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梃擊案的歷史事件介紹
明朝的梃擊案和移宮案、紅丸案,並稱“晚明三大疑案”,那麼你瞭解明朝梃擊案嗎?下面是小編為你整理的,讓我們一起來了解。
明朝梃擊案的簡介
明朝萬曆四十三年,五月的一天,爆發了明朝史上最為嚴重的宮廷案件,即梃擊案。說起梃擊案內容,當時,有一個叫做張差的男子,闖進了宮內並且手裡拿著木棍到了太子朱常洛所住的慈慶宮,擊傷了守門的太監,想闖進宮殿傷害太子,被及時趕到的內侍攔下才沒有釀成大的禍端。這是案件的爆發。
後來,經過當時的御史劉廷元的審問,張差自稱是薊州人,說起話來還語焉不詳,顛三倒四,說自己是瘋子,但卻沒有逃過刑部提牢主王之寀的眼睛,他認為此事一定有蹊蹺,認為張差不像是瘋子,於是就用飯菜來引誘他,逼他說出來,最終終於道出了事實。原來,張差平日裡靠打獵為生,但是因為賭錢把所有的錢都輸光了,後來遇到一位太監,說可以讓他賺到大錢,原來就是把他帶到宮內行此事。
當時,太監讓張差飲了酒,然後接應其進宮,把他帶到了慈慶宮裡,然後教唆他見著人就打,不管是誰,特別是看到太子朱常洛的時候。太監說事成之後不但會給他一筆錢,還會接應他平安出宮。
最後,張差道出背後指使的人正是鄭貴妃的手下太監,即龐保和劉成,這就是梃擊案內容,最後鄭貴妃找皇上哭訴說知道錯了,而皇上自然不願意傷害自己的寵妃,讓她去給太子道歉,太子就這樣原諒了鄭貴妃,事情雖然告一段落,但是張差卻被處死了。
明朝梃擊案的背景
梃擊案發生在明朝萬曆年間,關於梃擊案背景,到底是什麼呢?當時,正值沿襲嫡長子做太子這一制度的明朝,而如果皇后沒有兒子,那麼就要由年齡最大的皇子做太子,當時神宗皇帝的王皇后正好沒有兒子,於是大臣們就主張讓年齡最長的朱常洛做太子,但是卻引來了寵妃鄭貴妃的不滿。
但是因為當時王皇后和朝臣包括東林黨都支援朱常洛為太子,神宗儘管不願意,因為朱常洛為宮女所生,但沒有辦法,於是便在無法再拖延的情況下立其為太子,封鄭貴妃的兒子朱常洵為福王,封地在洛陽。這件事自然引得鄭貴妃不滿,這便是梃擊案的背景,促成了這一明朝立國以來最為嚴重的宮廷仇殺案。
本來是王權之間的爭鬥,最終演變為群臣與貴妃之間的鬥爭,鄭貴妃自然不滿自己的兒子沒有做上太子的位子,於是便心生害人之心,當時的宮內形式一觸即發,各方勢力勾心鬥角,互相之間的鬥爭已經漸漸白熱化。而梃擊案的發生,早就在醞釀之中,只不過立朱常洛為太子成了導火線。
其實,當時神宗皇帝也是希望自己寵愛的貴妃的兒子能當上太子的,但是群臣們不同意,皇后又無所出,就算立太子之事再拖延也沒有辦法,當立太子之後案件即刻發生,各方的鬥爭也更加露出水面,從梃擊案背景來看,明朝勢力爭奪已經到了非常嚴重的地步。
明朝梃擊案的結局
朝臣有人懷疑是鄭貴妃想要謀害太子,王志、何士晉、張問達奏疏譴責外戚鄭國泰“專擅”;鄭貴妃則惶惶不可終日,向皇上哭訴,神宗朱翊鈞要她去向太子表明心跡。結果皇帝和太子不願深究,最後以瘋癲奸徒罪將張差處以凌遲。
張差臨死前曾說:“同謀做事,事敗,獨推我死,而多官竟付之不問。”***據《先撥志始》***。不久刑部、都察院、大理寺三法司前後五次會審龐保、劉成兩人,由於人證消失,龐、劉二犯有恃無恐,矢口否認涉案。六月一日,明神宗密令太監將龐保、劉成處死,全案遂無從查起。
- 明朝梃擊案的歷史事件介紹
- 北方山地種植什麼最賺錢
- 墨鏡的創意廣告詞_墨鏡的廣告標語
- 辦一張一年級我愛讀書的手抄報
- 史上富有哲理的最難腦筋急轉彎
- 救人表揚信範文推薦
- 學校體育教師辭職報告
- 南方人立冬吃什麼
- 交通安全手抄報圖片內容最簡單
- 競選副主任演講稿
- 寒假國內去哪裡旅遊好
- 教師入黨發展物件思想彙報
- 山西公務員資料分析訓練題帶答案
- 工作經典語錄勵志
- 怎麼排毒有助祛痘排毒祛痘的妙招
- 大學英語兩人對話
- 公安從嚴治黨心得體會範文3篇
- 母親節的手抄報資料
- 學困生產生的原因及對策
- 白梅的花語含義及其生長習性
- 康熙字典五行屬金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木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水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火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土的字