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漢之爭是怎麼回事

  楚漢之爭是秦朝滅亡後,項羽和劉邦之間為爭奪統治權力而進行的戰爭,那麼你知道嗎?以下是小編為你整理楚漢之爭的詳細資料,希望能幫到你。

  

  漢高帝元年***公元前206年***八月至五年***前202年***十二月,項羽、劉邦為爭奪政權進行的一場大規模戰爭。

  秦末,陳勝、吳廣農民起義失敗後,楚地義軍分兩路攻秦。項羽在關東***指函谷關以東地區***聚殲秦軍主力;劉邦乘隙攻入咸陽。秦亡。依據楚懷王“先入定關中者王之”***《史記·高祖本紀》***的約定,劉邦欲稱王關中***指函谷關以西地區***,派兵駐守函谷關***今河南靈寶老城東南北寨村之北,因在山谷中,險如函,故名***,以防諸侯入關。同時,宣佈廢除秦朝苛政,與關中父老“約法三章”:“殺人者死,傷人及盜抵罪”***《史記·高祖本紀》***。

  項羽於鉅鹿***今河北平鄉西南平鄉鎮***殲滅秦軍主力***參見鉅鹿之戰***,取得諸侯上將軍地位,實力雄厚。亦率諸侯軍40萬、秦軍降卒20萬直奔關中。中途,項羽恐秦降卒譁變,在新安***今河南澠池東***將他們全部坑殺。元年十二月***漢初承秦制,十月為歲首***,項羽命英布攻破函谷關,進駐鴻門***今陝西臨潼東***,意圖消滅劉邦集團。劉邦軍不足10萬,自料力量不敵,竭力拉攏項羽的叔父項伯請為調解,並親赴鴻門,表示誠意,動搖了項羽決心。戰爭沒有立即爆發。

  同年二月,項羽憑藉其在軍事上的壓倒優勢,裂土分封18個諸侯王,恢復封建割據。自立為西楚霸王,定都彭城***今江蘇徐州市***。封劉邦為漢中王,定都南鄭***今陝西漢中市城東***。將關中分為三部,封秦降將章邯、司馬欣、董翳分別為王,企圖通過他們控制關中,將劉邦困鎖在邊險地區,劉邦採納蕭何建議,確定了收用巴***郡治江州,今四川重慶市北嘉陵江北岸***、蜀***郡治成都,今屬四川***.還定三秦。東向以爭天下的方略***參見劉邦還定三秦之戰***。四月,忍忿前往漢中就國。途中燒燬所過棧道,防止諸侯軍偷襲,並藉此表示無東向之意。以麻痺項羽。項羽亦於同時班師彭城。

  五月,未破項羽封王的田榮於齊地***今山東大部***起兵反楚,門立為齊王,項羽發兵擊齊。劉邦乘項羽無暇西顧和三秦王立足未穩之機,“決策東鄉***向***,爭權天下;”***《史記·高祖本紀》***。令蕭何收取巴、蜀租賦補給軍隊,以韓信為大將、曹參為前鋒統兵數萬,積極部署東進。八月,漢軍潛出故道***因臨故道水得名,治今陝西風縣北風州之西***,襲擊雍地,進圍章邯軍於廢丘***雍都,今陝西興平東南***。同時分兵攻取隴西***郡治狄道,今甘肅臨洮南***、北地***郡治義渠,今甘肅寧縣西北***、亡郡***郡治膚施,今陝西榆林魚河堡***,迫降塞王司馬欣、翟王董翳,迅速還定三秦,襲佔關中大部地區;隨後,命部將薛歐出武關***今陝西丹鳳東南***向楚地進軍,被楚軍阻於陽夏***今河南太康***。

  項羽在兩面受敵的情勢下,採取先齊後漢方針,繼續攻齊,主力被牽制在齊地。劉邦再度抓住戰機,一面鞏固關中,一面擴張勢力,親自率軍由函谷關出陝縣***今河南三門峽市西***東進。迫降河南於申陽、韓王鄭昌;魏王豹率軍歸附,繼而俘虜殷王司馬門,迅速佔領了今河南及山西中、南部廣大地區,造成東進的有利態勢。

  二年四月,劉邦乘齊、楚兩軍膠著之際,在洛陽接受董公“兵出無名,事故不成”,“明其為賊。敵乃可服”***《資治通鑑·卷九·高帝二年》***的建議,以項羽殺害楚懷王為口實,為義帝報仇討逆為政治號召,聯絡各地諸侯王,率聯軍56萬攻楚,一舉襲佔楚都彭城***參見彭城之戰***。項羽留部將繼續擊齊,自率精兵3萬疾馳南下乘劉邦陶醉於勝利,毫無戒備之際,以少勝多,大敗漢軍,收復彭城。劉邦僅率數十騎突出重圍,逃回滎陽***今河南滎陽東北古滎鎮***。此役,漢軍被殲數十萬,元氣大傷。

  劉邦戰敗,諸侯紛紛背漢向楚。為擺脫被動局面,劉邦爭取英布,重用韓信、彭越,從各方面聯合反楚力量。軍事上,則利用滎陽、成皋***今河南滎陽西北汜水鎮***有利地形,分兵扼守險要,以爭取時間,發展自己,待機再戰同年五月,劉邦在滎陽得到蕭何徵得的關中兵員補充,韓信亦率援軍趕到,在滎陽東戰敗楚軍,阻遏了楚軍西進攻勢。楚漢雙方在滎陽、成皋一線相持,戰局相對穩定***參見成皋之戰***。六月,劉邦回返關中,引水攻破廢丘,消滅章邯,盡佔關中。隨之採取立太子、赦罪人、立法令、設縣邑,加強邊塞守備等措施,以建立穩固的後方基地。八月,又回到滎陽前線。

