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寫論語的故事

  孔子是春秋時期的儒家代表人物。我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著有《論語》鉅作,當初孔子在寫論語時候都有些什麼故事呢?關於孔子你又知道哪些故事?下面是小編為你搜集的相關內容,希望對你有幫助!

  孔子與論語的故事

  ***1***孔子的學生子路曾經問他的老師怎樣才能成為一個君子。孔子告訴他說:“修己以敬。”好好修煉自己,保持著嚴肅恭敬的態度。 子路一聽,做到這四個字就能當君子了?不會這麼簡單吧?於是又追問,說:“如斯而已乎?”這樣就行了嗎? 孔子又補充了一點說:“修己以安人。”修煉好自己的前提下,再想法讓別人安樂。 子路顯然還不滿足,又追問:“如斯而已乎?” 孔子又補充說:“修己以安百姓。修己以安百姓,堯、舜其猶病諸。”修煉自己,並讓百姓過上幸福的生活。像堯、舜這樣的聖賢之君還發愁在這件事情上沒有做好呢。做到這一點,難道還不夠個君子嗎?

  ***2*** 原文: 孟之反不伐,奔而殿,將入門,策其馬,曰:“非敢後也,馬不進也” 解釋:孟之反不喜歡誇耀自己,有一次打仗撤退的時候,他騎馬殿後掩護大家,快進城門的時候,他一邊抽打著自己的馬,一邊說,哎呀,其實不是我勇敢留在後面, 而是我的馬實在是跑不快啊。

  ***3*** 原文 宰予晝寢。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牆不可圬也!於予與何誅?”子曰:“始吾於人也,聽其言而信其行;今吾於人也,聽其言而觀其行。於予與改是。” 譯文 宰予大白天睡覺。孔子說:“腐爛的木頭不堪雕刻。糞土的牆面不堪塗抹!對於宰予這樣的人,還有什麼好責備的呢?”又說:“起初我對於人,聽了他說的話就相信他的行為;現在我對於人,聽了他說的話卻還要觀察他的行為。這是由於宰予的事而改變。

  孔子的故事

  孔子在旅行,經過一個村莊,他看到一個老人,一個很老的老人,他從井裡面打水來澆地。那是非常辛苦的工作,太陽又那麼大。孔子以為這個人可能沒有聽說過現在有機械裝置可以打水——你可以用牛或者馬代替人打水,這樣比較容易——所以孔子就過去對老人說:“你聽說過現在有機器嗎?用它們從井裡打水可以非常容易,而且你做十二個小時的工作,它們可以在半小時之內就完成。可以讓馬來做這件事情。你何必費這麼大的力氣呢?你是一個老人啊。”他肯定有九十歲了。

  那個人說:“用手工作總是好的,因為每當狡猾的機器被使用的時候,就會出現狡猾的頭腦。事實上,只有狡猾的頭腦才會使用狡猾的機器。你這不是存心敗壞我嗎!我是一個老人,讓我死得跟生出來的時候一樣單純。用手工作是好的。一個人會保持謙卑。”

  孔子回到他的門徒那裡。門徒們問:“您跟那個老人談什麼呢?”

  孔子說:“他看起來似乎是老子的門徒。他狠狠地敲了我一棒,而且他的論點好象是正確的。” 當你用手工作的時候,不會出現頭腦的影子,一個人保持謙卑、單純、自然。當你使用狡猾的機器時,頭腦就介入了。那些用頭腦工作的人被稱為頭頭:職員的頭頭,老師的頭頭——他們被稱為頭頭。不要做頭頭。即使做一個職員也已經很不好了,何況做職員頭頭……那就完了。做一個老師已經夠糟糕的了,何況做老師頭頭……要設法成為“手”。“手”是被批判的,因為它們不狡猾,不夠具有競爭性;它們似乎是原始的。試著多用手來工作,你會發現那個影子出現得越來越少了。 說明孔子是個虛心接受別人批評和建議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