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大的淡水魚類

  世界最大的淡水魚類鱘魚,下文是小編收集的資料,歡迎閱讀!

  鱘魚的概述

  鱘魚***Sturgeon***,古稱鱏魚,屬脊索動物門動物。體長0.5-7米,是世界上現有魚類中體形大、壽命長、最古老的一種魚類,迄今已有2億多年的歷史,起源於億萬年前的白堊紀時期,素有“水中熊貓”和“水中活化石”之稱,系現存的古老生物種群。

  鱘魚以其奇特的體形而被作為觀賞魚飼養。鱘魚的頭呈犁形,口下位,尾歪形,體背5行骨板。其幼魚與成魚均具觀賞價值,其中施氏鱘***分佈於黑龍江***自人工繁殖成功後,其幼魚已正式作為觀賞魚進行人工飼養。多數種的常見個體都在幾十公斤至數百公斤,歐洲鰉最大個體1600公斤,我國中華鱘最大個體600公斤。

  鱘魚是動物食性的魚類,在幼魚開食階段可捕食浮游動物,但很快魚苗就發展成營底棲生活。與這一生活方式相適應,這時的鱘魚口部突出、下位。鱘魚喜歡的食物隨不同種類而有變化,主要食物是水蚯蚓、甲殼類、軟體動物以及小型魚類等。鱘魚苗開食後即可直接投喂人工配合飼料,在實際生產中,對剛開口攝食的鱘魚苗多用活餌***浮游動物或切碎的水蚯蚓投喂***。經過30天左右的餵養,鱘魚苗可長到體長3.8-9.4cm、體重0.5-3.9g的規格,成活率可達60%以上。但由於活餌來源困難,價格較高,因此,鱘魚苗用活餌培育大約30天后,即可馴食人工配合飼料。人們已經成功地用配合飼料把鱘魚養成商品魚上市。

  鱘魚的養殖方式

鱘魚的人工養殖雖有百年曆史,但在我國還是個新興產業。由於鱘魚身體各部分都能食用且味道鮮美獨特,因此養殖鱘魚能夠獲得較高的效益。

  網箱養殖

  網箱養鱘是利用大水體良好的生態環境,結合網箱內小水體等特點進行密集養殖。一般選擇山谷型水庫等水域,要求水質清新無汙染,平均水深達12米。

  池塘養殖

  鱘魚屬大型魚類,其生長速度快,抗病力和適應能力強

  池塘養殖中應注意如下一些問題:

  水溫調節

  鱘魚是廣溫性魚類,可存活溫度為0~30℃,最適生長水溫為18~22℃***如史氏鱘***。因此,生產商品鱘魚時,為了加快生長,要將水溫盡力調節在最適水溫區間18~25℃。

  夏季池塘水溫不要超過28℃,因為28℃是鱘魚停止攝食的溫度,養殖池需有遮陽或降溫設施。如果發現水溫過高應及時注水,晝夜加大供水量,停止投餌,以恢復水質的良好狀態。

  秋、冬季水溫只要不低於5℃,都應該堅持投喂,冬季水溫低,鱘魚的免疫力下降,加上長期得不到食物,會逐漸消瘦,並容易感染各種細菌。因此,越冬前應強化培育,投喂營養全面、新增有維生素的高品質飼料,增強鱘魚的體質和抵禦不良環境的能力。另外,在越冬前進行魚病的檢查和治療,防止魚帶病越冬。

  溶氧要求

  在一些地區,面臨著水庫水或河水水源缺乏或地表水質汙染的情況,如果地下水豐富可用,可以使用地下水或井水養殖鱘魚。以井水養魚首先必須充氧曝氣以增加溶氧、排除有害氣體、使鐵等離子沉澱出來。充氧可以用氣泵,也可以注入6~12毫克/升的臭氧。臭氧除了快速增加溶氧外,也有殺滅細菌的效果,採用石灰沉澱法,也能去除水中氯化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