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經典的成語小故事
可能誰也不太清楚到底有多少成語故事,一個成語有幾個故事吧,但是總是有些最經典的成語故事讓人記憶深刻,下面這些是小編為大家推薦的幾篇
:尸位素餐
屍音史,是古代祭禮中的一個代表神像端坐看而不須要做任何動作的人。
“書經”有句道:“太康尸位”“尸位就是源出於此,用來比喻一個有職位而沒有工作做的人,正如祭禮中的屍,只坐在位上,不必做任何動作一樣。
”素餐“也是出於詩經:”彼君子兮,不素餐兮。“後人於是用”素餐“來比喻無功食祿的人。把”尸位“和”素餐“兩者連合成為一句成語,應該說是出於”漢書“,因為該書的”朱雲傳“裹:”今朝廷大臣,上不能匡主,下亡以益民,皆尸位素餐。“整句成語的意思,也是和上述的尸位和素餐相同。這樣說,我們要研究成語的出處,對這句成語分合的出處,也應該詳細知道。
一般機關、社團、商店的冗員,憑看人事或其他特殊的關係,只知道每月按期領取薪金,每日吃喝閒坐,而不做任何工作,這種人都可以說是”尸位素餐“。此外,一般工作能力很差的人,雖然已經盡了自己的能力服務,但事情總是做不好,毫無成積可言,這種人能夠保持職位,不是靠自己的本領,而是藉著特殊關係,因此也可以說”尸位素餐“。又如某人向朋友說,自己本來沒有甚麼本領,幸蒙東主的照顧,得到解決生活,但自己”尸位素餐“,良心上也有點內疚。這樣說,又成為很得體的謙話了
:後起之秀
。東晉時,王忱***chen***在少年時代就顯露出才氣,很受親友的推祟。他的舅父範寧,是當時著名的經學家,對王忱也很器重,有著名文士拜訪,他總讓王忱到場接待。
有一次,王忱去看望舅舅,遇到了比他早出名的張玄。舅舅要他 倆交談交談。張玄早就聽說王忱志趣不凡,很想與他談談。他年齡比王忱要大,自然希望王忱先給自己打招呼,就端正地坐著等候。
不料,王忱見張玄這等模樣,看不上眼。也默默坐著,一言不發。張玄見 他這樣,自己又放不下架子,對坐了一會,怏怏不樂地離去。
事後,範寧責備王忱說:“張玄是吳中的優秀人才,你為什麼不好好與他談談?”
王忱傲慢地回答說:“他要是真心想和我來往,完全可以來找我談談嘛。”
範寧聽了這話,倒反而稱讚起外甥來了:“你這樣風流俊逸,真是後來的優秀人才。”
玉忱笑著回答說:“沒有您這樣的舅舅,哪來我這樣的外甥?”
:三人成虎
戰國時代,互相攻伐,為了使大家真正能遵守信約,國與國之間通常都將太子交給對方作為人質。“戰國策”:“魏策”有這樣一段記載:
魏國大臣龐蔥,將要陪魏太子到趙國去作人質,臨行前對魏王說:
“現在有個一人來說街市上出現了老虎,大王可相信嗎?”
魏王道:“我不相信。”
龐蔥說:“如果有第二個人說街市上出現了老虎,大王可相信嗎?”
魏王道:“我有些將信將疑了。”
龐蔥又說:“如果有第三個人說街市上出現了老虎,大王相信嗎?”
魏王道:“我當然會相信。”
龐蔥就說:“街市上不會有老虎,這是很明顯的事,可是經過三個人一說,好像真的有了老虎了。現在趙國國都邯鄲離魏國國都大梁,比這裡的街市遠了許多,議論我的人又不止三個。希望大王明察才好。”
魏王道:“一切我自己知道。”
龐蔥陪太子回國,魏王果然沒有再召見也了。
市是人口集中的地方,當然不會有老虎。說市上有虎,顯然是造謠、欺騙,但許多人這樣說了,如果不是從事物真相上看問題,也往往會信以為真的。
這故事本來是諷刺魏惠王無知的,但後世人引伸這故事成為“三人成虎”這句成語,乃是借來比喻有時謠言可以掩蓋真相的意思。例如:判斷一件事情的真偽,必須經過細心考察和思考,不能道聽途說。否則“三人成虎”,有時會誤把謠言當成真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