  三年初,楚軍對漢軍正面防線發動攻勢,數次切斷漢軍運糧甬道,攻佔滎陽、成皋。劉邦敗逃關中。為調動項羽,分散其兵力,擺脫固守城池,被動挨打的局面,劉邦採納謀士轅生建議。於五月率軍出武關,兵至宛***今河南南陽市***、葉***今河南葉縣西南***。項羽急於尋漢軍主力作戰,果然率軍自滎陽、成皋南下宛、葉。漢軍堅壁不戰。此時,彭越攻佔楚後方重鎮下邳***今江蘇睢寧北古邳鎮***,迫使項羽回師解救。漢軍乘機迅速北上,收復成皋。六月,項羽回軍,對漢軍發動第二次攻勢,再佔滎陽、成皋,並揮軍西進。漢軍敗至鞏縣***今河南鞏縣西南***,深溝高壘,阻擊楚軍。為減輕正面壓力,劉邦遣劉賈,盧綰率兵2萬增援彭越,在楚後方攻城略地,斷楚糧道,迫項羽第二次回兵東擊彭越,漢軍再次收復成皋。

  二年八月,魏王豹踞河東***郡治安邑,今山西夏縣西北禹王城***反漢,威脅漢軍側翼。劉邦先派酈食其遊說未成,即命韓信率軍進攻。韓信突襲安邑,生擒魏豹。劉邦繼而採納韓信“北舉燕、趙,東擊齊,南絕楚少糧道,西與大王會於滎陽”***《漢書·韓信傳》***的建議,給韓信增兵3萬,開闢北方戰場***參見韓信破代、趙、燕、齊之戰***。同年閏九月,韓信首先破代。

  三年十月,越過太行山,與趙軍戰於井陘口***今河北井陘東南******參見井陘之戰***,韓信一反常規,背水設陣,大敗趙軍。隨之乘勢不戰而降燕。四年十一月,又大破齊、楚聯軍於濰水***今山東濰河******參見濰水之戰***之濱,平定齊地。至此,韓信東進2000餘里,從東、北兩面形成對楚軍的戰略包圍態勢,直接威脅楚大後方。三年十一月,劉邦在正面對楚作戰的同時,遣謀士隨何遊說九江王英布叛楚附漢。英布據有九江***郡治壽春,今安徽壽縣***、廬江***郡治舒縣,今安徽廬江西南***二郡,具有相當實力。英布歸漢,項羽側翼危急,忙遣龍且進攻九江軍。劉邦達到了在南方牽制、分散楚軍之目的。項羽第二次率軍東擊彭越,兵至睢陽***今河南商丘西南***,聞漢軍再次收復成皋,急忙引兵回救。漢軍據險堅守,雙方在廣武***今河南滎陽東北***形成對峙。是時,楚軍北有韓信據齊地威脅都城;腹地有彭越遊動作戰,又須分兵南據九江,以致兵力分散,腹背受敵,糧草匱乏,欲戰不能。劉邦則據滎陽、成皋之戰堅守不戰。四年八月,楚軍糧盡,被迫與劉邦訂立和約“中分天下”***《史記·項羽本紀》***,劃鴻溝***古運河,位於今河南滎陽以東***為界,東歸楚、西屬漢。楚漢兩軍在滎陽、成皋一線相持兩年零五個月後,休兵罷戰。

  四年九月,項羽遵約東撤,劉邦亦欲西返。張良、陳平認為“漢有天下太***大***半,而諸侯皆附之。楚兵罷***疲***食盡,此天亡楚之時也”,建議“不如因其機而遂取之”***《史記·項羽本紀》***。劉邦遂背約,向楚軍突然發起戰略追擊,並約集韓信、彭越南下合圍楚軍。五年十月,劉邦追擊楚軍至固陵***今河南太康南***,因韓信、彭越按兵不動,未如期會師,遭楚軍早擊,大敗,被迫堅壁自守。劉邦從張良計,分別給韓、彭割地封王。十二月,調集韓信、彭越、英布、劉賈等各路大軍40萬人,將10萬楚軍包圍於垓下***今安徽靈璧,一說今河南淮陽、鹿邑間******參見垓下之戰***。楚軍兵少食盡,屢戰不勝。夜聞楚歌四起,軍心瓦解。項羽率800騎突圍南逃,劉邦派兵追擊。項羽至烏江***今安徽和縣東北蘇皖界上的烏江鎮***兵敗自刎。垓下一戰,劉邦全殲楚軍,獲得最後勝利,建立了西漢王朝。

  楚漢之爭的起因

  項羽率北路楚軍於鉅鹿之戰一舉殲滅秦軍主力40餘萬,自恃功勞最大,並取得了諸侯上將軍地位,統率諸侯之兵,實力雄厚。

  與此同時,劉邦率另一路楚軍所率義軍亦轉戰於河南,招降納叛,屢破秦軍,先行入關接受秦王子嬰投降。按照楚懷王“先入定關中者王之”之約,劉邦欲稱王於關中。

  項羽亦率諸侯軍40餘萬直奔關中。項羽自認功高,自恃強大,遂自行分封天下,並拒絕把先入關的劉邦封為關中王,將其改封到漢中***郡治南鄭,今陝西漢中***為王,王巴蜀、漢中三郡,引起劉邦不滿。並任秦三降將分別為雍王、塞王和翟王,監察並圍堵劉邦。

  與此同時,齊相田榮因未從項羽入關而未得到分封,對項羽三分齊地亦甚不滿。而原趙國大將軍陳餘自認為與張耳功等到,張耳為諸侯王而自己僅為列侯食三縣不滿,且亦不滿項羽逐故王趙歇王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