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中故事的梗概

  《史記》是我國第一部紀傳體史書,是先秦兩漢文學成熟期的代表之作,在敘事和寫人藝術方面有很高成就,對後世的文學創作產生了巨大影響。那你知道有哪些嗎?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分享的,歡迎大家閱讀。

  :聖人為人

  孔子在家鄉的時候,謙恭的像個不善言談的人。但是,在宗廟祭祀和朝廷議政的時候,他的言辭卻明晰通達、滔滔不絕,但卻很謙恭、小心。上朝的時候,孔子和上大夫交談,態度和氣、中正自然;和下大夫交談,理直氣壯、和樂輕鬆。他進入國君的宮門,就保持低頭、彎腰的恭敬姿勢;快到國君跟前的時候,他小步快行,兩臂後伸,恭敬有禮。國君命令孔子接待賓客,他的表情便十分莊重認真。國君如果召見他,孔子不等車駕備好,就先出發了。

  魚如果不新鮮,肉已經變了味,或者不按照規矩切割,孔子都不吃。席位不端正,孔子就不就座。在有喪事的人旁邊吃飯,孔子從來不吃飽。別人哭泣的時候,孔子從來不唱歌。如果看見身著喪服的人或者是盲人,即便那人是小孩,孔子也必定改變面容,來表示悲慼、同情。

  孔子說過:“三人行,必有我師。”他又說過:“道德的不修明,學業的不探求,聽到正義的事情不能前往學習,對於缺點、錯誤不能馬上改正,這些都使我憂慮。”孔子請人唱歌,如果人家唱得好,孔子就請他再唱一遍,而自己也跟著一塊唱。對於怪異、暴力、霪乿、鬼神的事情,孔子從來不談論。

  子貢曾經對孔子說:“先生在文獻方面成就卓著,這我們是知道的。而您講的天道與人生命運的深奧見解,弟子們就不懂了。”顏淵也曾經感慨地說:“弟子對老師的學問越敬慕,就越是覺得它無比的崇高;鑽研越深,就越覺得它堅實深厚。先生善於循序漸進的誘導學生,用典籍文章豐富弟子的知識,用禮儀道德規範弟子的言行,弟子縱然想要停止學業都是不可能的。我已經竭盡了自己的才智,好像有所收穫,而老師的學問卻依然高不可及。達巷這個地方的黨人對我說過:‘孔子是多麼的偉大啊!他博學多才卻不專一名家。’”孔子聽到這些話以後,都隨之一笑地說:“我要專於什麼呢?專於趕車?還是專於射箭?我還是專於趕車吧。”對此,弟子子牢回憶說:“老師曾經說過:‘因為沒有被世主任用,所以我才有閒工夫學了許多的技藝’。”

  :知錯能改

  越石父是個賢才,但因為犯罪而被人囚禁。晏嬰外出,在路上遇到他,就解開車駕的左馬,把他贖出來,用車把他拉回了家。由於晏嬰沒有向越石父告辭,就徑直走進了內室,並過了好久也沒出來,越石父就請求與晏嬰絕交。晏嬰很不解,匆忙整理好衣帽問道:“我即使說不上善良寬厚,也總算幫助您從困境中解脫了出來,您為什麼這麼快就要求絕交呢?”越石父說:“你這話不對。我聽說君子在不瞭解自己的人那裡受到委屈,而在瞭解自己的人面前就會得到伸張。當我被囚禁時,那些人不解我,因而,即使受到委屈我也不覺得怎樣。而現在,您是因為知曉我的長處才把我贖買出來,可以說是瞭解我的,瞭解我卻不能以禮相待,我還不如再回去坐牢呢。”晏嬰恍然大悟,於是就請他進屋,待為貴賓。

  :公子為人

  魏公子,名叫無忌,是魏昭王的小兒子,魏安僖王同父異母的弟弟。魏昭王去世以後,安僖王繼位,賜封無忌為信陵君。當時,范雎逃離了魏國,到秦國做了宰相。因為范雎怨恨魏國丞相魏齊,所以,他便率領秦軍圍攻魏國,在華陽城下打敗了魏軍。為此,魏安僖王和公子無忌都十分擔憂。

  無忌為人仁厚,又能夠禮賢下士,所以,天下的士人都爭相前來歸附他。無忌門下的食客有三千人之多。在這個時期,很多諸侯國因為無忌的賢能和他門客眾多,竟然有十餘年不敢侵犯魏國。

  有一次,無忌與魏王正在下棋,突然,有大臣報告說從魏國的北方邊境傳來了烽火警報,趙國的軍隊南下侵略,就要進入魏國境內。魏王聽了之後大吃一驚,就停止了下棋,打算召開緊急會議。無忌對他說:“大王不要擔心,這只不過是趙王打獵而已,並不是入侵。”於是兩個人繼續下棋。但是,魏王心裡仍然很害怕,心思早就不在棋上了。過了一會兒,大臣又來報告北部邊境的情況,說趙王是在打獵,不是入侵魏國。魏王非常吃驚,問無忌說:“公子為什麼知道事情的真相呢?”無忌回答說:“臣的門客之中,有人可以打聽到趙王的一舉一動,他們總是把這些情況及時地報告給我。因此,我知道趙王是在打獵。”沒想到這句話竟然改變了魏王對無忌的看法,他害怕無忌的賢能,擔心他早晚會取代自己,於是再不敢把國家大事委託給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