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年齡的艾灸方法

  艾灸是中醫治療和保健的一種方法,近幾年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艾灸的好處,今天,小編為你帶來了。

  不同年齡的艾灸技巧

  30歲前灸“肺俞”

  年輕人戶外活動較多,出汗後常常不注意保暖,又喜食冷飲,所以很容易感冒。固護肺氣對青少年具有重要的保健意義。林國華介紹,肺俞穴是肺臟之氣出於背部之所,還是主宰全身在表之衛氣,固護人體之正氣不受邪氣侵犯。

  施灸頻率不拘時灸,即感到身體不適或即將感冒時,或進食冷飲後施;隨年壯灸,即在農曆生日當天灸,小兒可灸5分鐘左右,青年灸15分鐘左右。此外,轉季灸,即每月灸兩次,分別在轉節氣的前1-2天施灸。

  30至50歲灸“足三裡”

  步入中年,生活穩定,應酬繁多,思慮過度,運動不足,最傷脾胃。因脾胃損傷,不能充分運化水谷精微,水溼聚於中焦,大腹便便就出現了。林國華說,灸“足三裡”能調整消化系統使之功能旺盛,吸收營養增加能源,對全身各系統都有強壯作用。

  艾灸方法同肺俞穴,頻率可不拘時灸。“三裡”是指理上、理中、理下。胃處在肚腹的上部,胃脹、胃脘疼痛的時候就要“理上”,按足三裡的時候要同時往上方使勁;腹部正中出現不適,就需要“理中”,只用往內按就行了;小腹在肚腹的下部,小腹上的病痛,得在按住足三裡的同時往下方使勁,這叫“理下”。

  50歲後灸“關元”

  步入老年,腎氣漸疲,元氣漸虧,會出現腰膝痠痛、夜尿頻多、健忘失眠、不耐疲勞、視力減退、聽力衰減、脫髮白髮等症。《醫經理解》記載:“關元,在臍下三寸,男子藏精,女子蓄血之處。人生之關要,真元之所存也。”該穴具有培元固本、補益下焦之功,凡元氣虧損均可使用。艾灸方法同肺俞穴,最佳頻率為一日一次,亦可不拘時灸。

  艾灸的注意事項

  1、灸後當天需避風寒,保持情緒平穩,切忌生冷厚味,飲食素淡最宜。

  2、大飢大飽、勞累醉酒、情緒不寧時不宜施灸。

  3、施灸後,可出現發熱、口渴、上火、面板瘙癢,有的會起紅疹、水皰、疲倦、便祕、尿黃、出汗、牙痛、耳鳴、陰道不規則流血、全身不適等現象,一般不要驚慌,繼續艾灸這些症狀就會消失。這個時候可以艾灸足三裡引火下行,還可以多喝水,必要時停灸或隔天艾灸,很快這樣的症狀就會消失。若症狀持續,可至醫院專科處理。

  艾灸的好處

  1、調和氣血:氣是生命之源,血為物質基礎,氣血充足、氣機條達則人的生命活動正常;反之則發病。艾灸可補氣養血、疏理氣機,且可提升中氣以達養生保健的目的。

  2、溫通經絡:經絡是人體氣血執行的通路,經絡通暢則利於氣血執行及營養物質的輸布,若病邪侵及經絡導致其閉阻不通則會引發疾病。艾灸藉助其溫熱肌膚的作用,溫暖肌膚經脈,活血通絡,以達治療寒凝血滯、經絡痺阻所引起的各種病證之效。

  3、調節陰陽:人體陰陽平衡則身體健康,而陰陽失衡就會發病,艾灸能使失衡的陰陽重新恢復平衡。

  4、扶正祛邪:正氣存內則邪不可幹,艾灸通過對某些穴位施灸可以培扶人體正氣,增強機體防病抗病能力。

猜您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