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啟的傳說

  許多傳說把比較廣泛的社會生活內容通過藝術概括而依託在某一歷史人物、事件或某一自然物、人造物之上。小編為大家整理了啟的傳說,希望大家喜歡。

  《啟的傳說》

  禹三十歲生日,是在搬石挑土、修壩浚河中度過的。那一年,他在塗山結識了阿嬌姑娘,彼此情投意合。南方告急,禹火速馳援,甚至來不及與阿嬌告別。從那一日起,阿嬌天天打發丫環到塗山南面的山腳下等侯禹回來。禹去而不返,阿嬌等得煩悶極了,她信口長吟:“等侯人呵,是多麼的漫長喲!”據說這就是南方最初的樂歌。 終於有一天,阿嬌等到了心上人,他們在臺桑舉行了簡樸的婚禮。新婚第四天,忽報汛情緊急,禹不得不辭別新娘,踏上征程。阿嬌被送到禹的封國安邑,禹的家臣在安邑城南替她築了一座高臺,讓她寂寞時能登上高臺遙望遠隔千里的家鄉,聊慰鄉愁。

  阿嬌不願意既離開熟悉的故鄉,又離開親愛的丈夫,她通過魚雁傳書說服了禹,加入到抗洪大軍的行列裡。阿嬌陪伴在禹的身旁,每天為辛勤勞作的禹端水送飯,她感到很滿足,很幸福。巨熊開山 河渠修至堰師,被形勢險峻、路徑盤曲的繯轅山擋住去路。禹見此山岩石崢嶸,極難開鑿,就吩咐阿嬌:“我在山崖邊掛一面鼓,你切記,聽見鼓聲方可送飯。”他目送阿嬌遠去,搖身一變,化作一頭力大無窮的巨熊,嘴拱爪扒,硬是在堅固的岩石上挖出一條深溝。禹正忙得不亦樂乎,一不小心,後腿踩落一塊碎石,不偏不倚,咚的一聲,砸在崖邊掛著的鼓面上。

  阿嬌聽到鼓聲,興沖沖地提著飯籃來找丈夫,她轉過山崖,猛然看見一頭熊在拼命地拱呀扒呀,嚇得大聲尖叫。禹被妻子的尖叫聲驚醒,換回人形,剛想解釋,阿嬌早扭頭拔足狂奔而去。 阿嬌涕淚滂沱,羞憤交加,她想不到,至善至美的丈夫原來是一頭熊變的,她的心因病苦的極致、失望的極致而麻木,而僵硬,她的身軀也隨之化成一座冰冷的石像。 禹尾隨趕來,追至嵩山,見妻子已成石像,不禁又急又氣,他衝著石像大喊:“還我兒子!”石像顫動,裂開一道口子,從裡面滑出一個嬰孩,那就是啟。

  啟好享樂,嗜歌舞,與崇尚儉樸的父親大不相同。他乘坐雙龍,穿越重重雲霧,先後三次到天帝那裡去作客,學會了《九辯》、《九歌》,並將所學的天樂改制成《九韶》,在人間傳播。他喜歡戴青蛇耳環,佩白色玉璜,左手執羽傘,右手持玉環,合著《九韶》的節拍翩翩起舞。 禹歸天后,生前選定的接班人伯益繼承帝位。益懂得鳥獸語言,曾經在舜帝朝中擔任管理山澤的虞官,他發明了捕獸的陷阱,連帶發明了水井。禹治洪水,他始終追隨左右,是最得力的助手。

  心高氣傲的啟不甘心王權旁落,他利用父親的崇高威望,憑藉家族的雄厚勢力,驅逐伯益,奪回帝位,將公天下一變而為家天下。有扈氏不服,不顧勢單力薄,起兵抗爭。啟在鎮壓前的誓師大會上訓誡士眾:“兵車左邊的武士如果不能用箭射殺敵人,兵車右邊的武士如果不能用矛刺殺敵人,駕駛兵車的武士如果不能使戰馬左右進退自如,那都是不盡心盡力執行命令所致。執行命令的予以獎賞,違背命令的予以懲罰。我要把那些不聽命令的人或者貶為奴隸,或者殺死。”實力懸殊的戰爭慘烈而短暫,不識時務的有扈氏付出了首領被斬、族入淪為牧奴的代價,只落得個“為義而亡”的安慰。 啟用武力廢除堯傳下來的近似民主選舉的禪讓制,實行以父子相傳為特徵的世襲制,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朝代——夏朝,促成了原始公有社會向階級社會的進化。啟,名副其實,開創了一個新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