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伊麗莎白終身未嫁之謎的相關的歷史故事

  伊麗莎白一世被人們稱讚為英國曆史上最傑出的帝王。然而,這位美麗聰明的女王卻終身未嫁,這其中有什麼隱情呢? 今天小編在這分享給大家,歡迎大家閱讀!

  1.不幸的公主

  1533年,在英格蘭倫敦的格林尼治宮中,王后安妮生下了一個可愛美麗的女嬰,她被取名為伊麗莎白。伊麗莎白一出生就成了王位的繼承人,受到得天獨厚的寵愛。與此同時,她的姐姐瑪麗的待遇則截然不同,僅僅是一名女官。

  然而,天有不測風雲,在伊麗莎白3歲的時候,她的母親王后安妮被亨利八世以叛逆罪處死,兩週後,簡西摩成了英格蘭的新王后,也成了伊麗莎白的繼母。一年之後簡西摩生下一名男嬰,名叫愛德華。愛德華自然而然地取代伊麗莎白,成為了新王儲,伊麗莎白的地位一落千丈,成為了和瑪麗平起平坐的女官。

  在皇室爾虞我詐的氛圍中,伊麗莎白逐漸長大,這期間,先後由她的弟弟愛德華以及姐姐瑪麗當權,瑪麗女王對自己的妹妹十分忌憚,她一直為父親曾立妹妹為王儲而耿耿於懷,因此一直想尋找一個藉口,好讓妹妹永遠失去爭奪王位的機會。為此,瑪麗經常無故遷怒於伊麗莎白,伊麗莎白處處小心翼翼卻仍舊受盡欺凌,於是爭奪王位的野心在伊麗莎白的腦海裡滋長了。

  瑪麗女王是天主教的信徒,她一直想把英格蘭變成天主教國家。她不但與信奉天主教的西班牙國王腓力聯姻,還在支持者的慫恿下大開殺戒,大肆屠殺新教徒,這也使她成了歷史上鼎鼎有名的“血腥瑪麗”。瑪麗的血腥政策使得她在新教徒佔多數的英格蘭人心中的形象成了殘暴的魔王,許多信仰新教的貴族對她也極為不滿。

  2.跨國求婚

  伊麗莎白是個智慧超群的女子、目光遠大的政治家。但與此同時,她也是保守謹慎的,與她輝煌燦爛、熱鬧非凡的政治生涯相比,她的私人生活卻是如此孤寂冷清,這個奇女子,一生堅守貞潔終身未嫁,被人們稱做“童貞女王”。那麼,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這位大權在握、享盡人間奢華的女王願意獨身一生呢?世人紛紛進行了各種各樣的猜測。

  有人認為,伊麗莎白可能在心理上存在缺陷,比如在她童年的時候,母親被父親處死的情景一定給她幼小的心靈留下了陰影。再者,其父亨利八世三次殺妻、六娶皇后,可能讓她不再信任婚姻,對男人不再抱有幻想。

  有人則認為,事情並非如此簡單。事實上,自從伊麗莎白進入適婚年齡,婚姻大事就一直是她的一塊心病。作為一位年輕貌美的未婚女王,伊麗莎白顯然是當時最值得全歐洲正欲尋覓婚配的男子追求的物件,而最後伊麗莎白竟一人未選,孤獨一生,這其中還有著更為深層次的原因。首先出來追求伊麗莎白的是曾經做了五年名義上的英國國王的西班牙國王腓力二世。他早早地派出了他的使臣菲里亞伯爵前來這個島國,希圖捷足先登。但是,腓力用人不當,派出的菲里亞伯爵心高氣傲,曾狂言伊麗莎白若要結婚,他的國王應該是最有競爭力的人選。因為從當時的國際形勢看,勢單力薄的英國若能得到法國的宿敵西班牙的支援,將受益無窮。然而這樣的使臣自然不會完成最原始的任務。之後,腓力二世又三番五次地親自向女王提出聯姻,然而,伊麗莎白巧妙地拒絕了這位高傲的求婚者。因為她心裡清楚,無論從穩固自己的統治還是從個人的情感出發,她都不可能與腓力二世結為連理。道理很簡單,首先是英國人對瑪麗和腓力二世的婚姻仍然記憶猶新,瑪麗在西班牙人“指導”下實行的血腥統治令大多數英國人不寒而慄。如今,伊麗莎白若要與腓力二世成婚,豈不是要自絕於她的臣民嗎?再者,她與腓力二世宗教信仰不同,尤其是沒有任何感情,她又怎麼能和這樣的人過一輩子呢?

  當然,伊麗莎白還有眾多的其他求婚者。其中,瑞典國王古斯塔夫瓦薩的長子埃裡克最為痴情。古斯塔夫瓦薩讓他的駐倫敦大使為埃裡克向伊麗莎白求婚。為了達到目的,這位瑞典大使不惜花費重金去疏通宮廷中女王身邊的人員。但這一切毫無結果,伊麗莎白拒絕了他。

  在眾多外國求婚者中,神聖羅馬帝國皇帝斐迪南的小兒子查理大公具有政治優勢。極善表演的伊麗莎白又開始哄騙可憐的查理大公。最後,在達到了她的政治目的後,她又婉言謝絕了他。伊麗莎白在婚姻問題上變幻莫測的態度使神聖羅馬帝國和西班牙大使深感苦惱。

  其實已經不難看出,伊麗莎白將求婚看做一種政治性的婚姻遊戲,壓根沒有真正考慮過與他們結婚。何以如此呢?這主要是她曾目睹了瑪麗女王的不幸婚姻,知道英國絕大多數人都不願看到一位來自外國的國王。因此,她決不會去和一位外國人結婚而失去臣民們對她的擁戴。

  3.終身未嫁

  與此同時,英國國內的求婚者也絡繹不絕。

  在眾多的求婚者中,據說羅伯特·達德利勳爵曾一度贏得了女王的歡心。但最終因宮廷重臣一致反對,也只能作罷。

  慢慢地,伊麗莎白開始理智地控制自己的感情。她意識到,作為一國之君,她的婚姻將不可避免地要與政治聯絡起來,與國家利益聯絡起來。於是,在一定意義上說,她的婚姻只是一種政治交易。看透了這一點後,伊麗莎白在經過多方的權衡比較後,最終沒有發現合適的物件,因此一生未嫁。

  1603年3月26日黎明時分,當大臣們到女王床前俯身探視時,發現伊麗莎白已悄悄地離開了人世,沒有任何痛苦。這位開啟大英帝國輝煌歷史序幕的女王,實現了她的諾言,將其生命與貞節無私地獻給了她的祖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