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的必去旅遊景點

  山東,中國古老文化的發祥地之一,這片偉大的土地不僅有名山大川、碧波萬頃,而且在漫長的文明歷史發展過程中孕育了非常燦爛的文明。現在,隨小編來看看吧!

  :孔廟、孔林、孔府

  曲阜明故城始建於明朝,為護衛孔廟而建。明故城內分佈著孔廟、孔府、顏廟以及歷代孔宅府第、古泮池乾隆行宮等文物古蹟,集中體現了魯國古都曲阜古老的城市風貌和深厚的文化古韻。上世紀70年代末,曲阜明故城城牆大部分被拆除。

  孔府,本名衍聖公府,位於曲阜城中孔廟東側,是孔子嫡氏孫居住的府第。衍聖公是北宋至和二年***公元1055年***宋仁宗賜給孔子46代孫孔宗願的封號,這一封號子孫相繼,整整承襲了32代,歷時880年。

  衍聖公是中國封建社會享有特權的大貴族,宋代時相當於八品官,元代提升為三品,明初是一品文官,後又“班列文官之首”,清代還特許在紫禁城騎馬,在御道上行走。

  孔府佔地240畝,共有廳、堂、樓、房463間。九進庭院,三路佈局:東路 即東學,建一貫堂、慕恩堂、孔氏家廟及作坊等;西路即西學,有紅萼軒、忠恕堂、安懷堂及花廳等;孔府的主體部分在中路,前為官 衙,有三堂六廳,後為內宅,有前上房、前後堂樓、配樓、後六間等,最後為花園。

  孔廟、孔府、孔林在山東曲阜市,是中國唯一規模最大的集祭祀孔子嫡系後裔的府邸和孔子及其子孫墓地於一起的建築群,孔子***公元前551~前419年***是中國儒家學說的創始人。他在死後的第二年,他的住宅被改成孔廟,每年祭祀 。漢代以後歷代皇帝都提倡尊孔讀經,對孔子也不斷追諡加封,同時擴大他的祠廟,孔廟的規模也越修越大。

  孔廟、孔林、孔府為AAAAA級景點

  孔廟、孔林、孔府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泰山

  泰山古稱“岱宗”、“岱山”,世稱“東嶽”,為“五嶽之首”、“五嶽獨尊”,位於山東省中部,總面積426平方公里,主峰玉皇頂海拔高度1545米。泰山以其有容乃大的氣魄將歷史文化、自然景觀、地質地貌完美和諧地融合在一起,被譽為中國歷史文化的縮影、中華民族精神的象徵。自古泰山便被視為社稷穩定、政權鞏固、國家昌盛、民族團結的象徵,也成為幾千年來中國唯一受過皇帝封禪的名山。據史書記載,秦代以前曾有72位帝王到泰山祭告天地,秦以後又相繼有12位皇帝來泰山封禪朝拜。泰山目前有儲存較好的古建築群26處、寺廟58座、古遺址128處、碑碣1239塊、摩崖刻石1800餘處,泰山古建築群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泰山形成於28億年前的太古代,地質年代久遠,有群峰拱岱、山水相依、氣勢磅礴、雄偉壯麗的山系,“穩如泰山”、“重如泰山”即源於泰山獨特的地質特徵。泰山現有百齡以上古樹名木18000多株,其中23株列入世界自然遺產名錄。1982年,泰山被國務院公佈為第一批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1987年,泰山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首例世界文化與自然雙遺產;2006年泰山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為世界地質公園,成為世界文化、自然、地質三重遺產。

  泰山為AAAAA級景點

 

  :南山景區

  南山公園位於煙臺市南部,坐落於海拔百餘米的山腰,有著得天獨厚的地理條件,仰望南山,層巒疊嶂,俯瞰北海,水天一色,自然景色迷人。早在1934年就因此處規模盛大的梨花盛會而得“煙臺市第一遊覽公園”之美名。

