壯族三月三的民間故事

  壯族三月三,是壯族除了春節外最隆重的節日,也是壯族的歌節和情人節,那你知道有哪些嗎?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分享的,歡迎大家閱讀。

   篇【1】

  很久以前,壯鄉有個叫韋達桂的人,在一個土皇帝手下當臣相。達桂年紀不大,但學識淵博,才能過人,而且,十分關心壯族人民的疾苦,皇帝給他的俸祿,他都拿回鄉分給百姓,自己兩袖清風,一無所有。有一年,狀鄉大旱,鄉親們求達桂向土皇帝奏明免皇糧,達桂跪奏道:“狀鄉百姓顆粒無收,吾伴千歲前往視察。”達桂伴駕來到狀鄉,只見田土龜裂,禾穗枯焦,一群群面黃肌瘦的百姓跪在山道上告苦。達桂跪下說:“千歲親見,萬望免糧。”土皇帝無奈只可免去狀鄉皇糧。打那以後,他對達桂恨之入骨,可是鑑於達桂的聲望,又找不出什麼岔子把他除了,因此施出毒計,陰謀陷害達桂。

  一天,他把達桂喚道跟前:“達桂,你向來很能幹,現在想叫你給我辦件事”達桂聽了,就知道土皇帝不懷好意,但他還是從容地說:“請千歲道來。”土皇帝半眯著眼說:“我正在建一座樓閣,缺少瓦片,聽說狀人皮能防寒防暑,防水防火,經久耐用,我要你在兩個月以內給我弄900張狀人皮當瓦片用,到時重重有賞,如果完不成,定要從嚴懲罰。”達桂輕鬆的答道:“到時就請千歲親自到城門下點貨驗收吧。”

  一個月過去,達桂沒有動靜,五十九天過去了,達桂依然沒有動靜。限期到了,達桂才召集900個壯家大漢,每人帶上一斤糯米,一斤米酒,一斤胡椒麵,來到皇城腳下,架鍋煮糯米飯,煮辣椒菜湯,一個個脫掉上衣,光著膀子,坐在城門下飲酒,喝辣椒湯,吃糯米飯。正當個個酒足飯飽,滿頭大汗淋漓的時候,土皇帝坐著八抬大轎趕到了。達桂連忙上前施禮道:“貨物已經給千歲送來了,可是這幫***張張皮都是漏水的,能用嗎?”土皇帝下轎一看,一個個黑裡透紅的面板上都是溼漉漉的,象是從水裡撈出來的一樣,臭氣撲鼻。土皇帝用手捂著鼻子,皺著眉頭,後退幾步道:“又漏水又臭,不能用,不能用。”說完,調轉轎子回宮殿去了。

  一計未成,又生二計。快到清明節了,土皇帝又把達桂換到跟前,裝著十分誠懇的樣子:“達桂,你向來很聰明,現在我有一件事非要你去幹。”達桂一聽,就知道土皇帝又懷惡意,但達桂好不畏懼地說:“請皇上明說壯族三月三的傳說故事壯族三月三的傳說故事。”土皇帝眯著眼睛說:“清明節我需要一個象宮殿後面那座大山一樣重的豬頭來祭祖,你給我在一個月內弄來,到時重重有賞,過期誤了大事要從嚴懲罰。”達桂十分輕鬆地笑道:“好辦,好辦。”

  二十天過去,達桂沒有動靜,三十天過去,達桂依然沒有一點動靜。限期過了,土皇帝派兵來抓達桂,達桂扛著一杆大秤和兵差一道去見土皇帝:“皇上大人,壯家比山頭還要大的豬頭多得很,就是不知道宮殿後面的大山有多重,請皇上用這桿秤去稱一稱,我好回去把豬頭抬來。”“這......”土皇帝啞口無言了。

   篇【2】

  相傳古時候,有一個老嫗,沒有子嗣,後來救了一條受傷的小蛇。小蛇傷好後不肯離去,老嫗便對小蛇說:人畜有別,我們人是沒有尾巴的,你若想跟我在一起,就要捨棄你的尾巴。後來老嫗就把小蛇的尾巴斬掉一小截,小蛇的尾巴變短了,於是人們就把小蛇叫做“特掘”,“特”在壯語裡是男的意思,“掘”在壯語裡是短尾巴的意思,人們就把老嫗叫做“乜掘”,“乜”是壯語母親的意思。從此,乜掘就把特掘當成兒子一樣養著。現在壯族還遺留有相關的風俗,就是把新買小雞小鴨仔尾巴上的毛拔掉幾根,意思就是像這位老嫗一樣去掉動物的野性,成為人類家裡的一員。其實這一風俗和傳說反映的是遠古人類馴養動物,從野生到家化的遠古記憶。沒有尾巴也反映人類從從原始人進化成文明人的歷程。

  後來,老嫗年老去世了,鄰居們把老嫗入殮後,便對小蛇說:特掘呀,特掘!她平日裡視你如己出,她走了,看你怎麼給她盡孝。小蛇彷彿聽懂了人話,眨了眨眼睛,忽然風雨大作,一陣狂風就把老嫗的靈柩和小蛇一起捲到了大明山的最高峰上面去了。那時正值三月三前後,後來每逢三月三前後,大明山地區出現極端天氣,暴風雨或者下冰雹,當地的人就認為是特掘回來掃墓祭拜他的媽媽了。

  人們為了歌頌乜掘的偉大品質和傳頌孝道,便給這位老嫗乜掘立廟,人們為了表達尊敬,在壯語裡將之稱為“妲婆廟”、或者是“姥婆廟”***羅波廟***,漢文裡統稱為“龍母廟”。當地的壯族人也開始崇拜蛇,對蛇也是敬而遠之,忌諱殺蛇和吃蛇。伴隨著隨著壯族的祖先駱越民族的文化傳播和影響,蛇的形態後來就融入中華圖騰龍的形態裡,所以後來特掘就成了龍的化身,也就升格成了最初的龍,因此特掘又稱為掘尾龍。大明山便成了天然的巨型聖墳,成為了古時候壯族人心靈的信仰,認為人死了,靈魂也會飛回大明山。所以,大明山又被認為是祖宗的墓,變成了壯侗語民族神話信仰傳說裡的聖山。所以說大明山地區的壯族人才是真正的“龍的傳人”。乜掘於是就被尊稱為龍母,各地祭拜的神廟都朝向大明山。

  之後便有了壯族人傳統上掃墓的時間定在三月三。人們會在三月初一的時候,採楓樹枝插在門縫和窗縫上,三月三的時候還會做五色糯米飯祭拜自己的祖先和龍母廟。

   篇【3】

  另一個是在壯鄉廣為流傳的,是為了紀念劉三姐的。講的是因為歌仙劉三姐以歌為劍,反抗地主,為人民爭利,在山上砍柴時被地主割斷山藤,墜落山崖,大難不死,被阿牛一家救起,用山歌又開始與地主的對抗,各地的人民奔赴那裡劉三姐對歌,同時與阿牛在藤樹下對歌結成連理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