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守杏林的成語典故

  虎守杏林是指一家人都是醫術高超的醫生。大家瞭解虎守杏林的典故與故事嗎?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虎守杏林的典故,供大家閱讀!

  

  董奉者,字君異,候官人也。吳先主時,有少年為奉本縣長,見奉年四十餘,不知其道。罷官去,後五十餘年,復為他職,得經候官,諸故吏人皆老,而奉顏貌一如往日。問言“君得道邪?吾昔見君如此,吾今已皓首,而君轉少,何也?”奉曰:“偶然耳。”又杜燮為交州刺史,得毒病死,死已三日,奉時在彼,乃往,與藥三丸,內在口中,以水灌之,使人捧舉其頭,搖而消之,須臾,手足似動,顏色漸還,半日乃能坐起,後四日乃能語。雲:“死時奄忽如夢,見有十數烏衣人來,收燮上車去,入大赤門,徑以付獄中。獄各一戶,戶才容一人,以燮內一戶中,乃以土從外封塞之,不復見外光。忽聞戶外人言云:“太乙遣使來召杜燮’,又聞除其戶土,良久引出。見有車馬赤蓋,三人共坐車上,一個持節,呼燮上車。將還至門而覺,燮遂活。”因起謝曰:“甚蒙大恩,何以報效?”乃為奉起樓於庭中。奉不食他物,唯啖脯棗,飲少酒,燮一日三度設之。奉每來飲食,或如飛鳥,騰空來坐,食了飛去,人每不覺。如是一年餘,辭燮去。燮涕泣留之不住,燮問欲何所之,莫要大船否。奉曰:“不用船,唯要一棺器耳。”燮即為具之,至明日日中時,奉死,燮以其棺殯埋之。七日後,有人從容昌來,奉見囑雲:“為謝燮,好自愛理。”燮聞之,乃啟殯發棺視之,唯存一帛。一面畫作人形,一面丹書作符。後還豫章廬山下居,有一人中有癘疾,垂死,載以詣奉,叩頭求哀之。奉使病人坐一房中,以五重布巾蓋之,使勿動。病者雲:“初聞一物來舐身,痛不可忍,無處不匝。量此舌廣一尺許,氣息如牛,不知何物也。良久物去。”奉乃往池中***明鈔本池中作除巾***,以水浴之,遣去,告雲:“不久當愈,勿當風。”十數日,病者身赤無皮,甚痛,得水浴,痛即止。二十日,皮生即愈,身如凝脂。後忽大旱,縣令丁士彥議曰:“聞董君有道,當能致雨。”乃自齎酒脯見奉,陳大旱之意。奉曰:“雨易得耳。”因視屋曰:“貧道屋皆見天,恐雨至何堪。”令解其意,曰:“先生但致雨,當為立架好屋。”明日,士彥自將人吏百餘輩,運竹木,起屋立成。方聚土作泥,擬數裡取水。奉曰:“不須爾,暮當大雨。”乃止。至暮即大雨,高下皆平,方民大悅。奉居山不種田,日為人治病,亦不取錢。重病癒者,使栽杏五株,輕者一株。如此數年,計得十萬餘株,鬱然成林。乃使山中百禽群獸,遊戲其下。卒不生草,常如芸治也。後杏子大熟,於林中作一草倉,示時人曰:“欲買杏者,不須報奉,但將谷一器置倉中,即自往取一器杏去。”常有人置谷來少,而取杏去多者,林中群虎出吼逐之,大怖,急挈杏走,路傍傾覆,至家量杏,一如谷多少。或有人偷杏者,虎逐之到家,齧至死。家人知其偷杏,乃送還奉,叩頭謝過,乃卻使活。奉每年貨杏得谷,旋以賑救貧乏,供給行旅不逮者,歲二萬餘斛。縣令有女,為精邪所魅,醫療不效,乃投奉治之,若得女愈,當以侍巾櫛。奉然之,即召得一白鼉,長數丈,陸行詣病者門,奉使侍者斬之,女病即愈。奉遂納女為妻,久無兒息。奉每出行,妻不能獨住,乃乞一女養之。年十餘歲,奉一日竦身入雲中去。妻與女猶存其宅,賣杏取給,有欺之者,虎還逐之。奉在人間三百餘年乃去,顏狀如三十時人也。