  南山公園佔地2000餘畝,有公園區、花卉區、動物園、森林區和兒童遊樂場五個主要分割槽,是煙臺市主要的旅遊、休閒景點,每年接待中外遊客50多萬。

  公園區主要有人工湖、棲雲閣、憩園等景點。節假日,約上親朋好友三五人,到人工湖上泛舟,已成為深受市民喜愛的休閒方式。登上棲雲閣,憑欄遠眺,觀山色、眺海景,大有“碧海青山來眼底都是秀色,詩情畫意湧胸中盡成佳吟”之感,令人心曠神怡,流連忘返。

  花卉區有盆景園、玫瑰園、牡丹園等幾個區,四季鮮花不斷,繁花似錦。公園與美國聖迭哥市友好合作而建的玫瑰園,內有各種珍奇的異國玫瑰,花開時節,奼紫嫣紅、爭奇鬥豔。

  動物園內有80多種動物,有國家一級保護動物30多種,國家二級保護動物40多種。目前公園已成功進行了多種動物的繁殖,包括東北虎、獅、熊、河馬、孔雀、駱駝、狼、梅花鹿、馬等。

  森林區有植物近3萬株,各類草坪9000平方米,有著絢麗多姿的森林景觀和豐富的野生植物資源,為開展青少年科普教育活動提供了良好的條件。

  南山景區為AAAAA級景點

  :劉公島

  這裡是中國近代第一支海軍的誕生地,這裡是清朝北洋水師全軍覆滅的國恥地,這裡是慘遭英國殖民統治42年的屈辱地......3.15平方公里的劉公島承載著太多的歷史積澱。

  1985年,封閉了近半個世紀的軍事0劉公島,裹挾這大海的熱情,向世界張開美麗的懷抱。歷經20年風雨洗禮,新世紀的劉公島已成為國家文明風景名勝區和全國著名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劉公島蘊藏著巨大的發展潛力。意氣風發的劉公島人將堅持把“嚴格保護、有選擇恢復、適度開發”作為第一指標,把提高效益作為第一目標,把開拓創新作為第一動力,把以人為本作為第一追求,著力打造“文化、環境、管理和服務”四大品牌,全力推進後山景區、博物館新館等一批重點工程,精心建設主題突出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獨具特色的海權文化基地、人人嚮往的旅遊度假基地,使劉公島真正成為千里幸福海岸的龍頭,成為國內文化旅遊的知名品牌,成為向世界展示人居威海魅力的靚麗視窗。

  劉公島為AAAAA級景點

  :嶗山景區

  嶗山古稱牢山、勞山。坐落在山東半島的東南,西靠青島,東南兩面瀕臨黃海。面積386平方公里,嶗頂巨峰,海拔1,133米。既是中國道教名山,又是著名的避暑遊覽勝地。

  嶗山景區包括太清宮、太平宮、北九水、華樓宮、鶴山和嶗頂巨峰等景區與景點。奇峰怪石,滿山遍佈,如獅子峰、綿羊石等。人稱峻山的石峰是“天然的花崗岩群雕”。由於臨海,山色海波相映,形成了紫霞雲海乃至“海市蜃樓”的奇特景象。再加上聞名天下的嶗山泉水,如“金液”、“靛缸灣”等,構成了嶗山獨具一格的自然景觀,如《齊記》所云:“泰山雖雲高,不如東海嶗。”

  嶗山自古被稱為“神宅仙窟”、“海上仙山第一”。秦皇漢武都曾來此求仙。宋元以來,宮觀次第興建,最盛時達“九宮八觀七十二庵”。今尚存太清宮、太平宮、華樓宮等。這些建築多為石壁瓦舍,簡樸無華,具有道家沖和恬淡的色彩。其中太清宮中的漢柏唐榆至今仍蓊鬱蔥青。歷代名道如邱處機、張三丰,文人李白、蘇軾、蒲松齡等都曾來山中-或漫遊,多有題刻吟詠,為奇麗的山水增添了幾分文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