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裡的故事

  《史記》是中國的一部紀傳體通史,被人們稱為信史,那你知道哪些嗎?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分享的,歡迎大家閱讀。

  :圖窮匕見

  戰國末期,秦國實力強盛,攻滅了韓、趙兩國後,又向燕國進軍。為此,燕太子丹決定派人去行刺秦王,以期扭轉局勢。

  太子丹物色到一位勇士,名叫荊軻。他擅長劍術,是行刺秦王的最好人選。為了使荊軻能接近秦王,特地為他準備了兩樣秦王急於想獲得的東西:一是從秦國叛逃到燕國的將領樊於期的頭顱,二是燕國督亢地區***今河北涿縣東***的地圖,表示燕國願將這塊地方獻給秦國。這兩樣東西分別放 圖窮匕見典故場景再現圖

  在匣子裡。行刺秦王的匕首,就放在卷著的地圖的最裡面。此外,還為荊軻配了一名助手,此人叫秦舞陽。臨行時,太子丹和荊軻的好友高漸離身穿喪服,將荊軻送到易水邊。高漸離為他們彈奏了《易水寒》。

  秦王得知燕國派人來獻兩樣他最需要的東西,非常高興。在都城咸陽宮內隆重接見。荊軻捧著裝有樊於期頭顱的匣子走在前面,秦舞陽捧著裝有地圖的匣子跟在後面。

  秦武陽在上臺階時,緊張得雙手顫抖,臉色變白。荊軻趕緊作了解釋,並按秦王的要求,接過秦武陽手裡裝有地圖的匣子,當場開啟,取出地圖,雙手捧給秦王。秦王慢慢展開卷著的地圖,細細觀看。快展到盡頭時,突然露出一把匕首。荊軻見匕首露現,左手抓住秦王衣袖,右手舉起匕首便刺。

  但是,荊軻並未刺中秦王。秦王急忙拔劍自衛,卻又一時拔不出來。於是兩人繞著柱子轉。衛兵因沒有秦王命令,不敢擅自上前。

  就在這緊張的時刻,秦王的侍臣突然將醫袋抽打荊軻,並提醒秦王把劍推到背後拔出。秦王頓時醒悟過來,迅速拔出劍來,一劍砍斷了荊軻的左腿。荊軻倒地後,將匕首投向秦王。結果未中,被擁上來的衛兵殺死。

  :破釜沉舟

  秦朝末年,秦軍大將章邯攻打趙國。趙軍退守鉅鹿***今河北平鄉西南***,並被秦軍重重包圍。楚懷王於是封宋義為上,項羽為副將率軍救援趙國。 宋義引兵至安陽***今山東曹縣東南***後,接連46天按兵不動,對此項羽十分不滿,於是要求進軍決戰,解困趙國。但宋義卻希望秦趙兩軍交戰後待秦軍力竭之後才進攻。 但此時軍中糧草缺乏士卒困頓,而宋義仍舊飲酒自顧,項羽見此忍無可忍,進營帳殺了宋義,並聲稱他叛國反楚。於是將士們則擁項羽為上。項羽殺宋義的事,威震楚國,名聞諸侯。

  隨後,他率所有軍隊悉數渡黃河前去營救趙國以解鉅鹿之圍。項羽在全軍渡黃河之後他下令把所有的船隻鑿沉,打破燒飯用的鍋,燒掉自己的營房,只帶三天干糧,以此表決一死戰,沒有一點後退的打算。 正是這樣已無退路的大軍到了鉅鹿外圍,幷包圍了秦軍和截斷秦軍外聯的通道。楚軍戰士以一當十,殺伐聲驚天動地。經過九次的激戰,楚軍最終大破秦軍。而前來增援的其他各路諸侯卻都因膽怯,不敢近前。楚軍的驍勇善戰大大提高了項羽的聲威。以至戰勝後,項羽於轅門接見各路諸侯時,各諸侯皆不敢正眼眼看項羽。

  後來,“皆沉船,破釜甑”演化為成語“破釜沉舟”,以比喻拚死一戰,決心很大。

  :荊軻刺秦王

  “此地別燕丹,壯士發衝冠,昔時人已沒,今日水猶寒。”在這個故事裡,被歌頌最多的歷來是荊軻。當然,他是故事的主角。但在我看來,更值得尊敬的是故事中很少被後人提起的兩位:田光和樊於期。

  秦國人快打過來了,燕太子丹讓田光幫著出主意,田光就向他推薦了荊軻。臨別,太子丹小裡小氣地對田光說:“我跟你說的可都是國家大事呀,可千萬不能洩露出去呀。”結果田光回去對荊軻說:

  “太子這是不相信我啊,我一把歲數的人了,做事不能讓人信不過。 你告訴他,就說田光已死,不會洩露什麼了!”———遂自刎。樊於期本是秦國的,不知道怎麼得罪了秦王,九族被誅,隻身逃到了燕國,秦王還不罷休,懸賞千金要他的頭;荊軻欲刺秦,苦於無法取信於秦王,便徑直找到樊於期,說:“我要是能把你的頭獻給秦王,他一定肯見我,我左手揪住他的袖子,右手給他一刀,你覺得怎麼樣?”

  樊於期說:“這正是我天天咬牙切齒想幹的啊,多謝你教我這一招!”——遂自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