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老師的好句好段落

  尊敬老師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那麼關於有哪些呢,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下吧。

  

  老師,您辛苦了!

  是誰--

  把無知的我們領進寬敞的教室,

  教給我們豐富的知識?

  是您!老師!

  您用辛勤的汗水,

  哺育了春日剛破土的嫩苗。

  是誰--

  把調皮的我們

  教育成能體貼幫助別人的人?

  是您!老師!

  您的關懷就好似和煦的春風

  溫暖了我們的心靈。

  是誰--

  把幼小的我們

  培育成成熟懂事的少年?

  是您!老師!

  您的保護讓我們健康成長。

  在金秋時節結下碩果。

  您辛苦了!老師!

  在酷暑嚴寒中辛勤工作的人們。

  您辛苦了!老師!

  把青春無麼奉獻的人們。

  我們向您致以崇高的敬意!

  --您辛苦了,老師!

  教師節詩歌—教師禮讚

  多少年季節輪迴,多少個春夏秋冬,

  你是紅燭燃燒著亮麗的生命,

  奉獻幾多血和汗,不求青史留英名,

  你用真情傳播著智慧的火種。

  就象那春蠶獻出一生的忠誠,

  就象那冬梅吟唱著早春的歌聲。

  多少個不眼之夜,多少次燈光長明,

  你在漫漫的長夜裡有伏案的身影,

  青絲之間添華髮,三尺講臺蕩笑聲,

  你用友愛縮短著心與心的路程。

  你是那陽光融化冷漠的冰雪,

  你是那嚮導引人走出科學的迷宮。

  啊!光榮的教師,辛勤的園丁!

  桃李芬芳是你的歡樂,默默奉獻無私的心靈。

  啊!光榮的教師,辛勤的園丁!

  桃李芬芳是你的歡樂,默默奉獻無私的心靈。

  老師在古代的含義是什麼

  基本釋義

  1.年老輩尊的傳授學術的人

  “田駢之屬皆已死,齊襄王時而荀卿最為老師。”

  ——《史記·孟子荀卿列傳》

  “自賢士大夫、老師宿儒、新進小生,聞先生之死,哭泣相吊。”

  ——唐·韓愈《施先生墓銘》

  “自秦之焚書,六經盡矣,至漢而出,皆其殘脫顛倒,或傳之老師昏耄之說,或取之冢墓屋壁之間。”

  ——宋·歐陽修《問進士策》

  “名孚實副,許為老師。”

  ——王闓運《今皇上七年以疆域為紀》

  2.泛稱傳授文化、技藝的人

  “其樂工舞郎,多教坊伶人、百工商賈、州縣避役之人,又無老師良工教習。”——《新五代史·雜傳十七·崔梲》

  “伯安入小學,穎悟非凡兒,屬句有夙性,說字驚老師。”——金·元好問《示侄孫伯安》詩

  3.明清兩代,生員、舉子稱座主為老師

  “至分宜當國,而諛者稱老翁,其厚之甚者稱夫子。此後門生稱座主俱曰老師。”

  ——明·王世貞《觚不觚錄》

  “自科舉之學興,而師道亡矣。今老師門生之名徧於天下,豈無師哉!”

  ——清·黃宗羲《廣師說》

  “這學裡老師是朝廷制下的,專管秀才,你就中了狀元,這老師也要認的。”

  ——清.吳敬梓《儒林外史》第十七回

  4.對僧侶的尊稱

  “從頭石上留名去,獨向南峰問老師。”

  ——唐·王建《尋李山人不遇》詩

  “年小未受戒,會解如老師。”

  ——唐·姚合《贈盧沙彌小師》詩

  “那普靜老師跏趺在禪床上敲木魚,口中唸經。”

  ——《金瓶梅詞話》第一百回

  5.指軍隊出征日久而疲憊

  “老師費財,亦無益也。”

  ——《左傳·僖公三十三年》

  “方今關中之禍,暴兵二載,征戍之勞,老師十萬。”

  ——《晉書·江統傳》

  “語及額勒登保、德楞泰屢次奏捷,則皆為將信將疑之詞,意存忌妬,以揜己老師南山、縱賊隴西之失。”——清·魏源《聖武紀》卷九

  老師地位

  “老師”最初指年老資深的學者, 如《史記·孟子荀卿列傳》:“齊襄王時,而荀卿最為老師。”後來把教學生的人也稱為“老師”,如元好問《示侄孫伯安》一詩:“伯安入小學,穎悟非凡兒,屬句有夙性,說字驚老師。” 我國有悠久的尊師重道的傳統,古代就有“人有三尊,君、父、師”的說法。《呂氏春秋·尊師》雲:“生則謹養,死則敬祭,此尊師之道也。” 古人席地而坐,以西邊為尊,故尊稱家庭教師為“西席”和“西賓”。

  《師說》中:“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原來,彷彿老師只是教授知識,解答問題的人,不苟言笑。其實,自古而今,存在著良多的亦師亦友的典範。老子與孔子便是如此。在我國幾千年的燦爛歷史中,“師”,總是受人尊敬,被人愛戴的。不舉他例,我們就看看我們的魯迅先生吧!先生的家世在其早年時期還屬於富豪。那麼,請看看先生對他的老師的敬畏程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