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主要作品有什麼

  孔子是儒家代表人物。晚年時孔子修訂了《詩》《書》等作品。那?下面是小編為你搜集,希望對你有幫助!

  

  孔子是一位儒生,他是儒家學派的創始人,孔子在晚年時期編著了6本著作,分別是《詩》《書》《禮》《易》《樂》《春秋》,但是後人對於孔子與六經的說法卻各不相同。有說法稱六經是孔子著作的,另外一種說法則稱孔子只著作了《春秋》,卻只是《易》的注者,修訂了《禮》和《樂》,編寫了《詩》和《書》。

  這兩種說法一直在相互抨擊,但是得出的結論是孔子在六經上都沒有孔子什麼事。孔子曾經有過想修訂禮樂的想法,但是不要忘記了孔子是保守派,他在很多方面都是維護傳統的。如果要修訂禮樂,那麼在一定程度上就要糾正一切偏離傳統的標準與做法。

  不僅如此,在《論語》中,孔子沒有任何想法想要為後人著作什麼作品,而且也不存在著私人著作。在古代,私人著作這個概念是從孔子之後才發展起來的。從這裡可以看出孔子這個時代以至於早期的時代只存在著官方著作。在所有的文獻資料中記載,孔子是中國歷史上首位私人教師,但是卻沒有記載其實歷史上首位私人作家。

  而且在孔子之前已經有六經的出現了,六經的出現是整個時代的文化遺產,包括在孔子之前的整個數百年的教育基礎,所以要說是孔子著作了六經顯然說不過去,這是數百年的教育基礎與經驗的傳承,這是一個時代的文化產物,從這裡我們也更多的看清了孔子與六經的關係了吧。

  孔子作品大學介紹

  《大學》不是孔子所著,是曾子的作品,《大學》與《中庸》、《論語》、《孟子》並稱為四書。《大學》出自《小戴禮記》,是一部散文作品。其作品主要討論了教育理論的重要性。《大學》不僅在當時具有很大的影響力,對後世也有很深遠的影響,這本書已經成為了指定教科書。

  大學其最終目的是讓人們達到一個思想境界,人與人之間仁愛郭睦,明理向善,旨在發揚這種品德。大學不僅適用於個人,適用於家庭,還適用於國家。

  但是人們常常將《大學》與孔子放在一起,其實晚年孔子共修訂了六本書,人們稱之為六經《詩》《書》《禮》《樂》《易》《春秋》,還有與其相關的就是《論語》,這是其弟子將孔子的言行語錄記載並整理成冊的一部作品。

  要論大學與孔子的相關度就是後來孔子大學了,孔子的思想對後世的影響是深遠的,主張仁禮,天下大同,沒有欺騙,沒有小偷,鄰里和睦,天下為公。政治上採取為政以德。孔子的儒家思想不論是對現世還是對後世都有著深遠的影響。

  發展到近日,孔子的影響絲毫沒有退卻,人們通過建造紀念館等形式來紀念孔子,並創辦孔子大學來發揚孔子的儒學思想,其實真名是叫孔子學院,是一個專門傳播中國傳統歷史文化傳統的一個教育機構,分佈於世界各地。

  孔子作品詩經介紹

  對於任何一個讀到先秦文字的讀者來說,孔子和《詩經》是這一時代文學的重要符號.《詩經》,是我國的第一部詩歌總集,賦予了我國文化的源頭的美譽。換一種說法說《詩經》甚至可以與西方人的《聖經》相媲美。

  《詩經》不但在先秦文學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而且在整個中國文學中也享有很高地位,可以說是中國詩歌的發軔,也是當時最高文學成就的代表。

  孔子與詩經的關係是密切相連的,據歷史記載,原來的詩經就有三千多首,後來經過孔子的修訂,就剩了305首了。孔子最是重視詩的作用,他說詩歌能夠啟發人的心智,禮制制度能夠使人的言行規範,當然學習詩,不僅可以幫助人們啟發想象,還可以觀察事物,會合群體,表達哀怨。也正是應為他對詩有如此的評價,使他成為最早的文藝批判家。後來,孔子大力推薦及倡導閱讀《詩經》,他曾還問自己的兒子孔鯉有沒有學習詩經,孔鯉說沒有,孔子說:“不學詩,無以言。”可以看見,孔子是多麼的重視《詩經》。

  關於對它的評價,孔子曾說過:“子所雅言,詩、書、執禮,皆雅言也。”他認為像詩經、書經和如何執守禮制,都是雅言。反過來說,詩經的語言,是孔子非常欣賞的,認為很典雅,很文明。對於詩經中的關雎這首詩,孔子認為它的風格,比較平和,恰到好處。孔子向來主張中庸,能夠對關雎有如此評價,應該是很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