  虎守杏林的成語解釋

  “杏林”,是中醫界的代稱。醫家每每以“杏林中人”自居。然而“杏林”一詞典出漢末三國閩籍道醫董奉。 “杏林之家”即指一家人都是醫術高超的醫生。

  虎守杏林的成語故事

  花本是仙界之物。因上天對凡間的體恤和愛憐,覺得人生太苦太累,才賜於人間,讓人們在困頓中休息眼睛與心靈,體味美麗與美好,生長愛心與仁德。一日傍晚,孫思邈欣賞那競相綻放、蝶戀蜂擁的杏花回來,剛點上油燈,準備整理病人的醫案,忽聞門外有獸類的輕吟之聲。他開門一看,不遠處爬著一大一小兩隻老虎。藉著微弱的燈光,依稀可見大虎的眼中流著淚,並向他投來善意和求助的目光;小虎仔還善解人意地搖動著尾巴,低頭靠近孫思邈的腳前,靜候不動。孫思邈知道,獸類也通人性。經他診察,斷定這隻母虎傷了富家婦女,金釵紮在喉內,腫痛得透不過氣來。面對那隻吊睛白額大蟲,他毫無懼色,手戴鐵環,扳開虎口,拔出金釵,敷以藥物……從此以後,這母子二虎,雖常出沒,卻不再傷人。

  為了報答孫思邈的治病之恩,每到杏花盛開,直至杏子成熟,不論颳風下雨,還是酷熱難熬,二虎總要守在林中,不讓生人亂折亂採,也不叫其他動物糟蹋,專供孫思邈師徒和病人遊賞食用。因此,在隴西方圓,長期流傳著“虎守杏林”的故事。

  據說,唐高宗龍朔元年***661年***,孫思邈師徒離開隴西時,二虎緊隨其後,白日伴行,晚上守候,賊人猛獸,避而遠之。待大虎老歿,小虎依然跟隨……直到孫思邈101歲壽終,它還堅守“杏林”。

  為了紀念這位曾涉足隴西的中國醫學史上的“蒼生大醫”,弘揚“藥王”濟世千秋的美德,促進古郡隴西的醫藥衛生事業,隴西縣前後籌集近百萬元,已在仁壽山大門的正面依山建起了前、中、後三進仿古結構的“隴西縣中華名醫紀念館”。在後院正殿供奉著南陽玉鐫刻的高達2.38米的藥王坐像;東西兩廡塑有扁鵲、華佗、張仲景、封衡、皇甫謐、李時珍等十大歷史名醫的半身雕像

