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其昌行書書法字帖

  董其昌***1555-1636***,字玄宰,號思白、香光居士。漢族,松江華亭***今上海閔行區馬橋***人,明代書畫家。下面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希望對你有用!

  欣賞

  圖片1

  圖片2

  圖片3

  圖片4

  董其昌書法簡介

  姓名:董其昌

  人物生平:

  董其昌,明代南直隸松江府上海縣***今屬上海市***董家匯人。生於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一月十九日。17歲時,參加松江府會考。當時他寫了一篇很得意的八股文,自以為準可奪魁,誰知發榜時竟屈居堂侄董原正之下。原因是知府衷貞吉嫌他試卷上的字寫得差,文章雖好,只能屈居第二。此事使董其昌深受刺激,從此他發憤學習書法。以唐人顏真卿《多寶塔帖》為楷模,後來又改學魏、晉,臨摹鍾繇、王羲之的法帖。經過十多年的刻苦努力,董其昌的書法有了很大的進步,山水畫也漸漸入門。

  明萬曆十七年***15******,董其昌考中進土,並因文章、書法優秀被選為庶吉士,人翰林院深造,供職於翰林院。翰林院學士田一儁去世,告假護柩南下數千裡,送老師回福建大田縣。一度擔任皇長子朱常洛的講官,不久,便告病回到松江。而京官和書畫家的雙重身份,使他的社會地位迥異往昔。其後,他相繼擔任過湖廣提學副使、福建副使,一度還被任命為河南參政從三品的官職。一年之後,他就奉旨以編修養病,"家食二十餘年"。其時,正值明朝歷史上長達十餘年的"國本之爭",其間還發生了著名的"妖書案"、"楚太子獄",朝廷內部為冊立太子一事黨爭不休,風雲詭譎。董其昌藉口回家養病辭官,直到光宗繼位,董以帝師身份回到朝廷,授太常少卿,掌國子司業,修《神宗實錄》。但光宗執政一個月就駕崩,繼任的熹宗天啟朝,魏忠賢與皇帝乳母客氏把持朝政,天啟五年,董其昌被任命為南京禮部尚書,在任一年後即退隱"家居八載"。崇禎五年,魏忠賢已死,政局趨向清明,七十七歲的董其昌第三次出仕。次年,溫體仁將周延儒排擠出內閣,在魏忠賢餘孽的鼓動下掀起黨爭,排斥東林。崇禎七年董其昌又請求退歸鄉里。從三十五歲走上仕途到八十歲告老還鄉,為官十八年歸隱二十七年。與家鄉松江的先賢陸機崇奉"士為知己者死"相比,董其昌把明哲保身的政治智慧用得出神入化。他以科舉入仕進入精英階層,既結交東林派、公安派,又與反東林黨人惺惺相惜,其諡號"文敏"就來自於阮大鋮。

  在研習經史之餘,董其昌與同僚諸友切磋書畫技藝,縱論古今,品評高下。又從韓世能那裡借閱晉、唐、宋、元法帖寶繪,心摹手追,有時廢寢忘餐,因而學問大進,開始在京中有些名氣。在家鄉,董其昌築"來仲樓"、"寶鼎齋"、"戲鴻堂"、"畫禪室"、"香光室"等,牙籤玉軸,左圖右史,置身其中,著書立說,探究古今書畫藝術。他不遺餘力地蒐集王羲之、王獻之、謝安、桓溫、趙估、米芾諸名家法書,於萬曆三十一年刊刻《戲鴻堂法帖》行世。病休松江時期,他正值四十餘歲的盛年,廣聞博識,採集眾長,悠居林泉,心閒手熟,創作了《葑涇訪古圖》《鶴林春社圖》《浮嵐暖翠圖》《神樓圖》《西湖八景圖》《溪迴路轉圖》等許多描繪江南風光的著名山水畫。

