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愛生命的人物故事

  人生的磨難是很多的,所以我們不可對於每一件輕微的傷害都過於敏感。在生活磨難面前,精神上的堅強和無動於衷是我們抵抗罪惡和人生意外的最好武器。那麼有關有哪些呢?下面是小編為您整理的,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篇一:貝多芬——扼住命運咽喉的曠世奇才

  貝多芬,國音樂家。生於波恩的一個平民家庭,從小便顯露出音樂才華。後來到波恩大學做旁聽生,並去音樂之都維也納深造。正當貝多芬奮發向上的時候,一個巨大的不幸降臨到他的頭上…… 朵一種擾人的“嗡嗡”聲攫住了貝多芬,當時他還只是一個26歲的青年。風華正茂、躊躇滿志的貝多芬已經受到樂壇的重視,他那動人的音樂清晰明亮,宛若初春大地的一抹新綠,雖然稚嫩,但卻生機無限地在18世紀形式主義樂壇上鋪展開來。這是一個嶄新的開始,貝多芬只要把握住這個時機,就會把音樂向前推進一大步,在音樂史上掀開新的一頁。然而,這種無休止的“嗡嗡”聲日夜纏繞著貝多芬,像一個魔鬼在光明的道路上灑滿陰森的迷霧。透過這飄忽不定的迷霧,貝多芬看到了一個寂寞的無聲世界,看到了自己最寶貴的不可缺少的財富——聽覺已漸漸離他而去,消失在迷霧裡。

  作為一個音樂家,貝多芬十分清楚失去聽覺意味著什麼。他無法聽清楚朋友們輕鬆的談笑,美妙的樂音也變得模糊不清。貝多芬祕密地去看醫生,嘗試著用杏紅油和香草油敷在他的耳中,他顫慄著把全部希望都放在醫生的手中。然而這一切都是徒勞的,醫生已經對治癒他的耳疾表示搖頭。恐懼、痛苦、憂傷和憤怒充滿了貝多芬那年輕的心靈。在苦難中,貝多芬用盡他的整個心靈,對上蒼,對萬古不語的星空,悲憤地吶喊;“哦,上帝,上帝呀,往下看看不幸的貝多芬吧……”吶喊之後便是憤怒的詛咒,他詛咒大自然造物主加在他身上的不幸。

  然而,貝多芬只能在無人的曠野中吶喊,只能撕扯著自己的頭髮詛咒,因為他害怕。他沒有勇氣向人們宣告自己是聾子,沒有勇氣去迎接朋友們的同情安慰和憎恨他音樂創作的仇敵們的譏諷與嘲笑,貝多芬寧願獨自一人忍受痛苦。

  篇二:海倫·凱勒

  海倫·凱勒美國著名作家和教育家。1882年,她一歲多,因為發高燒,腦部受傷,此後,她的眼睛看不到,耳朵聽不到,後來,連話也說不出。

  她在黑暗中摸索著長大。七歲那年,家裡為她請了家庭教師,也就是影響海倫一生的沙利文老師。沙利文小時候眼睛也差點失明,瞭解失去光明的痛苦。在她辛苦的指導下,海倫用手觸控學會手語,摸點字卡學會了讀書,用手摸別人的嘴脣,終於學會說話了。

  蘇利文老師為讓海倫接近大自然,讓她在草地上打滾,在田野跑跳,在地裡埋下種子,爬到樹上吃飯;還帶她去摸摸剛出生的小豬,到河邊玩水。海倫在老師愛的關懷下,竟然克服失明與失聰的障礙,完成了大學學業。

  1936年,和她朝夕相處五十年的老師離開人間,海倫非常傷心。她知道,沒有老師的愛,就沒有今天的她,決心要把老師給她的愛發揚光大。於是,海倫跑遍美國大大小小的城市,周遊世界,為殘障的人到處奔走,全心全力為那些不幸的人服務。

  1968年,海倫八十七歲去世,她終生致力服務殘障人士的事蹟,傳遍全世界。她寫了很多書,她的故事還拍成了電影。蘇利文老師把最珍貴的愛給了她,她又把愛散播給所有不幸的人,帶給他們光明和希望。

  篇三:桑蘭

  出生於1981年2月,浙江寧波人,原國家女子體操隊隊員,曾在全國性運動會上獲得跳馬冠軍。到今天為止,堅強的桑蘭已經笑著度過了6年的輪椅時光。1998年7月21日晚在紐約友好運動會上意外受傷之後,默默無聞的桑蘭成了全世界最受關注的人。這確實是個意外。當時桑蘭正在進行跳馬比賽的賽前熱身,在她起跳的那一瞬間,外隊一教練“馬”前探頭干擾了她,導致她動作變形,從高空裁到地上,而且是頭先著地。遭受如此重大的變故後卻表現出難得的堅毅,她的主治醫生說:“桑蘭表現得非常勇敢,她從未抱怨什麼,對她我能找到表達的詞就是‘勇氣’。”就算是知道自己再也站不起來之後,她也絕不後悔練體操,她說:“我對自己有信心,我永遠不會放棄希望。”3年來,桑蘭用她的行動應證著自己的諾言,在北大學習、加盟星空衛視主持節目、擔任申奧大使、參加雅典奧運北京接力……她充滿力量的笑容總能給人希望!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