  虎守杏林的成語接龍

  虎守杏林 →林下風氣 → 氣壯如牛 → 牛衣歲月 → 月下風前 → 前庭懸魚 → 魚尾雁行 → 行濁言清 → 清廉正直 → 直搗黃龍 → 龍馬精神 → 神怒人棄 → 棄其餘魚 → 魚貫而行 → 行滿功成 → 成一家言 → 言為心聲 → 聲氣相求 → 求死不得 → 得月較先 → 先言往行 → 行不逾方 → 方剛血氣 → 氣吞湖海 → 海涵地負 → 負才使氣 → 氣得志滿 → 滿面含春 → 春光如海 → 海闊天高 → 高躅大年 → 年誼世好 → 好夢難成 → 成人之善 → 善門難開 → 開國濟民 → 民胞物與 → 與日俱積 → 積甲如山 → 山陰乘興 → 興致勃發 → 發憤忘食 → 食方於前 → 前庭懸魚 → 魚貫而進 → 進退裕如 → 如風過耳 → 耳鬢斯磨 → 磨礪自強 → 強兵富國 → 國泰民安 → 安心樂意 → 意在筆前 → 前功皆棄 → 棄逆歸順 → 順天應人 → 人莫予毒 → 毒手尊前 → 前因後果 → 果於自信 → 信賞必罰 → 罰不當罪 → 罪惡昭彰 → 彰善癉惡 → 惡貫滿盈 → 盈科後進 → 進退兩難 → 難分難解 → 解甲歸田 → 田月桑時 → 時和年豐 → 豐取刻與 → 與世偃仰 → 仰人鼻息 → 息息相通 → 通權達變 → 變化無窮 → 窮途末路 → 路不拾遺 → 遺臭萬年 → 年深日久 → 久懸不決 → 決一死戰 → 戰天鬥地 → 地利人和 → 和而不唱 → 唱籌量沙 → 沙裡淘金 → 金屋藏嬌 → 嬌生慣養 → 養精畜銳 → 銳不可當 → 當頭棒喝 → 喝西北風 → 風雨同舟 → 舟中敵國 → 國色天香 → 香火因緣 → 緣木求魚 → 魚龍混雜 → 雜七雜八 → 八拜之交 → 交頭接耳 → 耳鬢斯磨 → 磨磚成鏡 → 鏡花水月 → 月旦春秋 → 秋高氣爽 → 爽然若失 → 失驚打怪 → 怪誕不經 → 經久不息 → 息事寧人 → 人言嘖嘖 → 嘖有煩言 → 言必有中 → 中庸之道 → 道路以目 → 目瞪口呆 → 呆頭呆腦 → 腦滿腸肥 → 肥馬輕裘 → 裘弊金盡 → 盡力而為 → 為富不仁 → 仁至義盡 → 盡心竭力 → 力透紙背 → 背道而馳 → 馳名中外 → 外合裡差 → 差強人意 → 意在言外 → 外圓內方 → 方底圓蓋 → 蓋世無雙 → 雙管齊下 → 下車伊始 → 始終如一 → 一蹶不振 → 振臂一呼 → 呼風喚雨 → 雨沐風餐 → 餐風露宿 → 宿弊一清 → 清心寡慾 → 欲取姑予 → 予取予求 → 求神問卜 → 卜晝卜夜 → 夜不閉戶 → 戶樞不蠹 → 蠹眾木折 → 折槁振落 → 落落大方 → 方寸已亂 → 亂瓊碎玉 → 玉潔冰清 → 清風明月 → 月盈則食 → 食言而肥 → 肥遁鳴高 → 高朋滿座 → 座無虛席 → 席捲天下 → 下不為例 → 例直禁簡 → 簡明扼要 → 要價還價 → 價值連城 → 城狐社鼠 → 鼠腹雞腸 → 腸肥腦滿 → 滿腔熱枕 → 枕石漱流 → 流離轉徙 → 徙宅忘妻 → 妻兒老小 → 小本經營 → 營私舞弊 → 弊絕風清 → 清塵濁水 → 水磨工夫 → 夫唱婦隨 → 隨才器使 → 使貪使愚 → 愚昧無知 → 知書達禮 → 禮尚往來 → 來者不拒 → 拒諫飾非 → 非異人任 → 任人唯親 → 親密無間 → 間不容髮 → 髮指眥裂 → 裂土分茅 → 茅塞頓開 → 開路先鋒 → 鋒芒所向 → 向隅而泣 → 泣下如雨 → 雨絲風片 → 片言折獄 → 獄貨非寶 → 寶山空回 → 迴光返照 → 照本宣科 → 科班出身 → 身價百倍 → 倍日並行 → 行動坐臥 → 臥薪嚐膽 → 膽破心寒 → 寒木春華 → 華不再揚 → 揚長而去 → 去粗取精 → 精誠團結 → 結黨營私 → 私心雜念 → 念茲在茲 → 茲事體大 → 大勢所趨 → 趨炎附勢 → 勢不兩立 → 立此存照 → 照貓畫虎 → 虎背熊腰 → 腰纏萬貫 → 貫朽粟陳 → 陳詞濫調 → 調嘴學舌 → 舌劍脣槍 → 槍林彈雨 → 雨過天青 → 青出於藍 → 藍田生玉 → 玉卮無當 → 當場出彩 → 彩鳳隨鴉 → 鴉雀無聞 → 聞風而起 → 起死回生 → 生拉硬扯 → 扯篷拉縴 → 纖芥之疾 → 疾風迅雷 → 雷打不動 → 動輒得咎 → 咎由自取 → 取轄投井 → 井井有條 → 條三窩四 → 四衢八街 → 街頭巷尾 → 尾生之信 → 信口開河 → 河山帶礪 → 礪山帶河 → 河清難俟 → 俟河之清 → 清湯寡水 → 水滴石穿 → 穿雲裂石 → 石沉大海 → 海立雲垂 → 垂涎欲滴 → 滴水成冰 → 冰清玉潔 → 潔身自好 → 好肉剜瘡 → 瘡痍滿目 → 目不識丁 → 丁公鑿井 → 井中視星 → 星旗電戟 → 戟指怒目 → 目指氣使 → 使羊將狼 → 狼心狗肺 → 肺石風清 → 清夜捫心 → 心織筆耕 → 耕當問奴 → 奴顏婢膝 → 膝癢搔背 → 背信棄義 → 義無反顧 → 顧全大局 → 侷促不安 → 安步當車 → 車載斗量 → 量才而為 → 為淵驅魚 → 魚游釜中 → 中饋猶虛 → 虛有其表 → 表裡如一 → 一呼百諾 → 諾諾連聲 → 聲罪致討 → 討價還價 → 價增一顧 → 顧盼自雄 → 雄心壯志 → 志美行厲 → 厲兵秣馬 → 馬工枚速 → 速戰速決 → 決一雌雄 → 雄才大略 → 略見一斑 → 斑駁陸離 → 離弦走板 → 板上釘釘 → 釘嘴鐵舌 → 舌橋不下 → 下馬看花 → 花樣翻新 → 新陳代謝 → 謝天謝地 → 地久天長 → 長枕大被 → 被山帶河 → 河落海乾 → 乾柴烈火 → 火上澆油 → 油腔滑調 → 調兵遣將 → 將伯之助 → 助人為樂 → 樂而不淫 → 淫詞豔曲 → 曲終奏雅 → 雅俗共賞 → 賞罰分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