小看猴子的緣故,然後又認真地下了一盤,沒想到又輸了。這時,猴子把棋子一放擺擺手意思是不下棋了,小姐呢?哪能認輸服氣,她想再下一局,贏回一局也好挽回面子,沒有奈何猴子就是不幹,小姐戲言道:“猴子,你若再勝我一局,我就做你的媳婦。”嘿,這猴子還真聽懂了,高興地又和小姐下開了第三局,結果猴子還是贏了,猴子高興的手舞足蹈,吱吱直叫,小姐不以為然,也沒當回事。父母回來後,她就又上了她的閨房。
就那天黑夜,夜深人靜時,那個看家的猴子竟直照小姐的繡樓竄去。小姐睡得正香時,猛覺有個毛渾渾的東西壓在身上,一看正是那個猴子,韓小姐沒敢聲張,就與猴子成了夫妻。自那以後,小姐的肚子一天天大起來,後來生了韓信,也沒再嫁人。
韓信長到六、七歲時,上了私塾。有一天,他和同學們吵架,其中一個就罵他只知母不知父,他哭著回了家。
“娘,我的爹是誰呀?”小韓信纏得他娘不知咋回答,但奈不住小韓信硬糾纏,他娘就將事情的原委對他講了。小韓信心想:“我的爹原來是隻猴子呀!真羞人。”他嘴上不說,心裡卻是把生他的猴父親恨得厲害。
有一天,他去了姥爺家,見到了那隻猴子,他偽裝挺喜歡的樣子,一直和猴子耍,猴子也知道他是自己的兒子,與韓信玩的挺樂。韓信見機會來了,就將猴子帶到一片樹林裡玩,趁它不防備,用勁朝猴子的肚底下踢去,猴子立刻昏過去了,韓信趕快取出準備好的刀子,活活地將猴皮剝了下來,弄死了猴子。
這件事使他折了八年的壽。
:秀才看相
元末適值群雄割據,濠州清塘村道口有一窮秀才姓劉名祝,平日裡劉秀才提一書簍在村道口擺一字攤,專為十里八鄉的鄉親們寫寫書信。
誰料這天說變就變,兵荒馬亂不提,就是這書信該誰送,又該送去哪也沒個準,來找劉秀才寫書信的人變得是寥寥無幾,為此劉秀才不得不把家中藏的幾幅書畫典當了才堪堪維持生計。
卻說這日劉秀才依舊在村道口擺著字攤,眼看就要晌午仍舊是攤可羅雀,正欲離去之時卻見遠遠走來一道士模樣的老人。
劉秀才心裡正好奇,只見那老道士已經走到了跟前,站在劉秀才攤邊就吆喝起來:“八字命理,指點迷津,不準不要錢……”
“兵荒馬亂,飯都吃不飽誰還找你算命”劉秀才出言道。
那老道士頭也不回吭聲道:“太平天下更無人關心命數,有緣自來。”
或許是這小村子平靜了太久,被這老道士一吆喝還真有不少男女老幼就圍了過來。
村裡程大嬸的老相好前幾日剛過世,唯一的兒子又服役充軍去了,她有意為難老道士就把老相好的八字給了老道士,看熱鬧的都等著老道士出醜。
不料老道士微微掐指,不樂道:“豈可拿過世的人取樂老道我。”
聞言劉秀才和瞧熱鬧的人都暗暗驚奇這老道士還真有點本事。
有人開了先河,陸陸續續地不少鄉里鄉親替子孫求功名的,為老人求健康的都找這老道士算了一次,不稍會功夫劉秀才就見老道士收了十幾文錢,心中暗暗道:“我寫一封家信也才三文錢,還不及這老道士這會兒的功夫來得多。”
劉秀才心下有了決定,趁著那老道士無事便招呼道:“道長還收弟子嗎?”