  萬曆四十三年***1615年***秋天,六十歲出頭的董其昌辭官在家,他的兩個兒子董祖常帶人強搶佃戶之女綠英。不久,董其昌因為在擔任考官時不徇私情得罪的勢家利用這個事情收買說書藝人錢二到處說唱這個編出來的故事,傳言很快得到發酵。董其昌知道後追究到範昶身上,但範昶並不承認,而且還跑到城隍廟裡起誓,為自己辯白。也許是城隍神靈驗懲罰了範昶,也許是範昶自己做了虧心事心裡犯虛害怕,不久範昶暴病而死,範母就認為反正這是董家所逼造成的,於是帶著兒媳龔氏、孫媳董氏等女僕穿著孝服到董家門上哭鬧。董家當然也有理不讓,你自己造孽還起誓惹怒城隍神與我何干,對範家侵宅的行為進行了回擊。範家兒子不堪其辱,冒死用一紙"剝褌搗陰"的訟狀將董家告到官府。時為明萬曆四十四年***1616年***春天,被人煽動的讀書人把董府圍住,兩方大打出手,場面混亂。最後將董府數百間畫棟雕樑、朱欄曲檻的園亭臺榭盡付之一炬,十九日,鄉民將董其昌建在白龍潭的書園樓居焚燬,還把董其昌手書"抱珠閣"三字的匾額沉在河裡,這就是後來所謂的"民抄董宦"。董其昌惶惶然避難於蘇州、鎮江、丹陽、吳興等地,直到半年後事件才平息下來。明泰昌元年***1620年***,神宗駕崩,朱常洛即位,是為光宗。光宗即位,啟用董其昌為太常少卿,掌國子司業。期間,奉命修《神宗實錄》。天啟五年***1625年***,董被任命為南京禮部尚書,在任一年,退隱。崇禎五年***1632年***。崇禎繼位以後,勵精圖治,二年***1629年***,魏忠賢死,政局開始澄清。董其昌"起故官,掌詹事府事",時年七十七歲。六年***1633年***,朝中周延儒遭溫體仁排擠,離開內閣,溫體仁在魏忠賢餘孽的鼓動下,掀起黨爭,排斥東林,七年***1634年***,董其昌又乞求致仕。崇禎十年八月,董其昌在松江寓所逝世,享年八十二歲。後來葬於吳縣***今屬江蘇***漁洋灣董氏墳塋。清順治元年***1644年***,南京南明福王政權以董其昌書畫成就與元人趙孟頫相類,授予董其昌與趙孟俯相同的諡號"文敏",後人因此把他稱作"董文敏"。

  書法藝術成就:

  董其昌的書法,吸收古人書法的精華,但不在筆跡上刻意模仿, 董其昌書法作品兼有"顏骨趙姿"之美。

  董其昌的書法成就也很高,董的書法以行草書造詣最高,他對自己的楷書,特別是小楷也相當自負。董其昌雖處於趙孟頫、文徵明書法盛行的時代,但他的書法並沒有一味受這兩位書法大師的左右。他的書法綜合了晉、唐、宋、元各家的書風,自成一體,其書風飄逸空靈,風華自足。筆畫園勁秀逸,平淡古樸。用筆精到,始終保持正鋒,少有偃筆、拙滯之筆;在章法上,字與字、行與行之間,分行佈局,疏朗勻稱,力追古法。用墨也非常講究,枯溼濃淡,盡得其妙。書法至董其昌,可以說是集古法之大成,"六體"和"八法"在他手下無所不精,在當時已"名聞外國,尺素短札,流佈人間,爭購寶之。"***《明史·文苑傳》***。一直到清代中期,康熙、乾隆都以董的書為宗法,備加推崇、偏愛,甚而親臨手摹董書,常列於座右,晨夕觀賞。康熙曾為他的墨跡題過一長段跋語加以讚美:"華亭董其昌書法,天姿迥異。其高秀圓潤之致,流行於褚墨間,非諸家所能及也。每於若不經意處,丰神獨絕,如清風飄拂,微雲卷舒,頗得天然之趣。嘗觀其結構字型,皆源於晉人。蓋其生平多臨《閣帖》,於《蘭亭》《聖教》,能得其運腕之法,而轉筆處古勁藏鋒,似拙實巧。……顏真卿、蘇軾、米芾以雄奇峭拔擅能,而要底皆出於晉人。趙孟頫尤規模二王。其昌淵源合一,故摹諸子輒得其意,而秀潤之氣,獨時見本色。草書亦縱橫排宕有致,朕甚心賞。其用墨之妙,濃淡相間,更為絕。臨摹最多,每謂天姿功力俱優,良不易也。"據說,康熙還親自臨寫董書,致使董書得以風靡一時,出現了滿朝皆學董書的熱潮。一時追逐功名的士子幾乎都以董書為求仕捷徑。在康熙、雍正之際,他的書法影響之深,是其他書法家無法比擬的。

  董其昌沒有留下一部書論專著,但他在實踐和研究中得出的心得和主張,散見於其大量的題跋中。董其昌有句名言:"晉人書取韻,唐人書取法,宋人書取意。"這是歷史上書法理論家第一次用韻、法、意三個概念劃定晉、唐、宋三代書法的審美取向。這些看法對人們理解和學習古典書法,起了很好的闡釋和引導作用。董其昌一生勤於書畫,又享高壽,所以傳世作品很多,代表作有《白居易琵琶行》《袁可立海市詩》《三世誥命》、《草書詩冊》《煙江疊嶂圖跋》《倪寬贊》《前後赤壁賦冊》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