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代的玉器有哪些

  玉的概念歷來並無十分嚴格的定義。在中國被稱為“玉”的礦物種類十分龐雜。一般而言,符合美觀、堅硬、溫潤等特點的礦物皆可能被稱為“玉”。下面小編給大家講下?

  商代是一個統一的多民族中央集權國家,此時期的宗法禮制完備,玉器是帝王壟斷的珍寶,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和科學價值。中國商代製作的玉器。根據出土物分析,可劃為早、晚兩期。

  商代***約公元前17世紀初~約前11世紀***早期前段的玉器以河南偃師二里頭遺址和墓葬的出土物為代表,有玉圭、玉琮、玉璜、玉刀、玉戈、玉璋、玉鉞、玉鏟和獸面紋柄形器。玉圭、玉璋、玉戈都是此時新出現的器形,器體極薄,應是禮儀用器。琢有陰線紋飾的七孔玉刀,長65釐米,寬 9.6釐米,厚不過0.1~0.4釐米;玉璋長48.1釐米,寬 7.8釐米。這類大型薄片器不堪實用,當別有用途。製造這種長而薄的玉器首先要從大塊原生璞玉上鋸片開料,此種作工尚不見於紅山文化玉器,與良渚文化玉琮之開剝成方柱形玉坯的做法也不相同,顯示出商代早期玉工技術的進步。較大的柄形玉器,長17.1釐米,寬 1.8釐米,通體分為10節,其中兩節琢有獸面紋飾,精細光亮,以陽線表現目、口,似為殷墟獸面紋玉器之先聲。由此可知這時的玉器在開料、拋光等技術上比原始社會的制玉工藝有了一定的進步,並出現了新器形和新的裝飾手法。

  商代早期後段的遺存以鄭州二里岡遺址為代表。同期的河南省鄭州銘功路、白家莊和人民公園,湖北省黃陂盤龍城,河北省藁城臺西,北京平谷劉家河等商代遺址和墓葬中出土了玉璋、玉戈、玉璜、玉柄形器和小件裝飾品。黃陂盤龍城出土的長達93釐米的玉戈,是目前所知最長的一件。這時的玉器在工藝上未產生重大變化,只是有些器形更大,陰線紋飾更精。

  商代晚期指盤庚遷殷以後 ***公元前14世紀~前11世紀 ***。殷墟***今河南省安陽市西北郊***王陵區的11座大墓均被盜,劫餘倖存的玉器極少,僅有玉戈、玉戚、玉刀、鴞形玉佩、水牛形玉佩等少量物品。婦好墓未被盜掘,玉器出土了 755件,連同1949年後發掘出土的商代晚期玉器約有1200件以上。從工藝水平與風格看,有王室玉作及大小奴隸主玉作,也有來自方國的玉器,如有的出土玉戈上的刻銘說明是洮國和盧方所制。從某些出土玉器的材料和形式看則出自龍山和良渚文化圈,卜辭中的“取玉”或“正***徵***玉”等內容正反映出商晚期玉器來源的多元性。

  玉材產地據有經驗的玉工目驗,商玉中確有新疆和田玉,這樣就把和田玉器的歷史向前推到商代晚期。此外,尚有夷玉、獨山玉以及其他地方的彩石玉材,說明殷王室確實向方國“取玉”、“徵玉”。

  延伸閱讀

  中華玉器文明中國是世界上主要產玉國,不僅開採歷史悠久,而且分佈地域極廣,蘊量豐富。據《山海經》記載,中國產玉的地點有兩百餘處。經過數千年的開採利用,有的玉礦已枯竭,但一些著名玉礦至今仍在大量開採,為中國玉雕藝術的向前發展,提供源源不盡的原料。例如《山海經》記述的東北地區醫巫閭山產質仡峋,千百年後,這個地名依舊未變,現在遼寧營口,出產滑石。中國最著名的產玉地是新疆和田。和田玉蘊量最富,色澤最豔,品質最優,價格最昂,是中國古代玉器原料的重要來源,歷代皇室都愛用和田玉碾器,古代的絲綢之路最早就是玉石之路,後又向西延伸而成的。除和田玉外,甘肅的酒泉玉,陝西的藍田玉,河南南陽的獨山玉和密縣玉,遼寧的岫巖玉等,也是中國玉器的常用原料。

  中國人眼裡的玉是與眾不同的,它已經超越了單純分類學的範疇而成為中華民族族群的精神寄託。“玉”是中國人修身養性的座右銘,是所有美好品行的象徵。 知曉鑑別古玉之真偽的要訣,可以讓心愛的古玉天天陪伴著您。

  從研究角度來看,隋至清的玉器並不為考據學家重視。直至明代、唐、宋的玉器方受鑑賞家和收藏家的珍愛,在正史和一些著錄中還記載了官方的鑑定活動及鑑賞家的直觀印象、詮評見解、鑑別心得和揚抑褒貶等諸多評述,然而真正能夠深刻認識唐宋玉者卻為數不多。

  古玉之所以有鑑賞價值,是由於材料本身有特殊的鑑賞價值,再加上從古代展轉流傳到今天經歷了幾千年的時間所產生的一種殘缺美。玉形成了中華民族的傳統基因。玉這種物質材料跟我們中華民族的性格有許多吻合之處。古玉一般刀法比較精美,紋飾比較古樸,鑑賞古玉,更應重視的是其文化內涵和歷史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