老道士見有人動了心思,微笑著搖搖頭便不說話了。
劉秀才好似不失望,好整以暇地坐在地上看那老道士替人算命,自己手上卻是提筆寫著字。
時近黃昏,那老道士移步出了村子,劉秀才竟也提著書簍跟在那老道士身後,老道士見狀微笑著也不說話,就任劉秀才跟在身後。
就這般劉秀才跟了老道士十幾日,老道士每日停下算命的時候,劉秀才就跟著擺字攤,分明沒有人來寫書信,可劉秀才依舊不停寫寫畫畫。
一個月後的黃昏,老道士正要離開,卻見那劉秀才提著書簍也不跟自己了,朝著來時的路返回去了。
又半月,這十里八鄉出了一個會看相的劉秀才,其說的話十有八九都能應驗,鄉親們都以為這劉秀才受了那位道長真傳,可是劉秀才對此卻閉口不談。
劉秀才憑著看相的本事在這亂世卻也過得安穩,家中不僅添置了許多家用,就連之前被劉秀才典當掉的書畫都一一贖了回來,劉秀才的名聲也傳到了十里八鄉之外,許多人特意登門來訪。
這日清塘鄉來了一伍士兵,那領頭的伍長找到劉秀才要其看相,劉秀才見其長相醜陋,可俗話說民不與官鬥,於是就挑好話說,說其乃人中龍鳳、將來必是將帥之才云云。
那伍長聽了哈哈大笑,賞了劉秀才一百文錢便帶著士兵離開了清塘鄉。
家境越來越好,可這劉秀才不知為何不再如當初一般四處為人看相,鄉親們都以為這是高人立了規矩,也沒覺得有什麼不對。
時光荏苒十八年過去,那劉秀才膝下已經有了兒女,也不再替人看相。
一日清塘鄉突然鑼鼓大作,一隊人馬張燈結綵地到了劉秀才家中。
豈料十八年前那個伍長竟是明太祖朱元璋,特遣欽差贈予劉秀才百兩黃金,還欲提攜劉秀才進京為官,劉秀才收下黃金卻辭謝了官祿,朱元璋知道後並未發怒,僅當這是高人隱士不屑於朝野。
數十年後,當劉秀才臨終之時才告知其子原來當年在清塘鄉算命的那老道士並未傳藝給劉秀才。
只是那日程大嬸為其兒子算八字的時候,那老道士說了一句:“神魂氣濁喪他鄉。”
鄉親們大多不識字不知道老道士說的什麼,劉秀才卻是一清二楚,這是指充軍客死他鄉啊。
過後不久,陸大爺也為其充軍的兒子算八字,那老道士又說了一句:“子息終須倚螟蛉。”
劉秀才暗道這同樣是要身死軍中啊!
忽而劉秀才想起,這兩家人的兒子自己當初是見過的,那兩人眉中都有一黑志,若不細看一般人是難以發覺的。
就這般劉秀才跟著老道士,把其說的每句話都寫了下來,事後迴轉又去將那些算命的人面相畫了下來,從此以後每次看相便也是照著老道士說過的依葫蘆畫瓢。
初始之時,還能十有八九應驗,可隨著來訪的人越來越多,出現了些他不曾畫下來的面相,便只能挑些好聽的說。
劉秀才自知這不是長遠之計,有些錢銀之後便娶妻生子,不再替人看相。
其子劉然亦是僅考得一秀才,而後功名上便不得寸進,劉祝死後劉然繼承了看相的本領,卻有一規矩:只替達官貴人看相,尋常人難求一見。
時濠州境內的達官貴人都與劉然有交情,劉府亦是三進大宅,家丁婢女數十個。
一日劉然正於劉府正廳中與一貴客談笑,家丁忽報門外有一道士來求吃的,劉然惱怒便叫家丁將道士驅逐離開。
不幾日,竟有一京中大員來訪,初見其面劉然便心生恐慌,此人面相在其父所傳的看相本領中並無相似之處,劉然無奈便盡以好話敷衍。
時值建文帝削藩罷官,這位京中大員回京後亦被貶官降級,只是瘦死的駱駝比馬大,其惱怒劉然盡以好話相欺,便暗中遣人栽贓劉府。
不出半旬,劉府便被抄家,府邸充公家丁散盡。
劉然本就一秀才,自小不曾做過農活,抄家之後便如其父親當年一般,在清塘村道口擺字攤兼看相謀生。
劉然此前只替達官貴人看相,鄉親們便心中不滿,如今見其家境敗落再也無人去光顧字攤,數月後劉然便在靖難之役中死於亂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