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短最好的成語故事大全精選
挑選了幾篇比較優質的成語故事跟讀者分享,下面這些是小編為大家推薦的幾篇
:兼聽則明偏信則暗
徵從小喪失父母,家境貧寒,但喜愛讀書,不理家業,曾出家當過道士。後任宰相之職,為唐朝貞觀名相。話說玄武門之變以後,唐太宗李世民把他任為諫官之職,並經常引入內廷,詢問政事得失。魏徵喜逢知己之主,竭誠輔佐,知無不言,言無不盡。加之性格耿直,往往據理抗爭,從不委曲求全。
有一次,唐太宗曾向魏徵問道:“何謂明君、暗君?我作為一國之君,怎樣才能明辨是非,不受矇蔽呢?”魏徵回答說:“君之所以明者,兼聽也,君之所以暗者,偏信也。以前秦二世居住深宮,不見大臣,只是偏信宦官趙高,直到天下大亂以後,自己還被矇在鼓裡;隋煬帝偏信虞世基,天下郡縣多已失守,自己也不得而知。由此可見,作為國君,只聽一面之辭就會糊里糊塗,常常會作出錯誤的判斷。只有廣泛聽取意見,採納正確的主張,您才能不受欺騙,下邊的情況您也就瞭解得一清二楚了。”唐太宗對這番話深表贊同。
從此,唐太宗很注意聽取下面的諫言,鼓勵大臣直言進諫。
魏徵去世後,唐太宗傷心欲絕地說:“用銅做鏡子,可以看出衣帽穿著是否整齊,用歷史做鏡子,可以明白各個朝代為什麼興起和沒落;用人做鏡子,可以清楚自己與別人的差距和得失。今天魏徵不在了,我真是失掉了一面好鏡子啊!”
成語“兼聽則明,偏信則闇”就是從魏徵勸唐太宗的話演變而來。
:閉門思過
西漢昭帝時,燕人韓延壽曾做過東郡***今山東鄆城***的太守。他善於聽取部下的勸告,積極採納好的主意。他在東郡當官三年,號令嚴明,辦案果斷迅速,結果,社會風氣大大好轉,使東郡成為當時全國治理得最好的一個郡縣。後來,韓延壽又當上了左馮翊***今陝西大荔***的太守。在任的前幾年,他從不到地方巡視。
有一次,有一個部下勸他到下面走一走,視察一下各地縣官的政績。韓延壽說:“各縣都有賢明的長官,督郵也能明辨善惡,我下去巡視恐怕用處不大反而增加麻煩。”
部下說:“現在正值春忙時節,下去也好看看農民的耕種之事。”韓延壽只好出行。
他剛走到高陵縣***今陝西高陵***,就有兄弟倆因爭田之事直接找他告狀。這件事使他感到非常難過,他說:“我作為太守,是一郡之長,卻不能救化百姓,結果導致民眾有骨肉爭訟,既傷風化,又使賢人孝子受辱,責任全都在我身上,我還是自己退職讓賢吧。”
第二天,他就推辭稱病,閉門思過。地方官員見他這樣,也都深感自己失職。
韓延壽的舉動也深深感化了爭田地的那兄弟倆,他們兩人由互爭變為互讓,並且主動前來請罪。韓延壽非常高興,親自接見,並以酒肉熱情地款待,勉勵他們知錯能改。
這件事讓當地老百姓和官員都對韓延壽更加敬重。
從此,在馮翊再也沒有爭訟之事發生,韓延壽頗受吏民愛戴。可惜,樹大招風。
身居要職的韓延壽在朝中受到了御史大夫蕭望之的嫉妒與陷害,被蓋上“狡猾不道”的罪名,遭斬首的刑法。行刑那一天,官吏和老百姓幾千人送到刑場,扶老攜幼,攀住囚車,進奉酒肉,痛哭流涕。由此足見他的名望和聲譽。
:談笑自若
三國時期,東吳有一員叫甘寧的大將,作戰英勇而且很有智謀。因有戰功,被任命為西陵太守、折衝將軍。
公元208年,曹操在赤壁之戰中失敗後,被迫向江陵撤退。孫權和劉備的聯軍乘勝追擊,一直追到南郡***今湖北江陵境內***。駐守南郡的魏將曹仁以逸待勞,奮勇擊退了吳軍的先頭部隊。吳軍大都督周瑜大怒,準備與曹仁一決高下。甘寧根據當時的形勢,上前勸阻,認為南郡與夷陵互為犄角,應該先襲取夷陵,然後再進攻南郡。大都督周瑜採納了他的建議,命他領兵攻取夷陵。
甘寧領兵直逼夷陵城下,與魏軍守將曹洪激戰。曹洪敗走,甘寧命令部下迅速奪取夷陵,這樣就對南郡造成很大威脅。但是當時甘寧的兵力很少,只有幾百人;入城後立即招兵,但也不過千人。當天黃昏,駐守南郡的魏將曹仁為了奪回夷陵,派曹純和牛金引兵與曹洪匯合,共聚五千餘人,把夷陵城團團圍住。曹軍架設雲梯攻城,被甘寧守軍擊退。
第二天,曹軍堆土構築高樓,然後在高樓上向城中射箭。箭如雨發,射死射傷不少吳兵。這時,城中吳軍將士都有些緊張和害怕,只有甘寧一個人同平常一樣,談話笑容非常自然,一點也不緊張恐懼。他命人收集曹軍射來的數萬枝箭,選派優秀射手,與魏軍對射。由於甘寧率軍沉著頑強的固守,曹軍無法攻破城池。
後來,甘寧派人突圍向周瑜告急,周瑜即刻發兵前來解圍,最終贏得了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